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光環境獎複選公布 20件精彩作品入圍

2021 第四屆「台灣光環境獎」於 7 月底公布複選入圍名單,近年大眾熟知的公共建築與地景,如台南美術館二館、台南月津港、屏東縣民公園等皆可見於名單之中,另外亦有金普頓大安酒店、高雄銀座聚場等商業空間入圍。
 
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今年報名作品相當精彩,涵蓋地標、歷史建築、博物館、景觀設計、公共藝術、設施與空間等多面向的公共文化設施。入圍之 20 件光環境作品將進入複選會議,經評審再次討論評選後選出決選名單,決選名單將於 9 月公告,並於 11 月份舉辦頒獎典禮公布最終得獎者。
 
編按:為閱讀順暢,以下將 20 件作品簡單區分為古蹟及老舊建物再利用、公共藝術、室內照明、戶外照明等 4 類。實際入圍名單以光環境獎官網為準。
 

 古蹟及老舊建物再利用 

HEITO 1909 屏東縣民公園 / 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屏東製糖工場創建於 1909 年, 1994 年紙漿廠因故關閉,於殺蛇溪沿岸遺留了近 80 公頃的閒置荒地。設計師在錯綜複雜的地坑結構中,以燈光作為戲劇性的空間引導,每扇「門」都是一個歷史可能,糖廠不同時代的舊貌被重建出來,引導的「門」以滲出的光源在不同轉角呈現過去的空間。水池區則以勾勒外型的炫光為主,描繪出過去歷史故事。設計保留工業地景及遺構,營造綠水公園及水岸生活圈,亦運用保存、活化、再運用的觀念完成地域建築的實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 /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位於中山南路及濟南路口的市定古蹟濟南教會,於 1916 年竣工落成,隨著歲月侵蝕而逐漸不敷使用。照明設計傳遞出信仰特質,光以柔和姿態從新建的牧師館的立面十字架透出,映照在一旁的市定古蹟主禮拜堂。3000K 色溫呈現內部紅色磚牆,提供了溫暖的邀請。原主日學室建築內,訂製仿舊的吊頂漫射燈,映襯出不同時期的空間語彙及樣式。藏於溝槽的上照線型燈,將上方木作天花照亮,溫潤光澤落於鋼構桁架上,創造材質間的對話。
 

消失的地景—再造軍事碉堡成為影視基地 / 力口建築

 

此計畫為雲林縣政府新聞處推動的縣內老舊建築空間再利用,基地是兩座二戰期間所建造的軍事碉堡。VR 體驗區以兩側地面點狀光源暗示人們於指定位置就坐,光源上照突顯頂部弧形,將整體環境形塑出科技及神秘感。而 MR 空間讓人們席地倚坐在兩側,運用椅背帶狀光源洗牆強化整體空間感,將動畫投射在拱型天花板,善用碉堡建築成為新的影像平台。廣場的金屬鏤空的資訊立牌,白天透過天光將字烙印在地面,夜晚透過燈帶讓文字發光,讓資訊立牌成為乘載光的器皿。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廳舍室內公區照明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此案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6 棟國定古蹟建築群,整體照明設計概念以「織理」將新與舊的元素相互交織,呼應室內空間形式語彙,將車站與鐵軌的概念轉化以現代、抽象、簡潔的幾何元素。由照明所引導的中心視覺以 1 樓入口古典吊燈與 2 樓圓形幾何吊燈為主要基調,向外延伸南北翼對稱的長廊,以點與線寓意鐵道與站點的關係。2 樓演講廳亦是頗具新舊融合特色的空間,座位區以線形軌道燈做點狀直接照明,沿梯形漸層而上之處,則以圓筒吊燈接續,後方空間設計刻意保留天花開口,可觀見廳舍古蹟屋頂木構造。

 

20、21、22、23 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 / 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位置位於宜蘭縣五結鄉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設計將歷史遺構結合燈光設計,定義出空間特性,並再現歷史遺構工業之美,燈光設計規劃重點為三大部分:1. 上方屋頂鋼構架再現:各倉庫上方安排 H 型鋼吊燈,採上下反打照明方式。2. 柱列工業美感再現:在每組鋼鉚接結構柱內部藏有燈光,使其效果如立體雕刻。3. 柱列展示箱體再現:柱列外部各規劃有90*90cm 的玻璃展示箱圍塑。
    

銀座聚場 / 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本案坐落於高雄鹽埕「國際商場」,原稱作「高雄銀座」,落成於 1936 年,為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因商圈轉移而逐漸沒落、荒廢。照明設計延續環境氛圍,以低度且散佈的光源點綴空間。除了修復商街的舊燈具外,部分光源以藍染織布包覆,或採用減光紙讓環境更為柔和。而老木窗與鋼管扶手,也變身成為燈光的容器。此外,考量建築後方因緊鄰房屋而終年陰暗,亦將照明設於後巷,讓光線穿透玻璃散射進來為室內補光。有燈就有人,「銀座聚場」為自己點燈,也為沒落的商街擦亮改變的可能。
 

 公共藝術 

拾光 / 禹禹藝術工作室


 
作品〈拾光〉為 2021 月津港燈節參展作品之一,使用 LED 暖黃光源由內部投光,置身其中宛如被巨大能量包覆,在外部光源從縫隙透出微微光線,產生內外反差的視覺。作品左右高度落差的設計產生一條光痕,在月津港河岸另一側步道行走,宛若一條指引,沿著弧度透出的光散發著能量。水面的倒影完整了環境與作品之間的對話。

 

魯班塔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本作為藝術家范承宗的作品,以具千年歷史的三軸組合積木「魯班鎖」為創作基礎,透過運算產生下方密集上方逐漸空透,由實到虛和緩漸變的9米高塔形雕塑。照明同樣創造「反差」性質,白天的光由外而內,抬頭能看見結構與自然融合的特殊漸層;夜晚是裡面出去的光,像是一道火焰,是另一個受到燈光照射產生的漸層,透過燈光營造作品視覺印象在白天與夜晚的「反差」。

 

Shadow in Motion / noiz


 
在全新開幕的台南市美術館,noiz 和原研哉共同設計此裝置藝術,環繞著橢圓形樓梯,銜接起地下停車空間和地面。作品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每片板緩緩旋轉,同時連續排列,它的獨特性造就每板都成爲能調節光的反射方向和亮度的光學裝置。透過各百葉板間的週期錯位,以及當天天氣、到訪時間和到訪者的移動,演繹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室內照明 

金普頓大安酒店 / 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在充滿色彩與藝術畫作的空間中,別出心裁的燈具設計也化身為空間的主角之一,有的巧妙的將特色材質表現,有的則是以暈光的造型桌燈、吊燈等樣態,成為空間中畫龍點睛的亮點。對比大堂採用柔和的散射光照亮迎賓,客房的照明旨在營造輕鬆感,同時通過對比的光線凸顯房內特有的設計材料和空間感,形成豪華的住宿體驗。

 

高科技外商辦公室 / 柏成設計有限公司


 
有別於傳統辦公室的燈光設計,此案改變以往光源皆由上而下的想法,將部分燈具光源轉換為壁面出光,帶出各空間獨特調性,並配合面材元素不同調整燈光呈現,例如木紋區域配上放鬆及愉悅的燈感,以及會議室內使用較為明亮的燈感。此外,燈光環境皆使用節能節約制,透過燈控系統調節不同時刻所呈現的氛圍,以及配合戶外日光照射的強弱,建立舒適的辦公環境,並達到永續發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廳整體展示環境提升計畫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常設展,設計團隊實際走察後,發覺館方所困擾的展廳內太暗、看不清楚等問題,並非單純因照度不足,而是來自建築大面玻璃窗引入的強烈背景光。執行團隊以「降低前景與背景的視覺對比」為主要照明策略,採取 3 個照明手段:1. 在玻璃窗上裝貼減光膜降低輝度。2. 利用均質照明提升空間基礎照明。3. 配合展覽陳設,透過近或遠的窄角度投光,拉高重點照明;並透過電腦模擬,規劃出各種天候條件下各展區的調控比例,得到進一步的照明節能成果。
 

 戶外照明 

蘭陽博物館戶外環境友善照明改善行動計畫 /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於 2015 年著手進行戶外環境友善照明改善,前後歷經 4 年時間,分別邀請台灣大學生物系楊恩誠教授協助進行跨年度夜間昆蟲調查、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指導與建議照明配置、億光電子呂立夫處長協助 LED 單一光譜之燈源調整。今蘭陽博物館建築外牆照明採用單一波長 590nm LED 50W 25 度燈泡。並依照季節不同調整點燈時間,點燈時間以不超過日落後一小時為原則,確保友善環境且營造舒適的夜間照明。

 

月津港水域景觀改善計畫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本案以視覺友善為原則,從整體設計概念到燈具運用皆以減少過大的明暗對比造成訪客視覺上刺激與不適,將眩光控制最佳化。全面使用 LED 光源,免除紅外線及紫外線波長干擾,部分區域大面積採低尺度燈具,降低散射於空氣中的光害,並使用雙迴路時段燈控,僅保留向下照明至天亮,平衡夜間生態與安全環境。以整體光環境設計結合藝術創作氛圍,將此處水陸交錯之特性發揮到極致。

 

豐泰文教綠園區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豐泰文教基金會為一公益性質之機構,其設立宗旨希望以自然、永續與生態的方式,輔導在地農民耕作技術與提升生產價值。設計概念試圖創造出如花窗般同時可隔絕日曬又兼具採光的建築外殼,光源配置規畫於各樓層地板磚牆內退處,採 3000K 線性 LED 管狀戶外光源,光源以上投方式與牆體的凹凸、鏤空、虛實產生漸層光影變化效果,著重於建築外殼設計與光環境之對話。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藉由增建一座形式獨特的透明圖書館大廳,彌補既有建築匱乏的流動性與開放性。設計改變建築的軸向,使原本面向公園內部的圖書館,轉向九十度直接面對城市,重新與市民日常生活連結;在建築層面,新大廳以新增的正面性將圖書館的機能展現於城市之前,也把立面前方一排老樟樹的身影經由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既有建築封閉沉重的氛圍。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 台南市美術館(行政法人)


 
南美館二館由日本建築師坂茂及台灣建築師石昭永合作設計完成,別具特色的大型五角碎形屋頂,隨著日照角度的改變與日照強度的變化,呈現陽光揮灑在牆上的光影。主體建築亦搭配建築師選用的低色溫燈光,營造出典雅宏偉的氣勢。透過上層投光照明,五角造型鋼骨結構演繹出虛實變化的線條律動美感;中、下層外牆垂直錯位的塊面投光,則創造出明暗層疊及光影變換。入口階梯、椅下空間、步道欄杆及扶手樓梯等處則安裝的低色溫線性燈,提供民眾溫暖又安全的引導照明,更為館區整體景觀營造出光帶不規律縱橫交錯的照明美感。

 

橫山書法藝術館—光影石見 / 羅伊真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桃園市大園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乃以公園爲「硯台」、陂塘爲「墨池」的意象規畫園區,是國內第一座官方設立、以書法藝術為主題的美術館。照明氛圍的營造,在光影明暗層次之間,以及點、線、面,進而至區塊的布局。外觀上,以連續性的燈光加以延續,以五方篆印建築量體之語彙爲體,輔以植栽綠樹以及室內泛光。本計畫運用細膩的燈光布局及層次,藉由「光」,作為空間與書法藝術的串聯,營造出有別白天景觀之詩意空間氛圍,形塑人文與自然共享、共存的友善光環境。

 

新竹市體育館雨庇及館前廣場之增生 / 工二建築


 
雨庇構造外推的立面及雨庇,彌補原本縱深及採光不足的大廳,提供民眾足夠的容留緩衝與交誼空間。設計從兩種厚度的鋼板開始,製成 60 度 V 型斷面樑及四片一組的平行四邊形面狀單元,進而編織成一個重複的構造系統,同時完成結構系統、雨水導水及造型等任務。而單元的秩序,具有構造評估及施工製造的高度效益,標準型鋼斷面對併製成內崁照明的柱,將頂部構造托住,同時也界定了平台空間的活動層次,傳統的柱、樑、板等建築元素,在此產生曖昧並相互合作的關係。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借用層次豐富的光源為黑白電影上色」,是本案設計核心,「以人為本」的療癒性環境理念,由環境照亮使用者心理的黑暗角落。為了將自然光線帶入建築物的內部,並有效引導醫院門診的人潮動線,設計團隊創造了兩個主要的室內大型挑空空間,分別是「希望光塔」與「翠微生活街」。人造光則隱身在建築細部之中,整體的色溫採用暖橘色,與立面的材料相呼應。室內則區分為以情境為主的公共空間及以功能為主的醫療空間,分別給予不同的色溫與燈具照明型式,兼顧病患與家屬的心理與醫療照護的安全需求。




編輯」林慧慈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