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0

  • 朝砌書屋位於大廈的18樓與19樓,設計構想是在空中建造一座超實的港口城市。

  • 長廊盡頭的窗洞,將港口光線透入空間裡。

  • 休閒閱讀區。波浪型的地坪層次的意喻河灘水波,象微來到是停泊聚點。

  • 好物劇場。落地窗讓空間迎向陽光,整體視野開闊而明亮。

  • 未來城市桌。一個共讀、討論與思想激盪的聚點。

  • 未來城市桌與咖啡區,城中之城的交誼區。

  • 好物港的白色航船以及巨大紅帆,就如往昔廣州人在十三行碼頭望見紅帆,便是迎接滿載貨物的大船歸來之時。

  • 好物港口書架上的幕布印有廣州十三行圖騰,呼應業主品牌起源之地。

  • 好物港,書架牆構成好物港的內外城牆。

  • 沙龍/兒童區,有如城市的後花園,一座裝載知識的園地。

  • 幽靜的書廊。

  • 渾然一體的書洞空間,溫柔的光渲染讓空間失去了指向性,在隱密的環境裡,只能透過洞口窺探環境。

  • 好物港書牆與紅帆。

  • 書牆幕布上的廣州十三行圖騰。

  • 書洞結構。

  • 軸測圖。

朝徹書屋

Wutopia Lab / 俞挺

  • 設計者」Wutopia Lab / 俞挺

  • 參與者」郭宇辰 楊思齊 詹孛迪 濮聖睿 李莎 劉輝

  • 攝影者」CreatAR Images

  • 空間性質」書屋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灰泥、水磨石、塗料、地毯

  • 面積」666坪

  • 項目年份」2020年

  • Wutopia Lab由主持建築師俞挺創立於上海,公司以複雜系統這種新的思維範式為基礎,以上海性和生活性為介入設計的原點,以建築為工具,從而推動建築學和社會學進步的建築實踐實驗工作室。

  • 公司的設計理念中重視對人的研究,致力於連結城市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傳統的,日常的,以及文化的方面,致力於詮釋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併發展出基於上海的當代中國式審美。面對每一個專案,設計均希望呈現出創新的建築策略,思維及形式。Wutopia Lab致力於全面設計,不僅能夠完成建築的概念和深化設計,還具有前期的策劃分析能力,景觀和室內的設計能力,具有協調各工種和協作單位的能力以及現場執行建造的能力。

朝徹,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是道家修練的一種境界『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朝徹,意喻早晨太陽升起,頃刻便能穿透無窮盡的黑暗。

 

「朝徹書屋」原為唯品會的總部圖書館,最初設立的目的,緣起於集團需要大量選書,因此在總部的兩個樓層中設立一座小型圖書館,作為藏書、研究、沙龍與交流之用。設計師Wutopia Lab俞挺仔細梳理品牌的背景之後,決定打造一座空中之城,讓這座精巧的書屋化身為知識的殿堂與心靈的歇腳處。而取名為「朝徹書屋」,意味著這座書屋內收藏的知識與好物,能如陽光般能穿透人生的晦暗,為心靈設立一個的短暫的停泊點。

 

設計師俞挺表示,由於集團原址就位在十三行的舊址,因此業主希望透過這座圖書館充分展示出唯品會的品牌野心。十三行在歷史上是外國人和中國人交易的指定官方機構,因當時大船無法直接停靠在廣州,貨物必需透過小船運至廣州,貨物換船分流的地點就是十三行。唯品會作為當今購物平臺,期望為消費者選取世界上最好的商品,圖書館本身就是一個收集好物的存在,與十三行的精神一致,因此希望將這座書屋打造為一座港口城市,傳承十三行精神,並且呼應品牌發源地。

 

據此概念,設計師將圖書館變為一座抽象的港口城市,圖書館裡搜羅了的豐美的知識與各式選物,讓駐足其間的讀者能通過閱讀以及體驗,建立儀式感,作為進入這座抽象城市的情緒轉換。18樓為回字型空間,以梯間長廊界定入口,據此軸線先佈署幽長靜謐的廊道氛圍,盡頭則再圓形窗花帶入光線,漸漸領人沉澱。進入城市裡,讀者將依著回字動線穿梭於不同場景,在虛與實、想像與實境中,不斷扣合著十三行歷史與品牌精神。

 

 

城外與城裡
 

城外是港口,沙洲,河灘和連綿的丘陵,設計師以地景般的階梯層次、河灘曲線或是巨石沙發,將之詮釋於大廳、咖啡區、雜誌閱覽區以及好物劇場,利用大樓的玻璃圍幕讓空間迎向日光,令整體顯得開闊而明亮,能盡賞遼闊城市,就像置身於空中之城。

 

而停泊滙集的好物港,則設置了一座白色航船,來到圖書館的人們可以慢慢走到船頭看眺望珠江與城市。巨大的紅帆布幕從白舟上方落下,一如百年前十三行的碼頭見到紅帆那樣,意味著滿載貨物的船隻入港,充滿喜悅與希望。航船一側是連綿書架,書架布幕上印著往昔的廣州十三行場景,與窗外的真實城市巧妙地形成了時空對話。而這道書牆也是好物港的城牆,示意城裡與城外的界線。

 

城內是善本室、琴室、會議室、沙龍及好物廊,關係著思考、探索與激盪。沙龍空間是一座為孩子塑造的微型地景,讓人可以嬉鬧放鬆,親子一起探索城裡的豐饒知識。好物廊則像是精選世界各地,玲瑯滿目的藏品所包圍的歐洲沙龍,這裡鑲嵌著各種私密、別緻的角落,可獨享賞玩,也可共用交流。在內城盡頭,設計師以一座書洞作為尾韻,特別的光線渲染淡化了空間的指向性,洞口讓外部光線得以透入,亦是提供向外探視的視窗。

 

全作除了以少許的花磚、花窗、紅帆作為提示符號外,設計師剝離了多餘的顏色,利用一致性的材料、肌理將整座圖書館都統一在灰白色與石材質感之中。同時,強調高樓層的視景與採光優勢,令自然光照拂主要空間,而肩負過渡或沉澱功能的場域,則以節制的人造光鋪陳,與主空間形成明暗對比,推助了場域轉換的情緒蘊釀。城牆上也開設許多尺度不一的洞口,令光線能從不同角度流瀉、交疊,加重空間的抽象感與想像性,述說這座書屋跳躍現實且負載理想的存在意義。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