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地方總論館:北回朝聖路

地球五大緯線之一的北回歸線,經過了17個國家、7片海洋,環繞地球36,788公里,沿線多為乾燥的沙漠氣候,唯有來到台灣東西橫越,海拔起伏最劇、地景多元、生態多樣、物產豐饒;如果北回歸線是環繞地球的一串項鍊,那台灣無疑是鑲在其上、熠熠生光的綠寶石。


地方總論館以北回歸線作為切入點,透過裝置、繪畫等方式,蒐羅台灣17個地景風貌,例如澎湖貓比人多的虎井嶼,以及流經台灣的黑潮等。

策展人為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她率領團隊以The Explores Club之名啟動了5個探索者計畫,探尋生態、文化、風土、食物與島嶼身世,串聯起北緯23.5度上的台灣之最、世界之光,從台灣海峽到太平洋,從澎湖虎井嶼到花蓮靜浦,從海平面到3,952公尺的玉山制高點,淦克萍創造出一條「向內的路」,這條路徑上處處充滿著自然的啟示、內在對話、和創造新關係的各種可能,她將北回歸線行經的城市鄉鎮中,具代表性的景觀搬入展場中,例如賞鳥勝地「鰲鼓溼地」、台灣最大沿海沙洲「外傘頂洲」等。


台灣最大沙洲外傘頂洲,與鰲鼓溼地的鳥屋。

本次亦展出多樣手作工藝,包含以正在失落的「嘉義燒剪粘」製成終年流經台灣周遭的黑潮意象、「小亨利木工」以海廢材料進行創作,拼出形似東石蚵仔的樣態、藝術家黃韋維所收藏的「家與藝」、藏在森林中,台灣bird carving(野鳥仿生雕刻)世界冠軍李宜融老師的創作、興趣誌AMO的植物微型景觀,還有各種雕塑、手繪手寫等,透過一雙雙創作的手,牽起這條北回朝聖路。
 

此次與眾多手作工藝合作,例如興趣誌AMO的植物微型景觀。

闢一條向內走的路

在北緯23.5度的串接下,淦克萍爬梳了17個不同的地景地貌與生態環境,也統整了身處其中的族群所擁有的文化故事及物產。從陸地到海邊,從平地到高山,緩升緩降的動線暗示著路徑,觀者不僅造訪了昔日林業重地阿里山,更可依著木頭的香氣,走至標示著3,952公尺的玉山之頂,望著蔥綠的林蔭,履行心之所嚮的內在追尋。


緩升緩降的動線暗示著路徑,觀者從平地走至高山,靜心追尋屬於自己的內在之路。

探索自然之餘,當然不能遺忘策展團隊最鍾愛的食物設計,種籽設計的食物設計師林佳妤以北回歸線上梳理出的百餘種物產為基底,挑選出逾70種的代表特有種,以17個風土個性為發想,設計出「北回17漬」,藉由隱藏在食物的親緣關係,從倚賴的味道再出發,在展期間每日定時進行發表,深厚朝聖者內在之路的探索力道。
 

除自然風貌外,食物也是種籽設計鍾愛的環節。以北回歸線上擁有的物產作為基底,於展場展演「北回17漬」。

有鑑於此次文博會的「商策合一」模式,選品店嚴選了展中呈現的17個點上,有形、無形的商品和相關IP內容,以主展紀念、閱讀自然、森林氣息、品味風土、手的創作、朝聖配件六大主題,延攬農林漁牧、包含地方館的嘉義與花蓮,超過70種文創商品,希望這些汲取自土地上的文化資產,也能讓觀者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反覆回味及吸收,且不停止地追尋自己的故事和鄉土之美,由此走出屬於自身的北回朝聖路。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