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54

  • 平台高低起伏呼應屋外的山坡地形,讓遊走動線產生上下韻律變化。

  • 和室是女主人的小書房,也可作為臨時客臥。

  • 側平台是連往和室、客廁的步道。

  • 花藝工作區規劃收納抽屜。

  • 石紋、木色、灰岩、綠林等元素,呼應了登山所見的景象。

  • 公私領域利用櫃牆作為分界,並以隱藏滑軌門創造回字動線。

  • 主臥衛浴鄰窗處砌造浴池,並將面盆造型整合入踏階線條。

  • 平面圖。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周正峰 / 達摩窟

用地面高低起伏呼應屋外山坡地形。

  • 設計者」周正峰設計工作室 / 周正峰

  • 攝影者」游宏祥攝影工作室/ 游宏祥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石英磚、薄板磚、木地板、木皮、實木、油漆、不鏽鋼

  • 面積」28坪

  • 項目年份」2022年

  •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周正峰

  •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成立於2013年,致力於追求簡單深刻的事物。希望透過明晰的概念及淨簡的空間,帶給人心境的安定與寬廣。

  • 作品在國內外設計媒體發表,曾獲2018英國WIN Award 住宅類獎、2020義大利A' Design Award 室內空間及展覽設計類獎、2021 Golden Pin Design Award金點設計獎住宅空間類、2017 / 2020 / 2021( 金獎) TI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單層住宅類,及2021美國 Architizer A+ Award公寓住宅類獎票選優勝。

此作位在市區,鄰近山坡,環境清幽,窗外即是蒼翠綠林。屋主是一對重視生活內涵的夫妻,除了喜愛烹調、品酒、花藝與研究美食,也時常攜手遠離城市,踏入山林溪谷野遊。鍾愛自然的他們,期望新居有別傳統思維,室內空間開揚朗闊,與環境綠意相融。
 
回首原況,建商採用三房三衛的傳統配置,因建築造型所致,外牆有多處進退面,居室邊緣衍生多個凹凸空間,且基地面北處有大面積開窗,窗外緊鄰樹林,雖有像似被森林樹群籠罩之感,亦有採光受限的憂慮。然而,屋主夫婦在溝通過程中樂於討論及嘗試變化,倆人期望新居能夠簡潔、開放、流暢,不受限於單一形貌,可依隨自己的生活模式彈性定義,奠定了全作擺脫傳統束縛,大膽破局與重立之可能。
 
設計師企圖將上述舊況化為空間特色。考量居住人口單純、屋主夫婦的多元興趣,建議打通全戶,改為兩房兩衛,換上開放朗闊的新局,內部空間不隔斷、不切碎,場域可完全連通開放,最大化迎入採光,光線亦能自由穿梭於室,細節上再配以隱藏門片彈性區劃臥室與和室,讓宴客時能視當下需求維繫個室隱私,日常時居住者可以享受開放無拘的空間感受。
 
 

如入山林

設計師與男主人相識於青少年時期,自年少起,兩人會相偕出遊,曾一同走入北美遼闊的森林、台灣雋永的山脈,同時屋主夫婦都十分喜愛戶外活動,登山是共同愛好。
 
在構思此作時,設計師自然聯想起彼此共同的回憶,企圖將山林漫步的經驗映射於空間之中,作為美好回憶的淬鍊。在空間意境裡,在屋內活動彷彿穿梭在山中小徑,一系列木、石紋交織的平台,無不呼應遊走山林的所見風景。
 
設計師在臨窗處規劃一座L型平台,利用平台高低差異界定場域層次,並順勢將窗外綠帶襯為長軸畫幅,使環境葱鬱綠景宛若朝往室內傾瀉。就從實質面而言,平台也載負了多種功能:一、利用平台串連達到場域融合,俐落消化基地既有的凹凸空間;二、將視線焦點引往環境綠貌,淡化裡外隔閡;三、利用平台量體拓展收納容量;四、可作為串連、遊走的賞景動線,本身也是日常實用家具。
 
因此,平台賦予兩種高低差:21.5公分側平台是連往和室、客廁的步道,也是花藝工作區的座椅;43公分的高平台,是臥榻、餐椅,也是構成回型動線的一部分,能通向裡部的主臥房。平台高低起伏亦呼應著屋外山坡地形變化,使人在走動
時感受上下韻律,視覺自然外望周遭綠林,一如登山健行時步伐起落。而平台的高低差,亦助於場域自然劃界及多元運用,能滿足插花、餐飲、觀景等各種活動需求,當有多位親友來訪留宿,只需在平台鋪上軟墊,就有如露宿野外般,別有意趣。
 


擬現自然

屋主收藏了一尊銀白相間的達摩塑像,非常喜愛,期望將塑像擺置在居家裡。設計師在公私場域的中介面,利用櫃體深度創造壁窟效果,將達摩塑像懸置其中,居高凝守屋主日常,而這尊達摩塑像也牽動了全作的選材思考。設計師有感,達摩塑像粗獷不失細膩的造型、動靜兼具的瀟灑線條,恰如屋主夫妻特質,因而選材上以木紋溫潤與石紋剛硬互作對比,同時整體謹守視覺俐落、細節縝密之原則配比用材,令全案粗獷中體顯質感,視野開放且不失秩序。
 
空間整體採用冷色調與剛硬線條為主,搭配適度的柔軟質材作為調和。像是,全室牆面及天花板採用純白基調,最大化反射自然光,突顯出窗外綠境;地坪與浴室採用粗紋石英磚,以類石塊的粗獷質感,達到止滑耐磨,隱隱呼應山石的自然皺紋,塑造石窟般的隱密感受;高台一律展現石紋表情,突顯吧台、餐桌、工作桌的存在感,它們散布於公共空間之中,一如登山時相遇的美麗岩石,且石紋潑墨般的紋理,亦如達摩塑像的蒼勁線條與腳踏波浪之動態。
 
在這個藉屋喻人的作品裡,放鬆席地而坐,自在遊走賞景,因內在開闊曠達,身處任何一處都能看望自然,也因明淨舒朗,讓人終日享有美好寧靜;坐落都市卻浸潤於綠林,人在屋內亦如身處山林,就如隱世賢者般,自在開闊,從容瀟灑。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