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

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策劃的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已正式開展,透過8個策展計畫,邀請41組跨領域團隊與在地共創,在四鄉五島(南竿鄉-南竿島、 北竿鄉-北竿島、東引鄉-東引島、莒光鄉-東莒島、西莒島)帶來39件作品及3個空間策展,觀者可深入軍事據點和坑道,走訪閩東建築、聚落、廟宇與營區,也可以看見多位知名建築師在馬祖打造的建築景觀,是一場生活感十足、揉合多元想像的藝術策展。2022年4月10日前在馬祖四鄉五島登場!


「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由馮宇操刀品牌識別,並攜手攝影師鄭鼎,打造主視覺。

「馬祖國際藝術島」,是台灣首個以10年為願景的藝術行動,解除戰地政務30年後的馬祖,希望透過藝術引路,並由教育、建築、設計等面向切入軸線,娓娓道出島嶼醇厚的精髓,讓馬祖能被更多人看見。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的策展主題「島嶼釀(Island Brew)」,以一扇扇觀海景框作為登島請帖,邀請觀者參與風與在地沃土的交融,從多元視角填入觀點,一同醞釀島嶼的風味。


「地下工事」:曹楷智,《地下的故事-永夜淘光》,2022。©曹楷智、山冶計畫、連江縣政府

本次的8個計畫主題分別是:以獨特軍事地景為藝術現場的「地下工事」、用特色餐食訴說馬祖故事的「迴島嶼吧」、採集馬祖文化魅力的「傾聽島嶼的聲音」、聆聽跨越時空的「島嶼生息」、四鄉五島學童共創的作品「風塔」、從建築思維出發的「一幅完成中的風景」、「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當代建築選件」等。


「風塔」:將馬祖小學生創作之泥染布塊攜至代表共同文化的塔上,隨風飄揚彷彿「風帆」意象。

傾聽島嶼的聲音:從聽覺、視覺切入,採集馬祖文化魅力

「傾聽島嶼的聲音」是一個重新思考馬祖這塊土地的藝術採集與創造計畫。由策展人陳宣誠及協同策展人廖億美共同策劃,將島嶼的研究和調查作為基礎,透過景框、立體繪畫、聲音裝置、地景裝置等手法,結合軍事場景特色與絕美海景,現地創作了多件作品,在歷史脈絡的回溯中,用新思維認識島嶼;而藝術家的採集創作也同步集結於南竿民俗文物館1樓特展區,帶來不同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藝術家的採集創作同步集結於南竿民俗文物館1樓特展區。

現地創作作品坐落於南竿53據點,到訪者必須徒步進入據點範圍,主建築左側有一個地下坑道的入口,地下坑道為原始岩脈開鑿而成,坑道出口為臨海的雙層軍事建築,地下一層是機槍射口,利用半島突岬的優勢,觀察莒光海域的動向;地上一層則為40高砲陣地,開闊的視角搭配牆上繪製的地形圖,可以想像國軍當時駐守的情況。

鄉音為響-有些字詞像鑰匙 / 蔡宛璇

取材自作家劉宏文的著作《鄉音馬祖》,創作者擇其文字世界中若干與過往島民集體記憶交相映照的平話(閩東語)字詞,讓它們被「說」和被「聽」。聽得懂的地方人或福州語使用者、聽不懂的地方人或對這個語言感到陌生的異鄉人,將在當中各自捕捉一些物質性的獨特音聲,以及非物質性的殘響及漣漪。


駐波 / Yannick Dauby澎葉生

這件聲音裝置特別安置於其聲學特性和意義能與物理空間產生對話的場域裡,提供實驗性的聽覺情境,且任由觀眾詮釋。透過移動、坐下、站立等方式去探索這個空間,這是一個震動、震盪的環境,勾起遙遠的回聲、時間循環和無盡的傳言。

 
對象、景框、射口、掩體-窗 / 蕭佑任

射口框出海,射口的大小、比例與所望向的他方,觀看焦距來自武器與恐懼,焦距外的海岸掩體,在機能喪失後留下的痕跡,是構成列島的最後一道邊界。藝術家從那段因軍事被抹掉的灰色地帶中所發現的人造景觀中取出局部,放到據點的景框中,藉由喪失機能性的景框來觀看這段無人之境。


風化褶痕 / 蘇弘

端正 / 傾倒、設施 / 象徵、抵禦 / 再現、人 / 自然之間的獨特關係,在耐候鋼的表面與連續皺褶中呈現,似曾相識的物件、不清晰的使用狀態,以及高強度的氣候風化間,引領觀者想像並試探其獨特的存在狀態,與馬祖的風土對話。


換哨前的斜陽 / 張靖驩、王嘉笙

陡峭的斜坡、狹窄的通道、扎人的植被,是通向大海絕景的考驗,也是進入南竿53據點臨海至高處的路徑。軍事背景的過去,成就了人們得以觀海望天的機緣,但對彼時駐守前線、瞭望敵國的士兵而言,枕戈待旦的肅殺,就像是一層可視卻不可觸的薄膜,禁錮著軍士們回返日常的渴望。

 
折射島 / 共感地景創作

馬祖的戰地據點位址,提供了豐富的「路徑」,是地層變化的路徑,植物演替的路徑,聲音消長的路徑,風的路徑,故事的路徑,也是接近海的路徑,更是一條探索消逝地景的路徑;充滿生命力的演化消長,是創造力生成的空缺。「折射島」設置於南竿53據點路徑的末端,在最靠際海的據點屋頂,以數個不鏽鋼的水滴形量體組成,如同列嶼、海洋、早晨的露,映射周遭風景,在屋頂上重新聚積共存,並與觀者的到訪共同折射出活的歷史。


一幅完成中的風景:從建築思維,探索公共空間


展場。圖片提供: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攝影:劉增駿

位於南竿福澳港甫落成的候船室,首檔展覽由擔任連江縣環境景觀總顧問逾7年的策展人劉柏宏擔綱,以1座裝置、10幅圖文作品、3座模型與插畫,盤點近30個聚落或建築特色空間,呈現不同年代登島的新舊馬祖人視角,回顧近30年的島嶼風景。風土影像作品在跨時空敘述中重現了這塊土地的前世今生,3幅插畫則詮釋島嶼的記憶和表情,而3座以澳口為文本,虛實交織的地景作品,則提供馬祖未來之境的凝視。

當代建築選件:探究馬祖未來的建築風貌

自戰地政務終止後,馬祖多樣公共和私人建築陸續建設,因應藝術島計畫,推出《當代建築選件》單元,由長年關注建築動態的褚瑞基與劉柏宏共同擔任選件人,期待以三處近期落成的建築與景觀作品: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以及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拋磚引玉,醞釀成熟的公共討論機制,與後續營運規劃,投注更多公眾視野。

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 / 設計團隊」禾磊建築 + 李訓中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禾磊建築,攝影:趙宇晨

水平開展的弧形大屋頂,建構了山與海之間通透的交會點,斜向的大屋頂一方面呼應了島嶼岩壁的地勢,一方面以現代建築語彙和地方傳統建築的形式對話,不僅提供舒適的候船空間,完備島際轉運的功能,同時也將成為居民休憩交誼的生活場域。從屋頂大尺度切開形成的2樓觀景平台,連結1樓開放空間,讓人們從不同角度及高度眺望,可充分感受馬祖的山、海、風、陽光。

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 / 設計團隊」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宋鎮邁 合圃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連江縣環境景觀總顧問團隊

為營造福澳港周邊優質的休閒環境,豐富港口海景,促進開放空間利用,此計畫改善了人行環境和活動空間,以仿波浪的曲線造型為主要設計語彙,設計了花台、階梯、廊架等,形塑優質的步行廊帶,並增設共融遊戲場,提高綠覆環境,兼具觀光遊客與常民活動需求。

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 / 設計團隊」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立建築師事務所

士兵茶室順應著地形,呈現獨特的V型配置,轉折處的迷彩外牆與中庭防空洞,散發出濃厚戰地氛圍。本區保留大廳既有牆面及空間配置,並以RC剪力牆共構補強,形成牆厚超過40公分的複合構造。
 
軍官茶室未來將委外經營,作為結合特約茶室歷史展示與旅宿空間的「特約文化客棧」,除保留娛樂券售票口、原有侍應生套房格局外,也將散發歡愉氣息的天藍色、粉紅色面漆作為保存重點,提供獨特的住宿體驗。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軍事遺產的活化與當代價值


圖片提供:成大設計中心

遍布於馬祖的軍事據點,雖是居民眼裡的尋常風景,卻常被排除於日常生活之外。國立成功大學自2020年投入「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軍事文化遺產的轉譯再生是本計畫的關鍵策略。目前選定已釋出的營區與海防據點作為轉譯基地,成大負責執行統籌與策略規劃,整合各階段介入的建築設計團隊,透過專業洞見提取淬鍊出可能的設計構想,賦予軍事遺產新的時代意義,使其逐步融入馬祖的當地生活,也成為連結國際的展示平台。

資料及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撰文」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