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53

  • 將建築往後退縮,規劃大片綠化空地,不僅連結公園綠地,更滿足停車、步道、美化景觀等機能。

  • 過渡區將光源設於下方,當光線在鋁板跟水影間相互反射,展現柔和光暈。

  • 在空地種植落羽松,除了綠化環境更能細微遮蔽建築,營造神祕感。

  • 大廳以鋁板天花及大片玻璃窗,搭配整齊排列的線條裝飾,予人簡約的現代感。

  • 透明玻璃與木色量體虛實交錯排列,提供空間勻稱視感。

  • 室內以白與木色為基調,簡約而沉穩;通透玻 璃能輕易看見室外場景。

  • 從天窗引入的光線與水景交相輝映,透過波紋變化產生趣味投影。

  • 在室內與室外間設置水池及石踏階連接兩場域。

  • 室內在玻璃立面間,規劃白磚牆與木皮裝飾,在虛實交錯的冷冽感中,為場域增添溫潤氣息。

  • 漂浮屋頂和天窗的設置,讓自然光能輕鬆在縫隙間穿梭,提供每個空間良好採光。

  • 通透玻璃讓視線層層穿透各場域,可輕鬆觀覽室外景色。

  • 平面圖。

中怡設計|沈中怡 / 安家藏玉

退縮空間打造親近自然的接待中心

  • 設 計 者」中怡設計 / 沈中怡

  • 參 與 者」楊珮珩 康皓竹 江佩靜

  • 攝 影 者」Studio Millspace

  • 空間性質」接待中心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外牆塗料、窯變磚、水泥板、鋁板、木皮、石材

  • 面積」653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沈中怡〈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在紐約期間先後任職於Skidmore,Owings&Merrill LLP(SOM) 及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 LLP,2002年返台成立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並先後任教於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淡江大學建築系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熱衷於設計美學的推展。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肯定。擅長房地產項目之規劃開發,及銷售空間的整體塑造。

《安家藏玉》位於市中心的巷弄中,三面皆是密集的老舊建築,唯有一側是公園綠地,因此設計師利用原有條件,將靠近公園的面向,朝後退縮出大塊空地,讓開放式空間更加貼近大自然,不僅滿足作為景觀、步道與停車等機能,更是將基地與綠地環境作連貫,延伸外部自然場景,而視線的穿透亦擴展了視野;面向街道側則設置厚重磚牆,塑造場域的隱蔽感。

除了一面的綠地環境,為改善周遭舊屋的凌亂視野和壓迫感,特別以「漂浮屋頂」概念,規劃與建築隔開、以柱體撐起的大屋頂,不僅遮擋了雜亂的街景,更延伸光影和空間,讓光線在空隙間自由穿梭,為場域提供良好採光。


虛實層疊

設計團隊以「都會行館」為發想,期望塑造不封閉,也帶點神祕感的空間。除了設置漂浮屋頂,在綠化空地亦種植落羽松,透過植栽間的虛影,細微遮蔽建築,既隱密卻又能依稀感受室內氛圍,吸引人們駐足關注,並以實體磚牆和木格柵參差圍塑,平衡量體的輕重感,形塑勻稱視感。

設計師表示,期望透過虛實間的堆疊,一層一層的揭開空間場景,每前進一步都是另一種感受,展現豐富的層次感,為場域增添趣味性。穿過隔牆進入過渡區,映入眼簾的是層層水景,以及浮於之上的石踏階,形成虛實交互的緩衝空間,和諧連結內外場域;室內以白與木色調妝點,溫潤的色彩與室外和諧融合,柔化了石材、鋁板帶來的冷冽氣息,營造安穩氛圍;整體以大片玻璃、鋁材天花及磚牆形塑空間,並搭配木皮、石子鋪面、水池等語彙作點綴,感受在現代感中,細致添加的典雅韻味,以及視線在場域間的穿透力和多變光感。


相映成趣

屋頂亦是本作一大亮點。步上石踏階,往上看可依稀看到從鋁板映出的模糊虛影,以及水池所倒映的光影,當徐徐微風吹動水面波紋,屋頂與水池的相互呼應,勾勒出豐富的柔和光景;特別的是,透過屋頂與建築間的空隙,以及多個天窗設置,讓每個場域皆能引入光線,卻又不至於太過刺眼,擁有極佳的舒適採光。

另外,為了打造既神祕又引人好奇的場域,室外光源多設置在下方,當燈光從下往上打在鋁板表面,再通過鋁材反射入水池,兩者的交相輝映,在夜晚輕柔暈染著整個空間,引人不自覺想揭開面紗、一探究竟;暖黃光影更是照亮鄰里小巷,成為人們歸家的指路燈。設計團隊藉由光反射的巧思,營造戲劇般的效果,豐富空間表情,而奇特的屋頂造型,亦予人參訪的新鮮感受,為場域增添別致韻味。

整體布局不僅將空間打開,讓視線穿透連接內外場域,更是規劃綠地美化周遭。另一方面,透過材質的細節運用,使輕柔光感相互交錯,充分滿足了白日採光、夜晚照明等機能;而如調色盤的朦朧光影,則弱化了屋頂的銳利、冷冽感,簡潔的白與溫暖的木亦和緩了石材、磚牆等建材的生硬感,營塑生動獨特的氛圍,打造引人注目的接待中心。


採訪」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