雜誌

Interior 318

  • 兆兆茶苑位處一幽靜小巷弄內,自磚造老房改造而成。

  • 1樓沏茶吧檯。

  • 大面開窗引進陽光,讓光線照在不同質感的牆面上,呈現空間肌理的豐富性。

  • 選用在地容易取得、價格不會過於昂貴的材料,傳達素樸自在的空間意涵。

  • 整體接近陋室的氛圍與質感,體現用茶不拘泥形式,心靜即可的概念。

  • 製茶空間規劃在1樓,讓來客能親眼見到烘茶與製茶的過程。

  • 製茶空間。

  • 將原本封閉的後院打開並且植樹,讓室內能夠享受到陽光與景致。

  • 空間強調透視感,避免阻斷視線與採光。

  • 2樓空間規劃以各種茶席為主。

  • 3樓頂開闢天井,將採光引入梯間。

  • 訂製桌具搭配老件座椅,與屋內氛圍相融合。

  • 2樓後方設置了一處寬闊的茶席。

  • 旋梯的姿態如同大樹,搭配緞帶般旋繞的洞洞板扶手,成為空間裡的優美雕塑。

  • 平面圖。

  • 平面圖。

兆兆茶苑

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 / 張育睿

  • 設計者」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 / 張育睿

  • 參與者」張晉豪

  • 攝影者」Hey! Cheese

  • 空間性質」茶苑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側柏、燒杉、夾板、生鐵

  • 面積」36坪

  • 項目年份」2019年

  • 2003 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學士畢業 2006 東海大學建研所 碩士畢業 2017 高考及格建築師

  • 重要獲獎紀錄 東海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遊民空間研究」獲頒中華建築協會優良論文獎及台中市市政貢獻論文獎。

  • 2017年 德國 2017 iF Design Award 義大利2017 A'Design Award銀獎 義大利2017 A'Design Award銀獎2017台灣金點設計獎 第十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TID 獎 義大利2017 A'Design 年度設計師

  • 2018年 義大利2018 A' Design Award金獎 日本 2018 Good Design 設計大賞 2018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 2019年 第十二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TID—金獎

兆兆茶苑位處於市區巷弄內,建築是一棟屋齡40年的加強磚造老房。業主自小浸染於製茶環境中,至今已累積了30餘年經驗,希望以一座實體空間推廣台灣茶文化,讓更多愛茶人享有一座靜心品茗之處,空間需設有製茶、販售與品茗功能。
 
全案整體設計以台灣茶屋文化作為精神定位。設計師認為,茶文化在台灣常民生活裡俯拾即是,它的用途廣泛,不僅止於待客、情感交流,也是自身靜心沉澱的一種途徑。台灣茶文化不刻意矯作,並非高不可攀、僅屬小眾,它融於大眾生活之中,強調心靈的滿足,正如「沏一杯茶,淨心當下」,在茶香之中,人是怡然自得的,在品茗與沏茶中體會自然美好。承上所述,台灣茶屋也應是寧靜、簡樸、自然、清雅,能使人靜心關注當下。
 
考量這座茶苑的設立初心,設計團隊希望它帶給使用者不僅有視覺美學,也期盼建築空間能令人經驗到味覺、觸覺、視覺、嗅覺等五感體驗。因此建言,將製茶工作室設於1樓,讓來客自街上行經即可嗅聞淡淡茶香,入門之後則浸淫於滿室的茶香炭焙氣味之中,親見烘製茶葉的過程,藉此感官儀式展開認識茶文化的序曲。



寧靜簡樸

空間主要以飲茶為主,1樓除了規劃製茶區,也設有沏茶吧檯與座席,製茶區旁特意設置茶席緊鄰後院,讓人迎著綠意徐風品茗。2樓則全數規劃為座位,以訂製桌具搭配老椅子,後方設置了一處較寬闊的茶席,提供更豐富的座席選擇。
 
設計師指出,整體設計主軸建立在「變動」上,正如置身山區茶園所領受的自然景色,一切氣象風光均在不斷變化之中,雲、霧、光影、花草樹木的顏色與姿態總是變動不止。而置身其中,環境風光的緩變與純粹,反而能予人一種寧靜且豐富的感受,人開始更加敏覺周遭變化,體認了自身渺小,油生禮敬自然之心。因而此作在設計語彙上,強調空間呈現「裸美」本質,突顯出樸拙質感,在老舊牆面利用或磨、或鑿、或敲等手作痕跡,令硬體呈現近似時光打磨後的自然狀態,讓不裝飾、不均質、去平滑的表情與老屋既有的歲月斑駁無違融合,共同呈現出視覺、觸覺的豐富可能。

「裸美」背後,也隱藏著另層用意,設計師表示:「在『靜心品茗』的前提下,空間使用過多的材料或裝飾元素會模糊了茶苑初衷,因此整體採取接近『陋室』的氛圍與質感,來體現『品茗重在心境,而非形式』的意涵,所有的材料不做精雕,選擇上也以在地容易取得、親民、自然的物料為主。」
 
 

自然清雅

可視的「透明感」,將光線與景觀帶入室內,是此作另一個重要設定。空間極為看重採光,利用大面開窗引進陽光與空氣,讓光粒子隨著氣流拂在不同質感的牆面上,安靜卻隱約地變動不息,藉此向自然致意。同時,將1樓原本封閉的後院打開,前後院均植樹綠化,讓室內各個角落都能享受陽光與景致。
 
全作最大的硬體改造在於將原有的混凝土折梯改為圓筒旋梯,在3樓開設天井引入採光日照,讓梯區像似一座立體光筒般打亮了各個樓面。另一方面,設計師也刻意模糊室內與院落綠景的分界,避免增設複雜隔間,並且採用各種具有穿透效果的材料施作必要隔護,例如:雷射切割的洞洞板作為梯座扶手,或是以紗簾、玻璃作為輕隔間等等,在不同程度的明透與可視性中,即使身在室內也能同步感受戶外陽光與樹影搖曳。

此外,建築外觀選用「燒杉」作為主要材料來呼應製茶的「炭焙」的過程,利用「燒」的視覺符號使人聯想到茶葉製作過程,加上燒杉常見於傳統東方建築裡,與茶文化形象十分契合,因此選其作為外飾的主要建材。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