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49

  • 設計師不刻意包覆樑柱,而是將其視為框起窗外植栽景色的畫框,保留最大尺度的自然光源和景致。

  • 軟件方面挑選無邊界的形式,讓日常行為和動線不受家具侷限,拉近彼此的距離。

  • 設計團隊透過櫃體以及整合稜角處,解決業主一家的收納需求,同時也令視覺更為乾淨俐落。

  • 業主喜好日式風格的質感,遂以礦物塗料、磐多磨地坪等元素勾勒淡雅柔和的空間氛圍。

  • 具分量感的量體不僅支援了三方(廚房、主臥、次臥)的收納機能,也劃分出公私領域的分界。

  • 餐桌是全作的中心,所有布局皆由此延伸;活動拉門的運用則維持了隱私和開放的彈性。

  • 女兒房以掀床模式呈現,兼顧實用性和使用彈性。

  • 設計團隊十分重視空間的流動性和自然採光的共享。

  • 以沉穩、素雅的筆觸形塑主臥畫面。

  • 考慮到使用習慣,於主臥室增設了半套衛浴。

  • 平面圖。

十合室所|董家寶 朱俊勵 王華妮 / 迴家。聚所

以「迴廊」意象串起家人間的情誼

  • 設 計 者」十合室所 / 董家寶 朱俊勵 王華妮

  • 攝 影 者」隨寓工作室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礦物塗料、磐多磨、木皮染色、不鏽鋼

  • 面 積」18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十,代表著追求完美的堅持;合,是團隊將呈現更多元、專業,且跨領域的視野, 不侷限於任何形式風格,共同把每一件事情用最完美的方式呈現。每個設計的執行,除了解決基本需求和美感之外,更重視業主或是品牌的相對應關係,唯有更貼近使用者,才能夠反映出專屬客製的空間溫度,從中檢討出人與空間的關係。

位於台北市大直的《迴家。聚所》一案,是一對年輕夫妻與幼女的日常堡壘。十合室所團隊提到,由於室內面積僅18坪,如何放大空間感受,使居住者身處其中不覺壓迫,同時能滿足一家三口的收納需求,是此作面對的最大挑戰。
 
有鑑於基地的原始格局如樓板、樑位等皆較為低矮,因此盡量避免利用常見的「包覆」手法處理既存的空間結構,而是想方設法將限制轉化成為亮點,設計團隊以「迴廊」為發想概念,將餐桌視為空間布局的中心,整體動線圍繞著餐桌,公共區域的使用機能各自獨立,卻又彼此連結,串起一家人的悠然生活。

另一方面,更在平面中置入一座具分量感的量體,不僅在無形之間界定了公私領域,亦支援了三方(廚房、主臥、女兒房)的收納需求,並可將兩扇通往臥房的活動拉門隱於其中,將隱私和開放的主導權交由居住者自行掌控,保有空間最大的使用彈性。
 

利用材料和色彩修飾基地條件

設計團隊進一步說道,業主喜愛清新又素雅的日式調性,因此在住宅整體的色彩規劃上,以暖白色系點綴上木質語彙作為主要呈現手法,藉此營塑輕柔的氣息,而淺色系也有助於放大空間予人的感受,遂以擁有細膩紋理的礦物塗料搭配無接縫的磐多磨地板,替天地壁描繪出協調畫面;亦局部妝點具手作感的特殊塗料、俐落的不鏽鋼層板等元素,兼顧並強化空間的日系氣質和精緻度。

考量到室內動線以餐廳為中心進行發散,實木餐桌作為全案的精神象徵,是由設計團隊與業主共同挑選適宜的實木板材再進行加工製作,不僅更加突顯居住者的個性,也提點出《迴家。聚所》的韻致。
 

將結構限制變成空間焦點

前述所提基地有著樓板、樑位較低的不利因素,設計師認為,既然避不掉,那就讓這些侷限蛻變成空間的趣味所在,客廳靠窗的大樑不刻意進行修飾,而是讓其和窗外的植栽、具布紋質感的羅馬簾相互鏈結,創造出宛若「畫框」的一道端景,使自然採光和景致被整個室內共享。

此外,亦透過顏色和色塊去暗示各個結構不同的使用機能,例如電視櫃下方的白色透氣格柵就於無形之間說明了它機櫃的功能;除了重視結構的延續性外,設計師也十分講求量體的序列性,藉由破口、高低落差等手法,讓整個畫面不失比例及深度,也帶來了視覺的呼吸餘裕,簡單卻不失細節,同時也能消弭結構可能造成的壓迫感。
 

抹去界線,放大感受

設計師期待模糊空間界線上的節點,深化「迴廊」的意象,家具軟件的選配也與居住者的日常習性息息相關,特別挑選無邊界形式的沙發,餐桌的長凳和單椅的擺放亦經過巧妙安排,讓所有的生活行為不因家具而備受限制,提供家人之間更緊密的互動可能,也帶來更具脈絡的空間層次。燈源方面則以嵌燈作為主要燈光布局,避免因吊燈影響了視線的流動性;櫃體部分增設氣氛燈,突顯業主精心收藏的公仔品項,主臥室則設置線性造型的壁燈,提升私領域質感。
 
十合室所團隊以開放的思維,構築了一目瞭然又順暢的場域,開闊室內之餘,也保有空間的使用彈性,讓業主一家人共創美好的未來想像。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