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嘉義縣館:照起工

今年地方館展演了北回歸線行經的兩座城市:嘉義縣與花蓮縣的地方文化風土民情。嘉義縣館邀請了在地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和硬是設計負責人吳透共同策展,配合今年數據廟主題,以「照起工」為概念,將嘉義縣農工百業的低調質樸、日復一日的謝天精神,以直率的方式呈現,訴說著鄉鎮孕育的各式資源,從天然資源到百工專業,大大小小的堅持,不辭辛勞、按部就班照時上工的職人力量匯集,持續供應產業動能,讓嘉義縣成為台灣最有力的後台。
 

幕後英雄的百工百態

入口以絢麗的大彩樓作為形象,且飾有18個嘉義鄉鎮各自的特色符號,策展人吳透表示,此次特邀嘉義大林鄉傳統戲布景界的資深前輩賴登祥老師合作,搭配視覺團隊良艮創意的現代感圖案設計,以新潮與傳統共存的手法構建展館形象;需經過大彩樓下方的通道「鑽戲腳」,才能進入所謂的後台,擺放18個小彩樓,代表嘉義縣的18個鄉鎮,並放映關於各鄉鎮的影片。


由布景界資深前輩賴登祥老師操刀的入口大彩樓。將嘉義縣18個鄉鎮的特色符合裝飾於上。


觀者需「鑽戲腳」才能進入後方的「後台」展區。

策展團隊以嘉義著名文化盛典「余慈爺公聖誕」為靈感,觀眾可走上中央的大舞台,彷彿以余慈爺的視角觀賞下方戲棚,當身體處於不同的空間尺度,亦會獲得不同的觀展體驗;本館引用濃厚的在地文化與情感,呈現出「鬥鬧熱」般的氛圍,讓觀者了解藏於熱鬧喧騰的儀式底下,那種純樸的謝天精神。大舞台上也定時邀請職人親自展演,包括木作、檳榔染、鄒族手藝等分享,近距離感受照起工職人的日常。
 

展場整體燈光由一抹光設計,觀眾也可走至大舞台上,俯視嘉義在地幕後英雄的百工百態。

一旁的互動區「照起工耍」擺放了18個彈珠台,彷彿廟口的延伸,策展團隊根據社群網站Instagram統計該鄉鎮流行的hashtags,並將鄉鎮的專屬特色設計至彈珠台的檯面上,不僅呼應了文博會數據蒐集的主軸,也讓遊戲兼具了娛樂本質和知識性,趣味又不失深度的為展館做出總結。


「照起工耍」區。將廟口常見的休閒娛樂-彈珠台擺置展場,機台上印有由社群媒體蒐集而來的各鄉鎮特色數據,藉此呼應文博會主題。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