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71

何侯設計|何以立 侯貞夙 / 以靜淬華

簡潔空間是複雜化約後的精華

  • 設計者」何侯設計/ 何以立 侯貞夙

  • 參與者」鍾靜嘉 魏芝敏

  • 攝影者」廖慶光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水芙蓉萊姆石、填縫洞石、景泰藍石、水磨石、進口磚、胡桃木、橡木皮、木地板、古銅鍍鈦鐵、特殊塗料

  • 面積」92坪

  • .

  • 何侯設計 / 何以立 侯貞夙

  • 何侯設計奉行以設計思維來主導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及家具設計的原則。主持人何以立及侯貞夙在美國波士頓及紐約分別取得美國建築師執照並累積了15年及8年的工作經驗後,在1997年於台北成立何侯設計。在近20年的執業中獲得許多認可及獎項。

  • 何侯設計自認是業主夢想之督導者, 在傾聽、評鑑、分析後提出解決方案; 每一個方案均是整合功能及美學之結果。深信設計是生活的全部而非局部; 設計是精密思維的表象而不是一種流行; 設計的生命始於開始使用後而非完工時。

簡單向來是複雜化約後的精華。極簡空間裡往往蘊藏不凡的統籌與縝密的思考,精準調控一切比例,細細鋪入完備機能。


長吧台可作為茶水輕食之用它為開放廳區建立了場域層次


這座位於高樓層的都會宅,出自何以立與侯貞夙設計師之手,以純熟筆觸建構舒朗且富有層次的空間。設計巧妙地融合豐富的材料與精緻的細節,闡述當代住宅的多變應用可能,展現出融合而不偏執於單一美學的態度。
 

 

簡潔且朗豁

設計師指出,這座住宅坐落在大廈的第30層,無鄰棟遮蔽且居高臨下,窗外即是台北市全景,整體設計以簡潔形貌為架構,將遼闊的市景引入家中。屋主品味洗鍊,講究質感,喜愛藝術與品酒,經常邀請親友小聚。因此,規劃需切合屋主特質,充分考量日常與宴客所需,把複雜機能俐落整合,是一項必要的任務。


訂製餐椅與沙發椅背互依能視座席需求挪移調配


住宅為L型空間,平面規劃分為兩部分。一是連接大門的長方區塊,作為共享空間;另一部分是較裡側的矩型區塊,定義為臥房區。共享空間著重於機能整合與舒朗大氣的視覺美學,使人在開放空間裡能充分感受時間、空間與環境景致。玄關衣帽間、儲藏室、廚房、工作區及傭人房集中在邊陲角落,客廳、餐廳、吧台與品酒區則開放相連,共同承納落地窗帶來的光影與遼闊視野。


以弧線修飾橫樑劃定場域同時鋪陳間接光源讓光照溫柔地漫入空間


設計師希望在空間中實現感性且靈活的配置,使共享空間能因時、因事體現人與人交流互動下的各種可能。考量日常使用人口簡單及預留宴客時的空間應用彈性,訂製餐椅與沙發椅背互依,為座區周邊留予寬闊動線。用餐區與沙發區的家具體塊看似合一,實則可視需求挪移調配位置,或根據使用人數進行重組,應變宴客席位安排。與此同時,置入一座長吧台界定品酒角落,吧台可作為茶水、輕食之用,亦拉開品酒區與沙發區、餐廳之間的距離,像是一座半高的屏障,在開放廳區裡劃出相對隱私的舒適角落。
 

長吧台像是一座半高的屏障在開放廳區裡劃出一座相對具有隱私感的品酒空間


臥房區包括主臥套房與兩間女孩房。主臥套房採三進式規劃,先以一座起居廳銜接入口,動線再分流至更衣廊與睡寢區,兩路徑各自通往末端的衛浴空間,形成迴轉式動線。這樣的設計不僅使用更為高效,各司其職的編排也確保物有所歸,維持整體的明淨感。兩間女兒房相連,臥房之間以滑軌門片區隔,既方便兩個女孩交流談心,也照顧彼此的隱私需求。
 

 

化約至純粹

整體設計以最少的材料呈現簡潔、質感與層次,選用同一色系的萊姆石和礦物塗料作為主要的地面、立面材料,奠定素雅底色,營造寧靜感受。這些自然而低調的材料,具有細膩溫雅與歷久彌新的質感,對照窗外光陰似箭的多變,隱隱表達恆定與變動的相互映照,令朗豁的空間透現出時間流動下、一切盡在歲月裡靜靜沉澱之美。


主臥套房前段規劃起居廳再增設滑門加密睡寢區隱私


空間除了以米色石材及塗料作為設計底材,創造靜謐、永恆之感,局部立面也配以深色胡桃木或巴西景泰藍石進行對比,增添視覺層次,或用銅金作為硬體設備的構件來勾勒細節。這些選材不僅質精美觀,亦具功能用意。客廳主牆採用胡桃木作為立體飾帶,可作為電視主牆面的延續,俐落歸整了連續性的橫長立面,也具備櫃牆的取手功能,修飾內含的收納機能。


主臥房萊姆石地坪與大理石長檯延伸至裡部的浴室使用景泰藍石作為隔牆鋪面


主臥浴室使用景泰藍石作為隔牆鋪面,將東方彩墨裡的瀟灑寫意與生動氣韻鑄入空間,讓人意識到眼前的寧靜畫面中內蘊對大千世界的懷想。散布於全作的古銅鍍鈦鐵細節更是功能與美學的融合,在廳區整合掛畫軌道與畫勾設施,也在私空間給予燈具、滑軌、門框、梳化台、面盆區一致性的精緻質地,為視覺與觸感帶來極佳享受。全作設計洋溢著和諧與雅致,既是對自然的讚美,也是對生活藝術的詮釋。


古銅鍍鈦鐵作為櫃框梳化台面盆區一致性的精緻描邊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