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有品有味 Taste and Style〉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審美的能力,審美就是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亦是我們對生活品質的鑒定。不過,擁有一定審美標準的人是否一定是有品味的人?人們把品味的「品」解構為人品、品質、品格、品德和品感,「味」則是趣味、味道和回味。品味越高的人,在生活和細節上往往會追求精緻、優雅、有格調、有意義和情趣。品味是一種感受, 更是一種美學的追求,是感性和知性的體現,它的物質化為外在的一種形式,凝結成一種精神力量。
為了避免生活變得低俗、愚昧、無聊,追求品味是唯一的辦法。
我曾經有個錯覺,覺得生活條件優越的人才更有追求品味的資格。從事室內設計多年,我接觸過不少富裕的客戶,瞭解不少高級的產品也透過富豪的生活認識到這種種的奢華並不會直接提升我的品味。我發現人在物慾充足的情況下確實更能塑造對美好事物的認知,但這只是提昇品味的一種優式而已,懂得享受生活並不等於擁有品味。有些人對生活的優渥具備高度要求,卻缺乏對品格的修養。品味必須內外兼修,除了品格修養外,還需要文化和藝術的培養。
有味
也許有人覺得品味不是必須的,認為它只是錦上添花,對生活上沒有多大的實際功能。比方說喝杯水,一般人只為滿足解渴而咕嚕一聲喝下去,沒有任何感覺。你能想像在喝下水的時候可以嚐到不同的味道嗎?你能感受到水裡面不同的物質嗎?這是從大腦裡大量的知識和經驗歸納而散發的直覺,所產生出對味覺的反應。同樣喝了這口水,我希望不會白白糟蹋一杯優良的水,嚐得出來當中的甘和甜。
為什麼一件常人不懂欣賞的藝術品,於某些人眼中卻是珍寶;為什麼一個無聊的場景,詩人卻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情感、小說家卻看到深刻的意義。生活是否乏味的確要靠內在修養打造,同一件事對某些人來說可以是沉悶,也可以是有不同的樂趣。單靠外在物質的刺激沒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精緻,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學習內在世界的沉澱和提昇,尋找自己獨有的答案。
擁有個人品味就是會引導你做生活細節上的選擇,而選擇就會形成生活的態度,再形成加強個人品味的循環。最怕是設計師跌入「設計視覺謊言」,不去追求真實感。對我來說,設計師就好比生活的偵探,你們應該尋覓生活的真相。
交優雅這個朋友
要交優雅這個朋友首先要有個人品味。品味是種綜合性的能力,讓事物呈現出它最佳的狀態和不同的面貌。要是這能力只單單停留在設計中,那就很可惜了。有品味的人不會只在工作上展現出這方面的獨到眼光,他們對生活抱有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並擁有良好的世界觀。
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是比較直接地提昇品味的方程式,讓人在知識方面拓寬眼界,形成一種內涵。如果你能發現它的樂趣,繼續鑽研以及著迷,它就會跟你的生活緊密地相融。只要提高文化藝術的修養,你就會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工作、生活、周邊環境和人生態度也會開始有所改變。當你懂得欣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和快樂,你的眼光和品味將變得更為獨特。
畢竟不是每個設計師的生活都充滿傳奇,日子有可能過得重複又瑣碎。任意浪費的一天,與精心打理的一天,對生活而言是截然不同的。經常有設計師向我抱怨說,已經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創作上,生活只能無可奈何地過。我也曾經以為只要擁有時間,生活就能有所改變,所以等到有空才去想如何過好日子這個問題。
其實生活的一成不變不是沒時間, 而是對生活中的種種美好視而不見!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都在身邊,並非遙不可及。我曾經認為這不過是風涼話, 但從事設計後我一直在尋找和創造「美」, 終於明白「美好」都是經營出來的!我們需要的是一顆欣賞和包容的心來對待身邊的事與物, 這樣你的日常就會被「美好」圍繞着, 同時燃燒起對生活的熱愛。
將生活過得優雅絕對是我們必須學習的課題,但前題是要對生活有一股熱情。因此,我常常強調設計師應該運用他的觸覺和想像力去塑造生活的姿態。對生活的堅持,就像我們在創作空間中對每一個微小細節的投入一樣,對自身在過的日子也應該同樣精緻。要達到精緻,不需要嘩眾取寵或矯揉造作,也不要完全依靠物質,純粹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便能從平淡的生活中創造精彩。
培養內在條養首先要做回自己, 才能成為一道最美又獨特的風景綫。從簡單的外表和服飾的注重,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以至到個人對於工作的態度、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甚至跟社會之間微妙的關係,這樣會更接近自己生活的重心。
也許從藝術家朱光潛看待事物的態度值得我們借鏡。
「他能看輕一般人所看重的
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輕的
在看重一件事物時他知道擺脫
在看輕一件事物時他也知道執著」
活得精緻讓我們的內心充滿自信和自愛,但它不應該局限於自身的能力,或者依賴個人的財富。要享受到生活中優雅的層次是對生活講究,更著重於內在修養,於感性與理性之間培養出有高品味的智慧生活方式。
日子可以過得精緻以外, 更應該去追求優雅。除了生活有「Taste」,更重要的是之後的「Aftertaste」,就如品嚐一杯酒後的餘韻。餘韻需要再次品嚐、再次回味。而優雅的生活,正是我下半生的追求。
Luxury是甚麼東西!
以前當你被問及甚麼是「Luxury」的時候,相信人們會毫不猶豫地指出許多奢侈的 "東西",無疑這反映出人們所認知的奢侈是以物質為主,不過我會選擇相信另一個說法「最奢侈的是,內斂的充實而不是外露的浮誇」。
隨著科技及經濟迅速發展,單純的物質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心靈。我們開始更著重體驗及精神上的滿足。近幾年不難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有律師、醫生放棄了令人羨慕的高薪及專業身分和工作,到市郊「隱居」,展開嚮往的田園生活或開個小咖啡店。很多人不解究竟「種田」及細小的咖啡店何來如此之大的魔力能吸引他們做出讓旁人不禁歎息的選擇。這樣的轉變或許從經濟學家馬斯洛的「五大需求」中能窺探究竟;當生理、安全、社交及尊重需求被滿足後,人們就會追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我們不能只依靠設計專業和知識來幫助我們尋找「Luxury」的價值,而是要靠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從生活中獲得線索。所謂線索,可能是一段記憶、一場經歷或是一種感受,要是設計師本身的生活過得不夠深刻,尋求生活價值的線索就難以捉摸,線索也許只是曇花一現,甚至從未出現過。所以普通地過日子又怎麼去體現生活中的「Luxury」?怎能有非凡的體驗呢?
「Luxury」是enjoyment of the best in life。它可以是一段經歷、一場日出、一支舞……所以真正享受奢侈的人是能夠主動選擇而不被金錢和時間所束縛,活出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設計不再是孤高自賞也不只是沉迷物質上的追求,而要不斷發掘Luxury 的新定義。
資料及圖片提供」何宗憲、P A L Design Group
以上內容摘自《每一吋空間倒影,每一刻景象》
《每一吋空間倒影,每一刻景象》
作者」何宗憲
出版社」藍藍的天
內容簡介」我相信「設計」是有靈魂的,它令我更懂得去感受生命中微小卻重要的美。我把「設計」當做人生的一部分,我所創造的每尺空間(Space)很自然的造就了每刻的景象(moment)。這本書「每一吋空間倒影,每一刻景象」讓你聽見空間與生活的對話,打開你對「設計」與生活的新視角。
何宗憲。建築及室內設計師、P A L Design Group設計董事。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被香港傳藝選為「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日本雜誌Studio Voice選為「亞洲創作VIP」之一、入選Interior Design 名人堂「Hall of Fame 」成員、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前會長、擔任中國美術設計研究講座教授,屢獲海外業界室內設計權威獎項與榮譽,至今已超越2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