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11

  • 客廳主燈選用吸頂燈,光線照度夠且均勻,保護孩童眼睛。

  • 一體兩面的櫃牆,在客廳面是一座別致的展示櫃。

  • 以淡色書寫背景,再透過重點選材鋪排變化,令空間質感不顯單薄。

  • 電視牆的後方的收納櫃設計成一道牆面,減輕空間壓迫感。

  • 採用玻璃材質作為櫃門或是廚房門片,除了方便清理,也能保有視覺穿透感。

  • 在動線交界、分流之處,利用重點材料或色塊添加空間亮點。

  • 纖維強化水泥板運用在餐廳主牆,外觀樸素。

  • 纖維強化水泥板裁切成較小單元,利用每個小單元之間的接縫隱藏客浴、收納櫃、主臥室門片。

  • 收納規劃著重於好整理以及取用效率,櫃體齊整羅列,意在一目瞭然和方便取用。

  • 主臥衛浴。

清雅小集

兩册空間制作所 / 翁梓富

  • 設計者」兩册空間制作所 / 翁梓富

  • 參與者」許媁甯、張欣怡

  • 攝影者」墨田工作室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海島型木地板、塗料、鐵件、纖維強化水泥板

  • 面積」37 坪

  • 項目年份」2018年

  • 兩册空間制作所 / 翁梓富

  • 現任兩册空間制作所總監

  • 曾獲2012及2013 TID AWARD 居住空間複層 TID 獎—「侘寂居」、「通往天堂之梯」、「寂靜草廬」,2017 TID AWARD居住空間單層 金獎 —「張宅」,2014 TINTA台灣新秀設計獎 金獎—「侘寂居」,2014 TDA「2014善設計」,2017 金點設計獎

  • 國外獎項:2016 德國IF設計獎—「Stairway To Heaven」、「The Thatched」、「Dynamic lines in space」,2018 德國紅點設計獎

如果說,住宅設計是一個家庭文化的濾鏡,那麼,這座清雅如水的空間小品,模樣樸素卻極具個性,看似淡泊實則濃情。

翁梓富設計師談到,這個作品溝通過程主要是在討論家庭成員的互動。男主人從事金融業,條理清晰且重視生活溫度;女主人是影評人,自高中起即累積豐富的影音收藏,個性理性務實,注重效率,對音樂品味獨特;兩個學齡期的幼兒活潑好動。

女主人喜愛簡潔與個性,男主人鍾情空間溫度,雖然彼此喜好殊異,卻十分重視對方需求,處處以對方為優先,加上長遠育兒以及教育上的考量,構成了這座住宅必需兼納多元、保有彈性的設定。設計團隊便是以此為前提,解析每位居住成員的需求,以熟諳的簡潔手法,融入屋主一家的諸多期許,傳達其人、其物、其生活。
 
兩册設計團隊為此作確立出四項重點:第一,讓空間隨著家庭成員成長。考量育兒過程必要的安全措施與維護效率,奉行以消為顯哲學,去除原有複雜的隔間、裝飾,捨去造型雕琢、儘可能讓線條消隱,甚至減少固定家具配置,換得清雅無拘的空間感。也因為一切造型都是必要合理的存在,空間不做多餘贅飾,所以更能因應各種生活、教育或遊戲需求衍生定義,也由於輪廓簡潔,使得一切容易快速復原、簡易維護,讓居住者更可專注在家庭成員的交流互動,無需耗費心神養護空間。
 
第二,用留白將生活浸潤於寧靜之中。縱然育兒階段必然有熱鬧混亂之時,但理想上仍然期許擁有淸爽和諧的居宅氛圍,給予照顧者身心喘息的寧靜空間。設計團隊主要以淡色書寫背景,再透過重點選材鋪排變化,令空間質感不顯單薄。像是餐廳的纖維強化水泥板主牆面,以暖光為膚層鍍上微微金光,讓自然生動的光影賦予材料生命力,物料在光影之中紋理清晰可辨,色澤深濃且層次豐富,靜觀下更能領略韻味。
 
第三,重視空間對話。場域不特意區別尊卑主次,也透過滑軌門片或穿透感材質建立視覺聯繫,並且促進居室氣流順暢。在動線交界、分流之處,設計團隊亦精心經營畫面,在一派純粹樸拙的淨色裡,僅以少許重點材料或色塊與鄰區呼應,除了當作動線止進的暗示,也添加空間亮點。而兩個孩童的床區之間特意開設一道小窗與鄰房對話,讓閒聊作為手足睡前的重要交流。
 
第四,收納更加重視效率。屋主提出大量收納的需求,考量女主人需要在家撰稿同時照顧孩子,全作收納規劃著重於好整理以及取用效率,櫃體並不刻意隱沒於角落,而是以齊整羅列之姿融入公私場域,儘可能達到一目瞭然與方便取用等目的,易於打理的櫃門材質,除了有助於防塵,也讓日常家務更具效率。同時,也將大部分的隔間牆以收納櫃代替,增加儲物空間。
 
回顧整個作品,屋主委託的出發點意義深濃,但最終空間展現卻輕若無痕,設計師用流暢溫暖的筆觸為它繪出清寧氣質,逐一落實功能、理想與美感,在細微低語之中,道述了關於育兒住宅的包容與溫度。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