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25

  • 使用紅色色塊勾勒外觀,為建築建立辨識度。

  • 入口處退縮,拓出一塊外玄關,拉開藝廊空間與街道距離。

  • 以梯階抬升地坪讓動線旋入側邊入口,藉由此一短暫的過渡儀式,助人轉換心境。

  • 1樓場地開闊,利用地坪高度、色階層次,明示各展區領域。

  • 腹地中心的舊梯筒位置保留挑空,讓視野可以穿梭樓層,也是大型藝術品的展置點。

  • 1樓,去除複雜隔間,令空間優雅俐落,具有自由運用彈性。

  • 深色的抬升地坪可容納坐區、展檯、梯區動線等功能。

  • 空間以灰色為底襯,用寧靜低斂的背景相襯藝術作品。

  • 2樓展覽空間,樓面底端規劃貯藏室,設有專業溫濕控設備,保護藝術品。

  • 特意將茶水間置於樓面角落,使工作人員必需行經戶外露台才能取用茶水,在短暫動線裡轉換心境。

  • 3樓為文創團隊辦公室,開設天窗令空間感受更加開揚怡人。

  • 平面圖。

巷與弄

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 郭宗翰

  • 設 計 者」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 郭宗翰

  • 參 與 者」石坊設計團隊

  • 攝 影 者」Yana Zhezhela / Alek Vatagin

  • 空間性質」複合性展演空間+文創辦公室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訂製鐵件、木作冷烤漆、玻璃

  • 面積」70坪

  • 項目年份」2020年

  • 2005-迄今 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設計總監

  • 2005-2011 實踐大學 設計學院講師

  • 2000-2002 香港商穆氏設計 設計師

  • 1999-2000 英國北倫敦大學建築設計系 碩士

  • 1996-1997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空間設計系 學士

  • 1995-1996 英國倫敦市政府大學藝術設計 國家檢定

  • 擅長運用優美的線性語彙及豐腴的異性材質營造出精緻純粹、優雅大器的哲性空間,並賦予空間獨具生命力之氛圍。郭宗翰認為設計是簡化出空間裡最關鍵的元素,而不是將所有細節都植入空間,強調設計既是生活經驗的延伸,也是欣賞美學的態度,藉由人文厚度的植入,構建空間生活的哲學,創造人們對空間美學的無限想像。

此作為獨棟建築改造而成的藝文空間,共含三個樓層,設計重點必需能包含文創團隊進駐辦公、規劃獨立或聯合的展覽空間,場地除了要符合大小規模展演活動,也必需考量當代藝術創作不斷增生的多元表現。

 

設計師指出,此作為長型街屋,主要採光來自兩端,且藝廊屬性需提供參訪者舒適無擾的環境,為空間創造餘裕感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將入口處退縮,拓出一塊外玄關,以梯階抬升地坪,讓動線先旋入側邊入口再接駁入內,藉由此一短暫的過渡儀式,拉開藝廊空間與街道的距離,助人轉換心境。另一方面,面朝街道的立牆化為櫥窗,作為推廣藝術的另種窗口,讓人流透過窗內風景引發好奇,主動拜訪參觀,深刻藝廊在此地的意義。


 

保留最大運用可能
 

「最多的可能性」是整體佈局的首要思考。1、2樓規劃為展演空間,設計師以無隔間的開闊場地讓人能自由地行走、復返,觀者視點得以延伸遊移,依據藝術作品尺度隨心調整觀賞距離。利用深色的抬升地坪消化坐區、展檯、梯區動線等功能,順勢與周邊相異的色階層次明示出展區領域,令空間優雅而俐落,極具運用彈性。
 

另一方面,將梯座移至玄關側邊,而腹地中心的舊梯筒位置則保留挑空,讓視野可以穿梭樓層,並作為預留大型或雕塑藝術作品的展置點。同時,它更具有兩項用意,一是開拓展覽空間的運用可能,館方可以在各樓層分別規劃個展,舉辦大型主題展時也能利用樓層劃分子題,挑空區則作為主視覺的貫穿軸線;再者,挑空區因視覺延伸效果有助於空間突破靜態展出形式,日後能以動態表演結合不同主題活動,碰撞出更多藝術火花。

 

「寧靜感」是第二項思考重點,全作整體以灰色為底襯,統整各種材質紋理,用寧靜低斂的背景,相襯形色各具的藝術作品,無論古典、前衛、多元媒材都能相融其中。在淨簡洗練的空間裡,光照與物質的交互影響更加豐富了空間層次,設計師透過石、木、金屬等相異的材質質地相互對比,同時也以硬體空隙之間透出的光線創造玩味細節。自大門延伸的紅色色塊於建築外觀勾勒窗框,在室內轉變為挑空區的飾帶,此一視覺符號,讓原本素樸美感增添亮點,為建築與空間建立清晰的辨識度。

 

3樓主要是辦公空間與視聽室,設計師特意拓出一塊戶外露台,將茶水間置於樓面角落,使工作人員必需行經戶外露台才能取用茶水,藉由此一迂迴動線,促使長時間專注工作的團隊成員,能享受片刻的休憩與深呼吸時光,舒展身心之後,再精神地重回工作現場。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