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開放透明的藝術堡壘 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公共典藏庫

本期《室內》延燒博物館當代化主題,介紹的建築設計案是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公共典藏庫Depot Boijmans Van Beuningen。於2021年11月5日由國王剪綵開幕,次日正式啓用,是世界上首創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庫房。典藏庫由來自鹿特丹的MVRDV建築事務所設計,讀者們對MVRDV一定早已耳熟能詳,《室內》267、268期的鹿特丹市集住宅Markthal Rotterdam、譽爲「中國最美圖書館」的中國天津濱海圖書館和台灣台南河樂廣場親水公共空間,都是近年來的代表作。


典藏庫樓高39.5公尺,直徑底部40公尺,頂部60公尺。左邊是建築設計博物館,右邊是博物館公園,後方有裸磚高塔的建築是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喜愛荷蘭當代建築的讀者們對鹿特丹博物館公園Museumpark一定也不陌生,許多文化機構坐落其中,包括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酷大師執筆的Kunsthal鹿特丹美術館、Het Nieuwe Instituut建築設計博物館、Chabot藝術博物館、鹿特丹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現代建築經典Sonneveld公館等。典藏庫開幕前,就已是城市新地標,是大眾與媒體關切的話題,也是市民們熱愛的去處。 


建築立面的虛實在陰天和夜晚尤其清楚。大面積哈哈鏡立面中,其實只有少數是透明窗戶。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項目簡介 
業主」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 鹿特丹市政廳和慈善基金會 Stichting De Verre Bergern 共同合作 
總建築師」MVRDV 建築事務所聯合創辦人 Winy Maas 設計 
總建築面積」15,541 平方公尺 承包商」BAM Bouw en Techniek 
結構」IMd Raadgevend Ingenieurs 裝置」RHDHV 
立面諮詢」ABT 
景觀設計師」MTD Landschap architecten 
餐廳設計師」Concr 



博物館的龐大藏品

來到創建於1849年的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猶如享受豐盛的藝術盛宴。


弧形地標建築引人注目,同時與城市肌理融會成一體,從這個角度來看,反射出鄰近原館的面貌。後方是於《室內》306期介紹的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從中世紀到當代,從荷蘭到國際,從倫勃朗到梵高,從莫内到達利,藝術收藏在過去170年內,已累積高達151,000件!其中包括 69,700件印刷品、19,400張素描、1,400張經典大師作品、500張荷蘭大師作品、380件古代雕塑品、7,000件玻璃藝品、1,200件家具、3,000套蕾絲和扇類藝品、23,800件陶瓷品、2,000件古代東方陶瓷、12,500件現代藝術、3,900件三維藝術、1,200件攝影作品和50,000件應用藝術品,其他種類包括電影、前工業設計、設計類作品、當代藝術裝置和雕塑,價值超過80億歐元。


弧形反光鏡面產生哈哈鏡效果與周邊環境產生有趣的對話。圖中是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博物館公園。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龐大的藏品好似跨越中世紀至當代的時空之旅,其多元化和在藝術史上崇高的地位都是舉世推崇。但堆積如山的藏品,應如何高效率、高安全性地儲藏?博物館如何順利轉型成為符合21世紀需求、並面向未來的高功能公共設施?老建築如何改造?新建築與原建築的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目前許多博物館面對的課題。多年來,原館建築一直受到建築老舊的困擾,洪水風險、技術設施陳舊、消防安全措施不足以及石棉危害等問題都無法得到全面解決,因此,博物館啓動修繕與翻新工程,於2019年暫時關閉,委任Mecanoo建築事務所擔任改造工程總建築師,預計於2028年重新開放。15萬件藏品原儲藏在地下倉庫,但在近年內已逐步移駕至館外的5個庫房中,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底層的卡車卸貨區。攝影:Aad Hoogendoorn

在鹿特丹市政廳和慈善基金會Stichting De Verre Bergern的財力支持下,館方決定在原館附近另建新庫房,新庫房應該以什麽樣的姿態面對未來?如何藉由建設新館的機會擴大原館的文化與城市效益?珍貴的典藏是否繼續採取不見天日的封閉式儲藏?還是用全新的建築空間與管理方式讓典藏品走向大眾?博物館決意創辦世界首例的開放式公共典藏庫,民眾不但能一窺博物館的幕後工作,同時能親身接近所有藏品。 


玻璃碗公

從2017年典藏庫施工開始,這座外形獨特的巨大混凝土結構就是博物館區的熱門話題。


從高層的展覽館空間眺望城市美景。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由於占地面積有限,建築形體必須向上凸展,才能確保容納所有空間,也因此產生獨特的碗裝形體,典藏庫樓高39.5公尺,直徑底部40公尺,頂部60公尺。今年11月初, 令人期待已久的典藏庫終於正式向大眾開放,來到這裡,驚喜地發現堅實粗糙的混凝土大碗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晶瑩的玻璃大碗;鏡面外牆由1,664塊玻璃拼貼而成,面積高達6,609平方公尺。這個玻璃碗公沒有背面,從各個角度都反射出環境之美,弧形的反光鏡面產生哈哈鏡效果,與周邊的公園和城市天際線建立全新的關係。新地標建築引人注目之餘,消融在周圍的環境中,也與周邊環境產生友好的對話,隨著荷蘭多變的氣候,每天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而每位訪客都是立面風景的一部分。 


玻璃碗公從各個角度都反映出環境之美。 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展品體驗

典藏庫劃時代的成就在於完全縮短藝術與觀眾的距離。一般而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因場地空間的限制,只能展示6%到 10%的藏品,其餘藏品則深鎖於儲藏庫,典藏庫打破舊習,將儲藏空間展現於世。訪客們可以由暢遊博物館的幕後世界, 欣賞4個專業文物修繕工作室中的藝術品維護和修復過程,觀察藝術品的運輸和包裝過程,或是參加控制人數和時間的參觀團,在恆溫控制的空間內近距離遊覽。


油畫以懸掛式高效率儲藏於半圓形的大型庫房。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這是如何辦到的?151,000多件藝術品,按照材質分成金屬、塑料、有機 / 無機、 黑白和彩色攝影作品等類別,分佈在5個不同的氣候區域和14個儲藏區內,因此,藝術品存放方式取決於材質所需要的氣候環境和藝品尺寸,並非一般呈現於大眾的風格流派或時間順序。這種功能性組合產生出非常新奇的藝術體驗!古典藝術與當代設計並列,新與舊之間產生新的對話與連結,有的藝術品高效地封閉儲存著,訪客可隨時申請觀賞;電影與短片也可在放映室裡觀看。 


大型藏品庫房。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垂直功能分佈

進入典藏庫,發現入口大廳一反博物館的高貴迎賓風格,而以庫房本色的工業性和實用性為主導,以混凝土為基本建材, 配合金屬、鋁合金、玻璃等反光材質。由藝術家John Körmeling設計的粉紅色和白色相間的線性燈光藝術與建築本身的倉庫性格得到適當的調和,為服務台、衣帽間、儲藏櫃和紀念品小舖染上近人的色彩。訪客可選擇搭乘電梯,直達頂樓餐廳和屋頂森林露台,一邊享受美食、一邊飽覽城市全景;或是進入中庭,登上交錯跨越的樓梯,慢慢往上移動,細細品味1至6層的藝術藏品。

大型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藝術藏品與觀眾零距離,是典藏庫劃時代的成就!攝影:Iris van den Broeke

中庭好似皮拉內西的迷思空間,5座大型玻璃梯縱橫交錯,放眼望去,垂直的、水平的,每個視角都是藝術品;有的陳列在13個大型玻璃櫃中,有的掛在電梯玻璃牆上,玻璃櫃由藝術家Marieke van Diemen設計。中庭也令人聯想到百貨公司的跨層中庭,《室内》332期介紹的格羅寧根論壇Forum Groningen也採用這種建築類型。中庭兩長端佈置垂直動線,朝原館和入口大廳的是直達6樓的公眾電梯,另一端則是藏品專用電梯。內部一反外型的圓弧 流線而以方正直線為主導,典藏庫的重頭功能:庫房、文 物修繕室、多功能服務廳和展示廳等分佈於各層。 


中庭示意圖。13個不同形狀尺寸的藏品展示櫃分佈於各層。版權:MVRDV

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六11點至晚上6點。除了庫房功能,典藏庫兼具商業功能,1,600平方公尺的儲存空間可出租,提供私人收藏家、企業收藏家和其他博物館租用。屋頂餐廳也可外租舉辦活動,營業時間較長,是週二至週日11點至深夜。下午5點至深夜期間,顧客可乘坐直達電梯,無需購票直接進入6樓和屋頂露台,35公尺高的屋頂花園種植綠草、75顆多莖樺樹和20顆松樹,不但是城市上升公園,促進生物多樣化,提供訪客遮蔭避涼,並有助吸收天水保持水分,減少城市熱島效益。 


中庭內5座交叉橫跨的樓梯,好似皮拉內西的迷思空間。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登上交錯跨越的樓梯,每一步都是前所未有的奇妙體驗。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Depot公共典藏庫建成後,為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的珍貴收藏提供安身之處和未來願景。原本封閉的庫房,在館方、市政府、慈善機構和建築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史無前例地以開放透明的設計,將藝術至寶的修繕與儲存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中庭設計以透明反射閃光為主導,與玻璃哈哈鏡立面相互呼應,與庫房混凝土牆面產生對比。攝影:Iris van den Broeke


中庭內佈置大型玻璃櫃,每個視角都是藝術品。攝影:Iris van den Broeke


在這裡,我首次親眼目睹博物館的幕後工作,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藝術品如何在充滿愛護與關切的保存與修復過程中延續永生。穿梭在偉大的藝術作品之間,近距離欣賞大量藏品,更是令人感動的體驗!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本就與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 和 Mauritshuis海牙毛里茨之家博物館並稱為荷蘭三大美術館,如今典藏庫豐富的功能不但為博物館如虎添翼,更讓荷蘭博物館整體成就登峰造極。典藏庫作為開放式藝術庫房的先鋒表率,想必在近期内就會有許多國際藝術機構效法跟進。

屋頂餐廳以十字形佈置在屋頂花園中央。立面延續玻璃碗公的透明反射概念。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再次想到那句建築人反覆鞭策自我的老話:「建築能做什麽?」,典藏庫以無出其右的建築類型為建築進程史展開新的一頁,為普羅大眾的藝術教育更上一層樓。不但是價值高達億萬歐元的藝術堡壘, 更是城市新座標,繼方塊屋、鉛筆屋、天鵝大橋、馬蹄鐵市集住宅,為百花齊放的建築之城鹿特丹又添一筆佳作,為原已熱鬧吸睛的天際線美上加美。


餐廳室內設計部分延續立面的閃亮反光,加上建材本色為主導。大面積透明落地窗,將戶外花園美景引入室內。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思緒回到眼前秋盡冬來的時節,戶外雖已寒冷,但典藏庫門口和博物館公園的遊客人潮盛況空前,拍照留念的、約會聊天的、休憩閒坐的、賞景曬太陽的、遛狗逗娃的,還有年輕人溜滑板滑輪的,每個人各得其所、自由玩耍,如此開放、自由、 安全的實體與思想環境,就是人民最大的財富!


屋頂花園的植被吸收雨水,幫助降低城市熱島效益,也是永續性的實現之一。攝影:Ossip van Duivenbode


分層概念圖。1 樓:公眾入口大廳和接待區、卡車卸貨區、藏品專用電梯、 包裝室、藝品檢疫區、轉運室、環境調適區。2 樓:普通尺寸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大型尺寸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 無機材質藏品庫房。3 樓:木製、金屬、玻璃、陶瓷材質修繕工作室、油畫修繕工作室、紙類修繕工作室、攝影與織物修繕 工作室、油畫庫房、影像放映室、教育空間。4 樓:3 座私人收藏家庫房、塑膠類藏品庫房、金屬類藏品庫房、印刷品和圖 紙類庫房、藏品研究室、印刷品和圖紙類研究室、中型展覽館。5 樓:3 座私人收藏家庫房、大型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 超大型綜合材質藏品庫房、中型展覽館。6 樓:彩色攝影藏品庫房、黑白攝影藏品庫房、懸掛式藏品庫房、慈善基金會庫房 和大型展覽館。7 樓:餐廳、活動空間、屋頂花園。版權:MVRDV

圖片提供和版權」MVRDV 建築規劃事務所、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撰文」朱瑄文 Shiuan-Wen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