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朱志康 奇蹟從「不可能」誕生

以「成都方所」書店聞名,朱志康是設計師、是藝術家,更是一名書店創辦人,曾以家具作品獲得 iF 與紅點設計獎,並參與 2016、2017 年威尼斯雙年展官方平行展、2022 年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等,更是大獲好評的 2019 台灣設計展「超級南」空間統籌,如此多元的身分來自同樣多變的職涯。本期《室內interior》專訪朱志康設計師,了解其從國畫到空間設計的選擇心境、對於設計的核心精神,並分享諸多精彩作品的背後故事。
 

朱志康
擅長於將記憶帶入作品中,讓人們對空間產生共鳴。強調「真實」,不賦予風格,首要先了解空間的本質以及業主的需求,解決空間應用上的問題,讓空間擁有自己的個性。作品獲得多項國際獎項,曾被列為設計趨勢指標,並受到歐洲策展單位 GAA 邀請,在威尼斯建築及藝術雙年展期間展出創作,讓世界看到了現代新東方設計。

 

人生是一齣早就埋好伏筆的電影

大學時朱志康最常畫的國畫主題皆與空間有關,如廟宇、山水等,而非常見的花鳥靜物,這些養分也隱隱影響著他後續的設計風格,例如其最著名的作品「成都方所」書店中,柱子便沿襲了他過往國畫善用的比例與畫風,將廟宇的儀式感賦予到空間之中,壓縮視覺塑造出兩排柱體及中央的視覺核心,使書店產生宗教般的關係,而這些都是大學同窗所發掘,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受到國畫藝術的潛移默化頗深。
 
從傳統國畫跳到設計領域,再一路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到後來踏上了更有挑戰性的空間設計一途,朱志康的生涯道路轉了好幾次彎,現在回首過往,卻發現一切早就埋下伏筆,「我以為自己是很有邏輯的判斷、選擇職業,後來發現我的國畫作品也是在畫空間,好像冥冥中安排了自己這條道路。」他以「電影」形容這一路的過程,非正科畢業、也未曾設想過志向,卻不知不覺地踏上這條路,像是早已暗藏伏筆的電影,身為演員只能隨著腳本前行。
 

參與 2016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官方平行展,展出作品「山.水」。

 

揣摩大師的靈魂

「我從小成績不好,沒辦法跟人拚第一,也因此找到新的路、發現新的可能性。」人生路徑與大部分的設計師不同,令朱志康更加重視「獨特」的重要性,他笑說,自己很少從設計媒體上尋找靈感,因為那些都是其他人已經做過的設計,靈感應該是從生活瑣事的視覺體驗中發想,因此他更常看電影,或從事各種未曾挑戰過的體驗。此外,朱志康也會教導學生去研究大師的作品,「不要只看表面,更要學到大師的靈魂。」他甚至會去閱讀那些大師的自傳或紀錄片,以體會設計者創作的背景與心境。
 
談起自己心目中的大師,瑞士建築師 Peter Zumthor 是朱志康最為推崇的對象,更曾親自朝聖其 1996 年於瑞士建成的代表作品「沃爾斯溫泉桑拿房」。他分享,其他大師可能是代表一種風格、一種主義的極致,但 Peter Zumthor 的作品談的是精神與心靈性,一如其最新作品「布魯登.克勞斯田園教堂」以實驗性的手法打造出室內燒灼的痕跡,透過光與材質呈現對於宗教聖人的崇敬。朱志康相當佩服,「他的作品是一個體驗、一種感受,不是為了什麼機能而做的,走進去就像穿越時間,手法非常厲害。」


受邀參與2022屏東落山風藝術季,作品「來自海上的祝福」。 攝影:李國民
 

無關書的書店

體驗之於空間的重要性,亦可見於朱志康 2017 年所創辦的「無關實驗書店」之中,將其戲稱為一場「設計的極限遊戲」,推翻了他自己過往書店設計經驗中的那些「不可能」。雖然擘劃過大大小小的書店,但一開始拿到這個空間時,他們有兩年都想不出如何為其打造獨一無二的設計,後來他決定反向操作,做一個「沒有空間的空間」,書店內的燈光僅打在一本本封面向外擺放的書上,其餘空間則隱身於黑暗之中,將視覺感官上的設計提升至心理層面,塑造出一個「靈魂閱讀」的空間。

商業模式上亦創新,讓書店不只是賣書,而是販賣「閱讀」,他舉例,人們造訪酒吧除了喝酒,更多時候是期待享受酒吧的氛圍與體驗,書店為何不能如此?因此在入口處設置具有儀式感的「告別式」空間,象徵向外在桎梏告別,呼應「靈魂閱讀」主題,店內陳設、選書及活動皆經過精心安排,營運上則是需要購買門票進入體驗。


朱志康於2017年創辦「無關實驗書店」。攝影:李國民


書店已於 2021 年 6 月閉幕,朱志康笑說 3 年來的每個過程都是意外,原先只想做短期的實驗書店,沒想到大獲好評,中間經歷許多浮沉,在去年 3級期間終於下定決心停業,往下一階段邁進。他表示,做設計的過程就是一直在學習放手,無關書店的設計與經營更是一次挑戰放手的極限,一路上不停遇到巧合與奇蹟,「人生就是這樣,很多奇蹟,但奇蹟的本身必須要很誠實。」
 

奇蹟誕生之處

朱志康認為,從事空間設計,需要具備非常客觀的觀察能力,要能看見業主、空間、環境與自身的真實需求,才能以客觀角度提出可能方案,其中最難的是客觀地觀察自己,他也仍在學習,不去用自己習慣的手法思考問題,「如果不抽離自己,我們沒辦法看到新的可能性,完成的作品也會越來越相似。」


去年完工的書店空間新作「長沙open house」,將空間打造為一艘飛船。

他表示,每一個設計都是因應空間問題所誕生的解決方案,「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說來簡單,卻是設計的根本,創意應該為了實用而服務,如果創意不能解決問題,創意就沒有用。

他喜歡去探索、實驗很多新的可能性,也因此他更喜歡挑戰別人認為困難、不可能的空間條件,從執業後第一個案子的小辦公室、方所書店的巨大尺度、無關書店的實驗,到佐研院的動線改造與 HCG 百年工廠,朱志康一直在挑戰各樣的不可能。他形容自己是「貪玩」的設計師,只要沒嘗試過、有可能性的,他都有興趣嘗試,「我發現只要有解決不了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奇蹟;只要有卡住的地方,就代表只要突破了,就有一種新的可能性。」


「長沙open house」

下篇:朱志康 作品背後的故事:成都方所書店、佐研院、擦亮HCG工廠


資料及圖片提供」朱志康空間規劃
採訪」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