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45

  • 《綠光協奏曲》位於天母的保護區內,建築的大面落地窗和水平開窗,有助於引光入室。

  • 粗獷強烈的石材大多運用於建築底層,使視覺效果更為協調。

  • 入口處以挑空手法放大採光和景致的優勢;大門的脫開型態也扣合著穿透的主軸。

  • 保護區內的房子不可隨意更動既有結構,設計團隊僅能透過補強的手法,重塑架構和空間配置。

  • 寬敞的客廳。撇除過於繁雜的語彙,追尋設計和生活本質的平衡。

  • 柱體石材直接延伸作為戶外庭院的地坪。

  • 天花板整合後再賦予高低錯落的分割線性,提升設計張力。

  • 特別於2樓增設一座半戶外中庭,讓居者沐浴於自然風光之中。

  • 業主喜愛簡潔風格,透過單純元素疊砌出層次。

  • 1樓平面圖。

  • 2樓平面圖。

  • 3樓平面圖。

中怡設計|沈中怡 / 綠光協奏曲

重獲新生的50年老宅

  • 設 計 者」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 沈中怡

  • 參 與 者」楊珮珩 康皓竹 江佩靜

  • 攝 影 者」揅空間工作室

  • 空間性質」住宅空間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石材、木皮、塗料、鐵件

  • 面 積」140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沈中怡(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在紐約期間先後任職於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SOM)及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 LLP,2002年返台成立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並先後任教於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淡江大學建築系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亦擔任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熱衷於設計美學的推展。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肯定,如iF Design Award、TID Award、WAF Award Finalist等。

  • 憑藉著無比熱誠,致力於設計類型上多元的橫向發展與實踐,透過解析人的需求與環境的現實條件,思考人在空間中如何與環境對話,由室內空間、建築甚而延伸至都市環境,提出更合理、更深入的縱向整合;亦期許找尋出人類與自然環境間一種更和諧、共存的空間形式。

台北市的天母,因其機能完善、周邊氣氛清幽靜謐,一向被認為是宜居地區,而《綠光協奏曲》更是坐落於天母山區的保護區內,周圍層巒疊嶂,盡享優美景致,環境可說是得天獨厚。沈中怡設計師表示,雖然基地坐擁眾多優勢,不過有許多法規的規範,建築無法重新規劃或改建,僅能在現有架構下進行翻新,因此,設計上的挑戰,即是在眾多法條和結構限制下,盡可能重整建築外觀,同時編布適宜的空間配置。
 
從2017年開始,團隊即開始著手進行執照審查申請,歷經三年多的歲月,克服了結構補強、生活管線建置、外牆與景觀,以及室內設計與施工等難題,總算讓本案以煥然一新的面貌,重現於居住者眼前。設計師說道,約50年屋齡的建物,原始樑柱系統歷經時間的洗禮,已顯得老舊且與時下設計思維相距甚遠,考量到承重力、安全性,以及不可更動的結構限制,中怡設計團隊將所有樑柱以鋼板進行包覆,再灌入強化水泥,藉此提升支撐的強度。
 

建築形體的再造

本作為山中獨棟別墅,占地寬敞,更具有幽雅的自然環境,以及南向鳥瞰台北市景觀等特點,在設計主軸方面,力求將戶外廣闊的景致與建築內部空間結合並以此延伸;有鑑於此,設計師透過建築物的幾何型態,突顯出居所的磅礡氣勢;大範圍地於外立面塗鋪白色塗料,替量體營塑較為輕盈的感受,使其協調融於群山綠意中。

沈中怡進一步解釋道,塗料主要運用於建物上方,希冀創造出「漂浮」的趣味意象,下方則搭配具份量感且紋理粗獷強烈的石材,讓整體視覺效果更為平衡又穩重。
 

空間脈絡的爬梳

針對平面布局,設計師清晰梳理業主需要的機能和場域,以挑空手法打造入口形象,而串聯上下樓層的階梯,其材質和型態也貼合著「穿透」的設計主軸,讓光線得以於室內自由流轉;大門亦採取「脫開」樣式,顧及隱私的同時,些微的縫隙更讓視線和室外有了鏈結。

1樓的公共空間除了保留原有結構承重牆外,盡量將南向立面的牆面打開,讓室內更為通透,使基地的景觀水池、庭園與遠方的大台北景觀,成為最自然的背景,襯托出居住者彼此相伴的美好日常;將較私密的臥房空間跟起居室安排於2樓,新增的半戶外中庭空間,則被起居室及走道環繞,即便身處2樓,仍能享有綠化與良好的通風採光。

沿著中庭的戶外梯可抵達屋頂平台,設計師將原先閒置的屋頂重新整理,把厚重的女兒牆局部變更為通透的玻璃,使其與建築主體有更密切的連結,微風吹拂、居高眺望,讓此處成為親朋好友歡聚的絕佳空間。
 

設計語彙的重整

沈中怡提到,基地原始的結構十分複雜且凌亂,在執行老屋改造時需進行重塑,除透過前述所提的鋼板和強化水泥補強架構外,亦賦予天花板錯落的分割線性,創造高低起伏的層次變化;出風口、間接燈具等機能設備更隱藏於內,維持畫面的乾淨俐落。石材和木質的相輔相成之下,勾勒出室內的開闊感與溫潤性,保有設計張力之餘,也不失生活的溫度。
 
50年屋齡的老宅就此獲得蛻變,基地環境與日常的適切融合,也替業主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態度,如同沈中怡所言:「建築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不過也只有這樣的過程,才更能突顯它的價值!」,三年多來的點滴,都在此刻綻放成甜美的果實。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