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23

  • 建築外觀大量採用玻璃帷幕,旨在創造通透的效果,拉伸視覺格局。建物的退縮既可減少光照直射,也能保持空氣流通。

  • 地面內外以同質調延伸,大門框的不規則ㄇ形藍色框體則加深視覺形象。

  • 1樓以屋中屋的概念展示眾多紙類商品,將紙張視為介質,結合各種複合媒材,創造出多變的作品。

  • 戶外的開放造景區與大樹綠意,提供造訪者與自然親近的機會。

  • 繽紛多彩的紙雕豐厚了表情與層次,彷彿隧道般令人駐足。

  • 設計師將紙多變的塑形能力轉化成設計語彙,天地壁面上眾多不規則變化活化了空間結構。

  • 2樓的黑色方格層架象徵著紙張印刷過後的網點分佈,可以點陣手法排列出趣味,滿足機能與趣味性。

  • 光源計劃大致區分為常設性燈光和可調性燈光,主牆、基座、折板處的間接光是塑造空間氛圍不可缺少的元素,而展示區的投射軌道燈則會因應佈展需求而調整。

  • 館內規劃多重複合式區域,例如各式展覽、開放式教學、餐飲吧檯休憩、季節作品牆面等。

  • 將牆體以切分的手法拉長參觀動線,並將展示檯面視為分區界定,盡量不設過多隔牆,以免犧牲空間感。

  • 2樓主要呈現各種紙類素材,寬敞不擁擠;室外的陽台迴廊則設有活動式推拉格柵牆作為對外門,並有階梯供下樓動線使用。

  • 洗手間牆面帷幕亦採不規則切割手法打造。

  • 1樓平面圖。

  • 2樓平面圖。

紙博館 紙的空間

登信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 陳正哲

  • 設 計 者」登信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 陳正哲

  • 參 與 者」陳紅如

  • 攝 影 者」劉俊傑

  • 空間性質」商業空間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洞洞板、科定板、樂土、造型鐵件

  • 面 積」266坪

  • 項目年份」2019年

  • 1998逢甲大學建築系畢業

  • 2004度形室內設計工作室

  • 2008登信室內有限公司

  • 重要得獎紀錄:A’ Design Award、英國倫敦國際創意獎(LICC Honorable Mention)、DRIVENxDESIGN、Muse Design Awards、創新中國—最佳設計作品優秀獎、桃鼎獎

作為台灣少見的紙類藝術設計展覽場所,「紙博館 紙的空間」的業主從事紙類相關商品代理、銷售多年,總公司位於台中市神岡區,基於對紙的熱愛,創立了紙博館,內容含括紙觀光工廠、紙概念館、紙創意館等部分。陳正哲設計師表示,基地緊鄰6米道路,建築物1樓退縮4米,量體以純白色塗料和大面積透明玻璃構築,為平凡的街景注入亮點,帶來新潮與年輕的新氣象,開放空間的造景跟大樹綠意則為業主回饋鄉里的心意。
 
延續「紙」的意象,設計師分析出紙的「材質特性」與「形體可塑性」,並將其特性鏈結進空間,細節處以點線面發散出紙的姿態形象,完整傳遞出經營30多年的母企業,欲從造紙藝術的精神打造這棟紙的博物館,藉由空間述說品牌故事;在視覺表達上,「紙」跟「建築物」有輕重、強弱、大小、厚薄等懸殊對比,設計師將這些對比巧妙地置入空間中,帶出多重「視覺上以為輕,觸感上卻厚重」的知覺反差趣味。

整棟建物選用具環保功能的建材,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耗損,大量使用玻璃帷幕與玻璃櫥窗,不僅通透內外視野,也突顯建築造型的摺線量體,2、3樓的外立面向內退縮,既能減少光照直射,又能保持空氣流通,提升室內的綠能指數與舒適度。
 

由紙張衍生出的空間概念

紙的塑性強,原型平面無痕,又可折疊撕裂,帶出線條銳角,陳正哲將此特性應用在天地壁面的設計上,在規則與不規則間彰顯空間的豐富構成,例如建物外觀的直橫向多線條層次、迎賓處地面如微掀起的紙片、天花板上漂浮著如雲朵般的紙片造型、行走動線中常見比例活潑的塊面等;空間立面上則盡量以大面積冷靜簡約的灰階色調呈現,並將門片挑高至與天花板齊平,藉此隱藏門框線條,讓乾淨的牆面視覺呼應紙張的極淨特質,而灰白及大地色系的背景亦可襯托紙的繽紛多彩,局部點綴黑色線條及藍灰色折板或咖啡色牆,增添空間的活躍因子。
 
在展示功能上,接待櫃檯後方形象牆具規則性的孔洞,以及2樓迎賓曲貫穿上下左右的黑色線性交織出的方格層架,都是象徵顯微鏡底下紙張的編織質感,也像紙張印刷過後的網點分佈;孔洞可依需求穿插支架,擺上隔層後即可放置展示物,而線性方格則可以點陣方式排列出圖案,兩者設計皆使形體中有機能,機能中有美學,彼此相輔相成。另外,館內展示著豐富的紙類商品,有由各色便條紙貼出的色票櫥窗,抑或是屋中屋中的大面積展示區,設計師於初期便與業主做密切的討論,了解商品有繁瑣複雜的視覺特性,在空間佈局與色調上,遂盡可能單純留白,烘托紙材的包羅萬象。
 
陳正哲認為本案最大的難題在於委託雙方都未曾有經手展場的經驗,他與業主極其堅持原創與理想,除了對作品的熱情和憧憬外,更需要一股不怕嘗試與實驗的傻勁,才能成就出這個摺線、光影和構築線彼此曼妙交錯著的紙博館。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