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46
面朝挑空區的立面均採用強化玻璃材質,突顯樓層透視與採光效果。
5米長的中島區可作為居家辦公、日常輕食、宴客吧台之用。
開放式視聽室,使用屋主的收藏品界定場域,豐富居家內涵。
將梯座化為一座鏤空屏風,為前方客廳與後方視聽室豐富了構景層次。
梯間側牆作為展示收藏的平台,將垂直動線藝廊化。
主臥房一隅,規劃為觀景與閱讀角落。
主臥室衛浴,採用灰色系石英磚構成雅致背景。
主臥室衛浴,採用黑色五金及衛浴設備令整體構圖更具特色。
此作是位在都會精華區的樓中樓住宅,享有三面採光、外望即見開闊山景的絕佳視野。屋主夫婦均為專業人士,育有兩個學齡期的孩子,十分重視生活上的細微品質、居家閒適的恬靜時光,以及親子之間的互動相處,並以此作為新居想望,全盤委託何侯設計團隊規劃出他們理想中的生活空間。
何以立設計師回憶,這座樓中樓居家雖有豐沛採光與挑高優勢,但舊有的裝修與格局規劃卻令室內顯得擁擠、繁複,因而在設計規劃上,採取將動線減到最低、提高整體透視感之策略,使空間一改先前沉重感,換上淨簡明淨的新容,用以盛載屋主的豐富收藏與雅致生活。
垂直構景
何以立設計師指出,此作最主要的挑戰,是梯座位置的合宜安排,主要概念是以梯座不佔空間,且能同時達成垂直動線順暢為目的,流暢地銜接兩個樓層的動線布局。原有梯座緊鄰玄關旁,在新規劃上,設計團隊將梯座移至平面中段,緊鄰樑邊,利用樑下空間進行框景。由於梯區位在樓面中段,以方型木平台略作托高,使其像似登上一座小舞台,梯座造型亦力求簡潔輕巧,更加強調透視與線條結構。梯身兩側除了配以強化玻璃確保孩童安全,局部踏面也加入白色細扶桿作為輔助,此番造型將梯座化為鏤空屏風,不僅在客廳與視聽室之間加設了一道層次,同時無阻兩區視線互望,成為居室裡的特色構景。此外,梯身寬度設為 120 公分,在拾級而上的過程裡,梯側沿途設有展示規劃台、設於樑上的小平台,除了作為展示男主人收藏、豐富垂直動線的構景之外,亦將日常路徑藝廊化,為行進過程加添細味收藏的趣味。
平面構境
1 樓重視空間的流動性,除了設有獨立玄關維繫居室隱私之外,內部方正的開放空間因順應梯座與樑位布局,呈現出田字狀的劃分,包括了前段的客廳、輕食區,以及後段的視聽室、餐廳,四區彼此透而不隔可隨使用需求彈性串連,也因刻意拉寬動線而免於相互干擾,達成了日常運用、娛樂、辦公,或是宴客活動等場地需求。在南側,設計師以一道胡桃木長牆劃出各個功能空間,牆後遮隱了客廁、儲物、廚房、家務房等多個機能場域,確保了使用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
2 樓主要規劃為書房與睡寢空間,由三間臥房圍繞位於中心的開放式書房,使閱讀空間自然成為家人的共聚之地。此外,樓層面朝挑空區的立面採用強化玻璃材質,將挑高窗區的光線引入每一樓層裡,同時強化了樓層之間的透視互動。
重視個人需求
此作亦十分體貼與重視每位居住者的個人需求。女主人希望居家能具備極簡空間美學以及完善生活機能,設計團隊在此作掌握了共享區開放、機能區隱藏、私人空間機能細緻之準則,將各項實用機能置入規劃細節。在視覺統籌上,採用米白色作為基調,立面與木作則以胡桃木遮飾機能設施,使全室既是一幅回應日光的淨朗畫布,同時也有著務實便利的機能規劃。屋主對於室內空氣品質極為重視,此作前置作業經由縝密細緻的管線梳理,確保全室能自然回風、空氣淨化、效率除濕等運作,令居家全天候可維持良好的空氣品質與淨化。男主人偶有在家工作需求,5 米長的中島區可作為居家辦公據點,同時也是日常輕食或宴客時的供餐吧台。女主人喜愛閱讀,除設有開放式書房提供親子共讀場地,主臥房內亦規劃半獨立的閱讀角落作為觀景與閱讀之用。此外,男主人收藏豐富,全作設有豐富的展示角落,更規劃出開放式視聽室配置音響設備,讓男主人可盡情品味收藏,同時也能與家人共享美妙旋律。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