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47
利用拼接的石材地面營造高低差,為屋主創造入門的儀式感。
此案以「洞穴」為靈感,用無雜質的空間回應屋主需求。
客廳前方配置一組雙向沙發。
一道矮牆與櫃體分隔客廳與開放式書房。
寬敞明亮的客廳場域。
百葉窗帶出光影變化。
餐廳中央放置一張長型餐桌。
廚房規劃對外的輕食吧,以及隔門內的熱炒區。
第二道弧牆區隔公私領域。
主臥室以頂天對稱的床頭背牆圍塑安穩舒適的睡眠空間。
牆面設計了牆洞,方便屋主閱讀、擺放書籍。
主臥室衛浴。
大兒子的臥室床頭以ㄇ字型結構、靛藍塗料色塊搭配石材層板。
大兒子房衛浴。
大兒子房衛浴。
小兒子的臥室以兩側對稱的圓柱造型,柔化視覺感受。
小兒子的臥室以兩側對稱的圓柱造型,柔化視覺感受。
小兒子房衛浴。
平面圖。
每個人對於家的想像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歡金碧輝煌,有的人追求簡單愜意;然而,不管是什麼樣的風格與設計形式,對於簡嘉儀設計師來說,家的核心概念都是一個為主人而生的闢靜之所,像洞穴一樣,能夠潛入其中被寧謐環環包覆。此案以「洞穴」為靈感,藉低彩度的色彩,營造靜謐氛圍;簡單俐落的線條,創造層層動線,用無雜質的空間回應屋主需求。
水泥、鐵件與灰階
洞穴景觀大多形成於石灰岩地帶,受水的侵蝕作用、風與微生物、抑或是其他外力的風化作用而成形。千變萬化的大自然總帶給人們鬼斧神工的驚奇感,簡嘉儀設計師將她對大自然的這份敬意,重新轉化為設計元素,挪移至空間中。
用兩道蜿蜒的弧形牆面指引空間動線並劃分出公、私領域的界線。第一片弧牆從玄關轉折入內,將石材手工切鑿出粗礦表面,再利用拼接的石材地面營造高低差,為屋主創造入門的儀式感;沿著弧形曲線帶出客廳、餐廳與廚房三個空間的方向。弧牆一路延伸至電視牆面,首先,視線落在寬敞明亮的客廳場域,客廳前方配置一組雙向沙發,後方則擺放一張單椅,兩者之間藉一道矮牆與櫃體分隔,為看似沈著的空間創造出前動、後靜的分明層次感。餐廳中央則放置一張長型餐桌,並在後方規劃了一整排長達六米的隱藏式書櫃,以筆直線條弱化門片與書櫃的龐大量體感,搭配黑色鐵件把手俐落點綴。最後廚房規劃對外的輕食吧,以及隔門內的熱炒區,滿屋主下廚、聚會、宴客等各式需求。
第二道弧牆則區隔出公私領域,再一個轉折,進入更為隱密的穴中之穴。然而站在悠長的廊道起點,卻不見道道臥室門片,設計師以內凹手法,退縮了每間臥室的入口,讓居住者在進入臥房前,多一步喘息的空間;手刷銅板搭配牆角壁燈,點亮入門的動線。主臥室以頂天對稱的床頭背牆圍塑安穩舒適的睡眠空間,在厚實的牆面上鑿出了兩條垂直燈溝,運用牆體形塑出的包覆感與燈光帶出的柔和氛圍,讓此處猶如殿堂般神聖且沈靜;一旁的牆面設計了牆洞,方便屋主閱讀、擺放書籍。每間臥室皆以床頭背牆作為空間主體,大兒子的臥室床頭以ㄇ字型結構、靛藍塗料色塊搭配石材層板;小兒子的臥室則以兩側對稱的圓柱造型,柔化視覺感受。
喜愛閱讀並用有大量藏書的屋主,在溝通初期,即提出了對於書籍收納的需求;為此,除了規劃書籍的收納空間,設計師也為屋主考量了閱讀的場域。從客廳後方的開放式書房,臥室內的閱讀角落、床頭的閱讀燈光,讓閱讀遍佈空間之外,更無形融入生活。選材上也十分單純,整作以塗料為主要材料,天花板選用具有除溼性能的石灰漆,牆面與地面則採用硬度高且耐髒的礦物水泥,天、地、壁皆選用低彩度的茶色系,維持視覺的一致性。從水泥、鐵件與灰階的組構,與暗曖黃光的氛圍照明,令空間猶如洞穴般,予人安定感。
採訪」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