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5

揉入安平在地時間軸與地貌風景 綉溪安平飯店

綉溪安平飯店外觀。外牆磚塊與清水模混搭出現代復古的風格。 台南於2024年迎來建城400週年,台南綉溪安平飯店以建築外觀致敬安平古堡,與台南本地專業設計師曾輝榮、許瑞燕、「by associates」合作,以《動.靜之間》為設計主題詮釋空間,《磚、夕陽、劍獅》打造品牌辨識,飯店內選用眾多歐美經典的設計家具飾品,與傳統台南風相互混搭,形塑別具韻味的設計風格。 綉溪安平飯店外觀。外牆磚塊與清水模混搭出現代復古的風格。 除軟硬體的匠心獨具外,房客更可免費體驗全台第一座飯店內的沉浸式互動空間,創造豐富回憶!客房內Home Bar選用世界沖煮大賽冠軍王策VWI by CHADWANG的鮮磨咖啡粉、台南老字號甲子園茶行冠軍製茶師蘇冠杰的高山茶與紅烏龍,名品手沖工具一應俱全,旅客可掃描QR Code觀看世界冠軍手把手的影片指導。 客房內Home Bar選用世界冠軍的咖啡與茶葉。   與設計同行:盡覽經典家具   綉溪安平入口處右側的家宅守護神劍獅牆,將台南的傳統歷史以現代幽默的方式演繹,而一樓大廳兩側由紅磚和青磚堆砌的牆面裝飾,左側禮賓櫃台,右側迎賓咖啡廳,視線中央的「月亮沙發Moon System」是由曾獲普立茲克獎的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所設計,外觀流動曲線鮮明,將沙發「液態化」,打破傳統的座椅認知。 入口處右側的家宅守護神劍獅牆。 一樓迎賓咖啡廳。 咖啡廳內更布置了許多來自歐美前衛品牌的家具家飾,例如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丹麥設計巨匠Arne Jacobsen的水滴椅與天鵝椅,英倫設計二人組Edward Barber & Jay Osgerby的鈕扣茶几(Button Table),西班牙設計頑童Jamie Hayon的Ro主人椅和FAVN擁抱沙發,以及Paul McCobb的Planner大理石茶几等,台歐混搭營造傳統與現代並行的視覺饗宴。 轉化磚塊予人的既有印象,利用不同象限疊加。 使用眾多經典設計家具,如Jamie Hayon設計的Ro主人椅與Mario Bellini的Camaleonda沙發。   餐廳位於飯店B棟二樓,由港籍總主廚岑智長師傅,與西餐主廚劉于萍師傅帶領團隊,為旅客們設計烹調美味的晚餐和早餐,餐飲服務以套餐為主。 二樓餐廳。 室內100個座位區,包括一個20人座包廂。深色胡桃木製地板搭配白色大理石桌面,以及牛奶咖啡色皮製座椅,自然光由三面圍繞的落地窗灑進,天花板上的木樁如船體骨架排列,整齊劃一,特意壓低高度讓人的視線集中在桌前美食和親朋好友身上。 餐廳的戶外空間。 沉浸式體驗創造獨特回憶 而全台第一座沉浸式互動空間位於一樓,是飯店與Phalanity Digital方陣聯合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打造,從入門前廊道的腳下光影變化預告著精彩,室內占地約80坪,多台Epson 3LCD雷射投影機打造絢麗色彩,在無限延伸的畫布場景上流動,令人沉醉於精心安排的故事動畫跟震撼配樂中,流連忘返。2024年3月31日前每日三時段開放(09:30至11:00、15:30至17:00、19:30至21:00),展出主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房客可於櫃檯預約體驗。 一樓的沉浸式互動空間。   入住即可體會安平迷人風情 綉溪安平共42間客房、42種房型,每間客房各具特色,讓每次入住都宛如開盲盒般的驚喜。房型主要以功能區分為單床客房及雙床家庭房,最小坪數從14坪起到最大的27坪,空間尺度寬敞舒適。客房內使用大金雙效冷暖空調、SONY 65吋電視,浴室全套TOTO衛浴設備、乾濕分離、茶籽堂沐浴組、ADAMSEZ英國雅登斯浴缸、DYSON吹風機、ALASKA多功能浴室暖風乾燥機等,讓旅客享受旅程的每一個時光。 A棟客房-港岸。   A棟客房-粼波。 A棟客房以安平的時間軸為設計概念,將現代時空與過往記憶相互串連,房間從2樓、3樓、5樓依序體現過去到未來的時空交錯,曾輝榮設計師爬梳自己對於安平的兒時記憶畫面,作為房型的語彙延伸;B棟則以安平的地貌為設計主軸,融入安平海陸交會、巷弄散策的景致,讓旅客盡情挖掘在地風貌及文化底蘊。  B棟客房-落院。   業主代表陳思吟則提到,安平是他自小成長的地方,他對這裡有深厚情感,期待藉由綉溪安平飯店傳遞安平的特色韻味,推廣這片土地的美好。     綉溪安平飯店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136號 官網」https://www.xiuxi.com.tw/       資料及圖片提供」綉溪安平飯店 撰文」陳映蓁

以客為尊 充滿自然古韻的《卿會所》

Interior 365

在喧鬧的城市中,靜謐巷弄彼此交錯穿插,與繁鬧街景形成和諧景畫,周圍交通與機能極為完善。其中,一棟神秘而低調的私人會所悄然隱身於此,墨黑色的建築外觀低奢而內斂,軒昂大氣的石材自然鋪覆、溫潤木皮細膩點綴,與業主謙虛的性格相呼應,彰顯其獨到的生活見解與品味。由於業主是位企業家,考量工作性質與型態,期望擁有一處放鬆愜意的交流場所,且能保障其隱私,因而在此作中,設計師多選用純樸材質作鋪陳,引領賓客放緩白日匆忙的工作節奏,在植栽的妝點下,回歸自然、與之共舞,打造恣意舒暢的悠然場所。 墨黑色外牆以石材與木皮夠構組而成,盡顯內斂而大氣之感。 《卿會所》秉持以客為尊的待客之道,期望賓客在此可洗去滿身疲憊,沉浸於精緻美好的餐飲與娛樂體驗,搭配業主所喜愛的自然與古物元素,汲取自珍稀樹瘤的木製大門、樓梯間的板岩磚、木皮、洞石磚、鐵平石亂片牆等天然建材,相互編織孕育豐饒肌理,構築豐厚的雅致巧韻,共譜蘊藏生機的活力樂章。 木製大門特別選用樹瘤自然拼貼,以其天然紋理描繪當代雅韻。 為構畫充滿自然氣韻的社交場景,通往室內的木製大門採用樹瘤隨意拼貼,從設計師角度重新詮釋,展現當代韻味;前方踏階邊緣保留其不規則的原始特性,描繪彷若踩踏於石塊上的虛實意象。另外,室內多選用耐陰植栽,並設置通風管、調整燈光,給予良好的生長環境。整體布局共分為兩層,一樓為用餐空間、二樓則提供娛樂場所,在動線規劃上,透過牆與牆的交錯,構建間與間的獨立性,設計師更悉心布劃門口位置,令賓客在用餐區與娛樂室間能肆意穿梭,同時享有隱私感。 精心布置場域間的出入口位置,提供賓客便利與隱私性。 從餐點拉近彼此距離 一樓入口處,設計師規劃接待玄關,細膩遮擋視線賦予空間隱密感,並安排中央廚房提供各類菜式,滿足多元喜好。 大包廂設置萬象軌道門,便於根據使用情境轉換場景,其與立面同質地特性,和諧融於空間。 小包廂:用餐空間中皆設有電磁爐滿足多樣需求,其特殊的桌角造型則細膩包裹管線,賦予極佳空間視感。 一樓用餐區安排大小包廂,其中大包廂特別設置萬向軌道門,使業主可根據使用情境轉換場景,敞開時,與立面同材的三道門片隱匿於牆上,關閉時,則可立於中央劃出兩個獨立區域,貼切而精準地框架出服務畫面。 燒肉推車可隨意移動極為便利,透過現場展示烹飪,拉近與賓客的距離,其低調外觀用作邊櫃亦十分合適。 特別的是,除了正式餐點,亦在包廂中置入燒肉推車及火鍋用電磁爐,為菜色增添亮點,同時透過現場展現烹飪過程,拉近互動距離、增加賓客的參與感。燒肉推車平時可置於樓梯間或角落做邊櫃,而上方風管則可依使用需求拉伸;推車內部為不鏽鋼,其外層鋪上耐熱木皮,整體色彩質地與空間和諧相融而不顯突兀,提供了溫暖的對話場域。 備餐台背牆鋪上綠色馬賽克磚,提升細節彰顯整體精緻感。 另外,一旁備餐台背牆鋪設彷似蛇蚊石般的綠色馬賽克磚,藉其半反射質地提升精緻細節,營塑柔和的視覺氛圍。為平整視野,設計師將天花做低以包覆管線,並調降光源使視線聚焦在餐點與服務上,令人舒緩心境、愜意交流。 降低天花包覆管線、平整視野,調整光源以引導視線亮點。   主次之分 四面異材牆 步上通往二樓的樓梯間,石材牆面周身環繞,點綴植栽增添綠意。不同於一樓的溫暖調性,二樓以深色系為主,烘托出沉穩、恬適的休閒氛圍;地坪採鋪設黑色石紋磁磚,中央則拼貼木紋磚形塑如地毯般的平滑感,將人與空間相繫、聚集。 樓梯間面以石材鋪陳,佐以綠植作點綴,增添滿室自然綠意。 第一面牆作為空間主視覺,以鐵平石亂片將戶外之意引入室內。 值得一提的是,圍塑空間的四面牆,設計師注入巧思,以不同質地裝飾牆面,期望在極簡純樸與現代風格之間作拉扯:第一面牆為備餐台背牆,作為易受注目之端景,設計師以常用於圍牆的鐵平石亂片構組而成,嘗試將戶外感引入室內,增加視覺亮點;作為面積占比最大的沙發背牆,則鋪上暖色調洞石,樸實中顯其自然之韻;第三面牆注入現代語彙,裝設藍色窗簾遮擋大面窗景,勾勒些許神秘氣息;第四面電視牆,以黑色調作為基底,襯托絢爛的電視畫面,引賓客視線聚焦其上。 第二面牆為沙發背牆,由於占空間面積廣大,以暖調洞石作鋪陳,勾勒些許溫柔氣息。 四面牆利用不同質地增添層次;裝設窗簾提供良好的吸引效果,天花木格柵造型柔和空間表情。 設計師表示,雖四面牆皆採用不同材質,卻蘊含了主次感,反而為空間帶來豐富層次。另外,由於二樓為KTV室,因此在天花裝設了隔音板、抗震器,及吸音板,並捏和周圍木皮、石材、窗簾等材質,達到極佳的聲音效果,其表面的木格柵造型,更為空間添入了些許暖意。 二樓KTV室置入訂製桌燈,從上而下照映出和煦光影,中央以木條裝飾豐富了視覺畫面。   全作主要採用間接照明烘托氛圍,透過燈光大小的調整,適應不同的使用情景。此外,家具軟裝、畫作等元素亦是此次設計亮點,考量職業型態與需求,以量身訂製的方式,給予業主最合適的搭配,並結合古物、老件等喜好,構築融合現代與復古的休閒空間。 全室主要以間接照明圍塑用餐氛圍。   卿會所 設 計 者」伴境空間設計 / 黃家憶 林承翰 參 與 者」葉致廷 攝 影 者」狐色攝影工作室 空間性質」商業空間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樹瘤木、軟木、石紋磚、鐵平石亂片、特殊塗料 面    積」 63坪 伴境空間設計 / 黃家憶 林承翰 伴境,「伴」意味著夥伴,「境」則描繪空間與環境,伴境以空間使用者為軸心,透過完整地傾聽與理解,向外圈劃出人與環境深刻連結的和諧場域。   資料及圖片提供」伴境空間設計 採訪」林靖諺    

和和設計《峰巖翩翩》石紋沈穩居家場域

Interior 365

隨著時代的改變,家除了是人們生活的場域,也逐漸成為許多人的工作場景,在家辦公是部分大眾的工作模式之一,所以不管是獨立的書房抑或是適合工作的環境,都成為現代居家空間重要的設計環節。 為空間注入如洞穴般沈穩、寧靜的氣息。 《峰巖翩翩》是一間座落在新北板橋的新成屋,屋主是一位男性,因有長時間在家辦公的需求,為此簡嘉儀設計師希望為空間注入如洞穴般沈穩、寧靜的氣息。 入口玄關,用深色的刷銅飾板開啟空間基調。 為了回應屋主對於空間的使用需求,設計師重新調整了原始格局,將兩間衛浴合併後,重新劃分成一間浴室以及一個儲藏間,廚房則打掉隔間牆體改為開放式設計,藉由通透的視覺放大公領域的空間感受。 展示層架,鐵件與玻璃直橫交錯出層架結構,透過異材質拼接豐富立面語彙。 異材拼接,曲弧流動 於入口玄關處規劃了整面的收納櫃體,用深色的刷銅飾板開啟空間基調。但因為空間較為狹長,所以為了不讓視覺顯得過於單調,設計師於另一側的壁面挖鑿了一個不規則的幾何凹洞,不僅可以作為置放物品的檯面,搭配燈飾點綴也為出入增添儀式感。 藉由通透的視覺放大公領域的空間感受。 櫃體後方則延伸出俐落的展示層架,水平面選用輕薄的鐵件,垂直面用透光的玻璃,直橫交錯出層架結構,透過異材質拼接豐富立面語彙。下方則搭配曲面造型收尾,藉圓弧線條帶出流動視覺,同時也弱化上方樑柱的存在感。 打破餐廚場域的隔閡後,也讓空間有了更多的變化與使用情境。 而原本的封閉式廚房在被設計師打開後,不僅讓公共空間更顯寬闊,打破餐廚場域的隔閡後,也讓空間有了更多的變化與使用情境。選用深色廚具搭配中島設計,滿足屋主對於用餐、品飲時光的想像。 深色廚具搭配中島設計,滿足屋主對於用餐、品飲時光的想像。 暖灰調裡的石紋肌理 客廳與臥室之間,利用電視主牆區隔出獨立的書房。書房空間雖然看似開放,但設計師透過牆面造型圍塑出包覆感,讓屋主擁有一方靜謐的小天地;後方牆面規劃兼具收納與展示機能的層架,並用與客廳反向的曲面造型,透過直橫對比讓空間相互呼應。 書房,透過牆面造型圍塑出包覆感。 臥室雖然延續整體調性,用質樸的質材與色彩,營造舒心的休憩氛圍;但為了讓視覺更顯豐富,設計師在床鋪與衣櫃中間,用梳妝台帶出一框景造型,當打開房門可以發現,視線從臥室、書房一路穿透至客廳,讓動線與視線在一層一層、一境一境中,產生層次、饒富趣味。 書房,層架的曲面造型與客廳直橫對比,讓空間相互呼應。 簡嘉儀設計師提及,此案除了有部分比較大的樑柱之外,為了配合屋主的身高,所有設計皆是為他量身打造,像是書桌、中島、洗手檯面等的高度設定比一般高出許多。 讓動線與視線在一層一層、一境一境中,產生層次、饒富趣味。 不僅如此,心思細膩的屋主也非常注重每個材料的選用與質地,所以除了以暖灰色的塗料為基底,全作以石材為核心,從大面積的電視主牆、廚房中島,小範圍的展示櫃、梳妝台面,透過同一塊大理石材串起場域之間的關係。 臥室,用梳妝台帶出一框景造型。 《峰巖翩翩》以石材作為暖灰調裡的軸心,在粗獷的塗料基底裡,用紮實的石紋肌理沈穩空間氣息;直橫交錯的冷冽場域,藉圓潤的曲面弧形,平衡剛柔之間的差距,為屋主演繹出一片踏實的生活場景。 臥室,延續整體調性,用質樸的質材與色彩,營造舒心的休憩氛圍。 和和設計有限公司 /簡嘉儀 與人和,始氣和。和和設計有限公司,擁有創意與執行力同時到位的設計團隊,以人為本,以空間為盡善美之地,傾聽居主者內在聲音,涵納於生活空間,以提升好感度的居室體驗,是和和設計不斷致力的設計服務。 空間是一種源於靈感的直覺,誠實表述之總體呈現。物件經過如針工般繁複的冶煉,滲化機能並舒適於室內,團隊形容的「感覺」,在於精準演算過程中,引出藏匿於每個人心中,對於美感需求的喚發。讓置身於空間的人,更能感知各維度的奧妙旋律,設計便如有拋出的線圈,絲絲編繫出,每一位客戶專屬的軸線與一方天地。 資料及圖片提供」和和設計 採訪」歐陽青昀

若樸空間美學《蘊》 注重情感交流的敞亮居所

Interior 365

現代人重視家庭情誼交流,如何打造適合家人相聚、收納歡笑回憶的場所,成為設計者需思索的議題。若樸空間美學新作《蘊》,為非典型的三代同堂住宅空間。何謂「非典型」?意指三代成員居住於同個社區但不同樓層,日常生活獨立、不互相干擾,卻也能共享天倫之樂。 作為三代家庭成員相聚的空間,本案十分重視公共空間的開闊。 設計師提到,本案為長輩二人的住所,不過,年幼的孫子孫女時常來訪,希冀提供安全、寬敞且舒適的環境陪伴他們成長,有鑑於此,設計團隊重塑平面格局,清晰劃分公私領域軸線,讓客餐廳完整串連,最大程度地釋放公共空間,也讓臥室保有絕佳的隱私性,構建宜居環境。 玄關。燈具與光暈型態貼近屋主一家人的宗教信仰形象,令人感到平靜。   純粹畫面襯托情感主軸 設計師進一步說道,由於主要居住者為長輩,十分注重無障礙方面的需求,盡量減少高低落差的產生,放大走道和浴室面積,並增設扶手等輔助設備;考量到孫子女們的居家安全,公區多以圓潤弧角為主,而天花板的圓弧造型在收整樑柱存在感之餘,也帶來柔和感受。 玄關與通往臥室的廊道選用地磚,兩側則為主要收納機能。   全案的風格色調較為沉穩,材質則講究精緻大器的質感,大板磚的天然紋理成為空間亮點,牆面局部所使用的珪藻土捎來質樸韻味,其調節濕氣的特色十分適合潮濕的地域氣候,大板磚與珪藻土的互相搭配不僅創造了異材質結合的變化,也細膩堆砌出視覺層次。 基地自然採光條件良好;天花板的圓弧造型消弭樑柱的存在,也維繫了畫面完整度。 電視牆的珪藻土與壁面的大板磚碰撞出異材質結合的張力。 另一方面,相異材質的運用亦無形突顯了場域的機能差異,例如玄關及通往臥室廊道兩側作為主要的收納空間,磁磚地坪顧及了清潔的便利性,而公共區域及睡眠區域則鋪設手刮木地板,強化溫暖氣息;衛浴空間的天花板更是貼附了經特殊處理的台灣檜木,讓木頭香氣療癒一整天的身心疲累。 地坪的材質差異無形之間突顯了空間分界,而桌角等可能產生銳角之處皆以導圓手法呈現,確保居家安全。   彈性對應家庭場景 由於三代成員經常聚集於此談心用餐,業主特別提出需規劃中島,以及一座可容納6至8人的餐桌,考量實際使用需求,設計師將中島和餐桌相互緊鄰,彈性增添備餐與用餐餘裕。 中島緊鄰餐桌,彈性因應用餐人數的變化。   大面落地窗引入了良好充足的自然採光,人造光源的布局著重於氛圍營造,客廳四周以LED燈條形塑輕盈視感,也與餐桌軌道燈產生了點線面的呼應;嵌燈的運用則提供了均勻且柔和的照明效果,讓居住者在舒心環境享受美好片刻。 以嵌燈、LED燈條與軌道燈為主要光源布局,注重氛圍營造。   全案未見花俏語彙,而是將居住者的生活習慣視為首要,透過簡約又不失精緻感的設計手法構築大器宅邸,讓情感成為空間最具厚度的靈魂,讓一家人共同創造更多幸福時光。 主臥室。色彩溫潤。 更衣室與浴室之間利用具穿透感的玻璃作為隔斷,隔而不絕。   主臥衛浴重視無障礙需求,增設扶手等設備。天花板特地貼附了天然檜木。 《蘊》 設 計 者」若樸空間美學 / 易冠均 參 與 者」林映蓉 攝 影 者」隨寓工作室 Suiyu studio 主要材料」天然大理石、大板磚、木皮、鐵件、手刮木地板、珪藻土、檜木、烤漆 面    積」42坪   若樸空間美學 將人文與內涵流暢的注入空間之中,使專業設計展現最佳演出方式;設計團隊堅持設計應該是由意象與多樣元素歷練多方後的移轉,形塑徜徉、沉浸的具象與感受。空間,不只是空間,是美學、哲學與品味的融合,而後,低調的蘊發……。     圖片提供」若樸空間美學 採訪」陳映蓁

The Spiral 螺旋大樓 通往曼哈頓天際線的垂直綠廊

Interior 365

丹麥建築師Bjarke Ingels 帶領設計團隊打造的The Spiral 螺旋大樓,位於紐約著名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北側端點,以階梯狀的綠帶陽台一層層環繞至66 樓樓頂,成功地將高線公園的綠廊風光延伸至曼哈頓的天際線裡。   從西34街往西北側望去,大樓獨特的螺旋綠帶與暖色燈光勾勒出層層往上的露台輪廓,引人注目。     紐約新超高建築 The Spiral 大樓的四個立面、每一層都有景觀陽台,人們可從室內空間直接步向戶外,天空花園的綠意伸手可掬。The Spiral由紐約著名的開發公司Tishman開發,特納公司建造,目前輝瑞公司、德普公司、特納建築公司和匯豐銀行等企業已準備進駐。 沿著大樓外圍的階梯狀露台在交角處創造更為寬廣的視野空間,設計團隊在交界處與玻璃帷幕分割設計經過多次比較,強調視覺上的均衡,露台的挑高雙層高透光帷幕也將大量光線帶進室內空間。   這座商業高層建築由BIG 與Adamson Associates和結構工程師WSP Cantor Seinuk合作設計,樓高66 層,樓地板面積2萬6千平方公尺,高度為315公尺;位於哈德遜大道66號,與第10大道和西34街之間,毗鄰曼哈頓西區的高線和Bella bzug Park公園,也坐落於美國史上規模最大、斥資250億美金的哈德遜機廠(Hudson Yards)開發園區內,該區近年已競相落成各著名建築事務所設計作品,成為眾所矚目、討論的大型住商混合開發區。The Spiral是BIG在紐約第一座竣工的超高層建築,也是目前繼57街三角住宅大樓、哈林區125街微笑住宅建成後第一座竣工的商業高層建築,現正申請美國綠建築LEED銀級認證。   螺旋狀露台燈光彷彿是懸掛在高樓上的珠串,甚為醒目,為曼哈頓哈德遜河的夜景更添風景。   The Spiral將人們視角從高線公園的綠廊景觀無限延伸,像施予魔法般一路吸引著這份注視,繞轉通往至曼哈頓的天際線,而其玻璃帷幕與室內景觀裝置也讓人聯想到溫室花園,站在街口,視線可直接穿透至寬敞的入口大廳,映入眼簾的是荷蘭工作室DRIFT 的藝術裝置和綠意盎然的景觀設計。     外觀樹立經典 筆者在BIG 實習時參與了The Spiral的設計發展階段,發現團隊在設計概念上,重視發掘在地歷史,並願意花費時間調查潛在客戶的企業背景和發展歷程,團隊試著回溯紐約近代產業發展與當時藝術風格,從中發掘故事應用於設計上,視覺化地呈現出來,思索著如何讓設計講故事,而BIG工作氣氛亦是擅於讓年輕設計者去找尋、一起探討有趣的議題,Bjarke本人亦常參與討論,激勵團隊氣氛,並支持團隊共同發想的方案,用建築設計道出吸引目光的空間故事、而每一個設計環節,都經過團隊反覆地渲染出圖比較,篩選出最佳方案,再現曾經風光的工業時代,The Spiral最後採用七種不同的金屬,回應曼哈頓曾經的ArtDeco風格,以及周遭Chelsea的產業歷史和街區風格語彙。   階梯狀露台巧妙地創造出大樓的退縮層次,鋪面是設計團隊將高線公園上的預鑄混凝土板,以完全相同的樣式與尺寸打造運用於此,呈現將高線綠帶接續通往天際線的設計理念。   除此之外,設計團隊也將高線公園上的預鑄混凝土板,以完全相同的尺寸重新打造應用在建築地面設計,特別是大廳地板與戶外景觀陽台,讓人們站在陽台,彷彿置身於高線公園之上。建築量體隨著容積規定,按高度遞減,這遞減的建築外觀與經典的曼哈頓大樓,如帝國大廈、洛克斐勒中心等高樓美學相互呼應,其修長的比例與現代材料的運用細節皆呈現了當代高層建築的設計特徵。     綠化裡外皆然 而The Spiral 擁有1200平方公尺的戶外空間,在紐約超過90公尺以上的高樓設有此規模的戶外空間是前所未見的。戶外綠帶陽台的空間設計一直是本案特色,但與一般企業追求的有效室內工作空間最大化難免有所牴觸,筆者參與期間也嘗試回應需求再設計出不同方案,符合業主要求的工作空間效率最大化並兼顧設計團隊希冀的戶外綠帶空間,所幸在設計團隊堅持下,最終保留了初始的核心設計概念,讓各樓層皆能直通戶外陽台,相較於紐約其他現代化明亮的高效率運作大樓,The Spiral 更能創造出舒適宜人、鳥語花香的高層工作環境。 階梯狀開放空間也串連著人們的互動交流,大樓雨水蒐集系統將溢流雨水重新分配到各樓層灌溉植栽,有效利用水資源。   階梯陽台景觀設計上,大部分的景觀植栽都是美國草原原生種,能抵抗強風和乾旱。隨著建築高度的爬升,帶入第二層的小型灌木和在冬季開花的較高灌木叢,最後,景觀被單莖和多莖樹木所覆蓋,這些樹木花期較早,於二月開花,還有垂直格柵讓英國、波士頓常春藤在冬天也能保持常綠。   大廳懸掛著荷蘭設計工作室DRIFT的動態花作燈光裝置藝術。   建築每側立面的植物有所不同,取決於太陽方向和對高速風力的耐受力。隨著The Spiral 高樓的爬升,每層樓的陽台皆能欣賞曼哈頓、哈德遜河和新澤西州的壯闊景色,部分樓層提供雙層樓高的服務空間,並可透過主要樓梯連接相鄰樓層,成了搭乘電梯之外的替代方案,也促進辦公同仁在空間動線上的互動;大樓的66樓,更特別保留設計成為私人的聚會空間,在私人大廳和空中花園裡提供人們專屬的聚會、交流和休息空間。The Spiral 所提倡的現代化工作場所,是讓自然成為辦公環境的一個組成要件,並能持續地適應使用者本身不斷變化需求。   此外,為了加強室內與戶外的連結並注入高樓室內的植栽枝葉的生命力,寬敞的天花板高度和特殊的玻璃塗層使用也讓自然光線更深地透入室內空間。另外在綠建築設計策略上,建築的水資源管理系統收集溢出的雨水,處理並重新分配到各層景觀裝置中,從而每年節省數百萬加侖的水,不僅促進了永續灌溉系統, 更進一步讓The Spiral 為曼哈頓的天際線更添源源不斷的綠色風光。    資料及圖片提供」Laurian Ghinitoiu、BIG 撰文」Yenhsi Tung  

動腦設計 也要為身體排憂

Interior 365

明明健檢報告無紅字,卻總是覺得疲累、睡眠品質差且莫名頭痛,你很可能早已成為「亞健康」一族卻不自覺。亞健康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通常是健檢無紅字或數值在及格邊緣,表面看似健康,卻總被小毛病困擾,這些症狀對於生活高壓緊湊且習慣熬夜的設計工作者而言,並不罕見。從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大資料庫顯示,許多健檢數值沒有異常,卻身體不適的「健康人」,疲累、畏冷與睡不好這三類總是排在身體小毛病的前十名,這些警訊透露出生理功能正在逐漸失衡,若一直置之不理,日後可能會演變成疾病,應該找出原因並設法改善,維護自身健康。   傳統的健康檢查是從「找疾病」切入,也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而現代健康檢查的觀點則是「找健康」,主要是以生理失衡的角度來進行評估。《腸內細菌學雜誌》的文獻指出腸道與腦部之間的緊密連繫即為「腸腦軸線」。在這軸線中,大腦、腸道以及腸內菌群擔任關鍵角色,它們的互動影響調節人體多種生理功能,從腦部早期發育到晚期老年精神疾病都與其緊密相關。實驗證明,在腸道殘留的有害物質有機會引發壓力、不安、焦慮,甚至憂鬱等現象,這解釋了為何醫學界形容腸道為「人體的第二顆頭腦」。整體而言,腸腦軸線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綜合調控著人體的生理平衡。從美兆健康大數據分析中,透過腸腦軸線理論找出「慢性發炎」、「新陳代謝」及「賀爾蒙」是當代都會人的健康困擾。像是大眾以為的感冒、傷口感染等情況就是屬於急性發炎,可藉由藥物及身體自我修復功能恢復健康。最可怕的是慢性發炎,它有如溫水煮青蛙一樣,對健康影響甚鉅,卻又容易被忽略!比如現代人因長期飲食不當引發的腸胃不適,會讓腸道黏膜受損,導致身體累積過多毒素,進而使主司排毒的肝臟負荷過重,導致身體發炎或過敏等病狀,若有上述症狀,建議可作「發炎評估」,以免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而不自知,進而導致生理功能失衡,並且誘發疾病發生。   設計工作者在緊湊且外食頻繁的生活裡,除了須當心慢性發炎蔓延成疾病,也要留意賀爾蒙不足引起的提早老化。賀爾蒙又稱為激素,人體主要賀爾蒙系統包括:腎上腺、性腺及甲狀腺基礎代謝率系統。雖然賀爾蒙分泌隨著年紀而逐漸變少是自然現象,但如果因發炎或代謝等問題,導致賀爾蒙驟降,衰老的速度就會加劇。比如,男性賀爾蒙能增加肌肉及活力,而女性賀爾蒙具保護黏膜及生育等功能,若賀爾蒙分泌不足會導致喪失活力及情緒低迷。所以,甲狀腺基礎代謝率不能輕忽,尤其設計工作者常常晚睡、過度使用 3C 等生活習慣,容易影響免疫及甲狀腺機能,應作「賀爾蒙評估」得知體內賀爾蒙的調節及作用是否正常。   許多文明病都來自高壓及生活習慣,現代生活充滿毒素與壓力等各種危險因子,無時不刻侵害身體健康。設計一族在全心動腦設計時,也別忘了為身體解壓,其實疾病發展是有軌跡可循的,若能在疾病早期,甚至尚未出現明顯症狀時及早揪出危險因子,藉由健檢找出健康問題的源頭、了解身體狀態,從改善錯誤生活習慣、調整營養及運動等三大方面下手,就能及時限制疾病發展,有效調理體質,回復健康理想狀態,讓自身在健康與活力中發揮源源不絕的創意,作為全心衝刺設計事業的助力。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以「更早發現、更早預防」之理念為現代人提供完善的健檢方針與建議。針對現代文明病推出「微生理評估健檢」,協助受檢者及早了解「慢性發炎」、「新陳代謝」及「賀爾蒙」三方面與生理功能之間的變化,進一步找出失衡的原因與疾病的源頭,制定健康管理對策,幫助受檢者達到促進健康的目標。   作者」朱大維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總院長 台北美兆診所院長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從健康檢查、健康管理到健康養生,一步步追求全品質的健康生活,協助人們達到「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的最高健康境界;30多年來為致力推廣健康管理服務,成立「美兆健康數據庫」, 目前已累積近300 萬筆健檢資料,擁有亞洲「亞健康族群最大數據庫」,以推動預防醫學及精準健康為目標,運用數據分析,實踐更早發現、更早預防的概念。  

mt CASA紙膠帶 妝點居家繽紛畫面

Interior 365

日本紙膠帶品牌「mt」,可說是日本紙膠帶的先鋒,透過簡單的撕下、黏貼動作,即可輕鬆增添生活色彩,廣受消費者喜愛,成為經典的生活雜貨與文具用品。除了致力於小巧好收納與常規的紙膠帶外,mt更進軍家居裝飾業,結合傳承百年的膠黏技術、日本原產美紋紙、紙膠圖樣設計,開發出空間裝飾與養護專用「CASA系列」,不僅好撕好黏、可重複使用,不同系列款式也各自具備遮光隔熱、阻擋紫外線、防潑水、防霉等實用功能,無論牆壁、地板、門窗或桌椅、家具,都可發揮創意與玩心自由拼貼,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專屬設計師,為空間妝點個人風格,打造獨一無二的風景。 日本紙膠帶品牌mt推出空間裝飾與養護專用「CASA系列」,妝點居家色彩不費力。 台灣租屋人口眾多,mt CASA系列可在不損壞牆壁和家具的情況下,改變居家環境的形象,讓生活煥然一新。2024年3月3日前在誠品生活松菸3樓書店藝文空間舉辦mt × eslite KAMOI 100th Anniversary [ exhibition + shop ] ,一起徜徉於繽紛質感世界!   mt casa shade遮陽壁貼/窗貼系列 具透明度、適用於窗戶,可遮光隔熱、防紫外線,同時還具防霉效果,讓室內保持涼爽舒適。無論當窗簾、燈罩或裝飾玻璃小物皆適用。 mt casa shade系列。可做窗貼,具遮光隔熱、防紫外線等效果。 mt casa shade系列。可做窗貼,具遮光隔熱、防紫外線等效果。 mt casa fleece壁貼系列 質地較厚實的毛絨材質,不易皺,容易撕下重新黏貼,適合使用於牆面或家具表面。地板系列更具防潑水、防霉特性,不畏水與污漬,輕輕擦拭即可輕鬆清潔,適用廚房、洗手間。 mt casa fleece系列。材質不易皺,容易撕下重新黏貼。   地板系列更具防潑水、防霉特性,擦拭即可輕鬆清潔。 mt casa remake sheet裝飾貼系列 材質升級再進化、重覆黏貼性更高,可隨心所欲剪裁大小,裝飾家具與擺飾小物都很萬用! mt casa remake sheet系列。重覆黏貼性更高,可隨心妝點居家軟件與小物。  mt casa remake sheet系列。重覆黏貼性更高,可隨心妝點居家軟件與小物。 mt House Care 兼具設計與功能性,可黏貼於窗戶、廚房和浴室等易潮濕空間的細縫處,達到防霉、防污效果,還有可耐冰箱溫度變化和防水的可書寫標籤膠帶,以及造型可愛的捕蟲貼。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編輯」陳映蓁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Interior 365

磁磚作為建築與裝飾材料,其歷史根據考古發現,始於4700年前的埃及;隨著12世紀伊斯蘭建築的大量使用,不僅讓磁磚得以快速蓬勃發展,磁磚裝飾也成為了伊斯蘭建築特有的風格之一。小小一片磁磚,在拼接、結合之中形成堅固又華麗的牆面、壁畫,不僅如此它竟然串聯了台灣、日本、東南亞、中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甚至伊斯蘭國家,開展出橫跨600年的東西文化交會地圖 !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台灣磁磚文化之研究先驅堀込憲二(Horigome Kenji)將他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集結成冊,透過《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解碼台灣磁磚的迷人身世、串聯世界磁磚的文化地圖。 日籍建築學者堀込憲二(Horigome Kenji)定居台灣已有三十多年,其研究起始於1997年進行台北圓山別莊磁磚之調查工作。擁有日本一級建築士、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歷的他,現於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任教,在台長期教學服務,作育英才無數。此外,也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委任主持人、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專長於文化資產研究保存計畫、建築與景觀規劃及設計。  "透過磁磚的調查,不僅可欣賞磁磚本體的美,更可了解時代潮流及庶民生活歷史,以及磁磚在建築上所具有的文化資產價值,同時傳達保存之觀點。" –堀込憲二  《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是台灣罕見以「磁磚」為主角、深入台灣歷史文化的專書。本書分為四大篇章,以作者走遍世界各地的磁磚研究故事揭開序幕。 Chapter1〈探索磁磚系譜〉從定義磁磚開始,了解磁磚如何在12世紀之後,達到了疾速而耀眼的發展成果,細細剖析從伊斯蘭馬賽克磁磚、西班牙及義大利馬約利卡磁磚、英國維多利亞磁磚到日本製馬約利卡磁磚的文化發展軌跡。Chapter2〈小磁磚大歷史〉追溯台灣的磁磚發展史,分清末、日治、戰後三階段,從傳統窯業品談起,到民宅上新潮華麗的馬約利卡磁磚、日治近代建築的裝飾磁磚,及戰後建築外牆磁磚的運用,逐步了解百多年來台灣磁磚的演變。 Chapter3〈解開磁磚密碼〉剖析磁磚的模矩尺寸與背後密碼,透過其後的文字、圖樣或商標,判別出生產地點、國名、年代及設計者,可以了解更多磁磚背後的故事。Chapter4〈八大類磁磚鑑賞〉將磁磚分為八大類別,包括:馬約利卡磁磚、維多利亞磁磚、磁磚畫、近代建築之裝飾磁磚、馬賽克磁磚、陶磚、敷瓦、水泥地磚,一一賞析磁磚豐富的樣式及圖案美學。 精彩內容搶先看(全文摘錄《台灣磁磚系譜學: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遠流出版) 我的磁磚研究小故事 作者:堀込憲二 我對台灣磁磚的研究始於1997年前後,自起心動念以來已歷經超過二十五個寒暑。期間雖然職場亦有所變化,但始終保持對磁磚的興趣,雖說是台灣磁磚的研究,但結果日本、歐洲、東南亞、中國、印度、北非等各國都見識一輪,連結了世界的磁磚文化。 對於磁磚研究者而言,不止於觀賞表面的圖案,也很在意背面的商標、鑲貼工法。若將磁磚自牆壁剝離下來自然就看得到,可是一旦剝離就會造成建築物的破壞,這樣的矛盾始終存在。像馬約利卡磁磚那樣廣為人知的磁磚因具有古董及美術上的價值,被仔細謹慎地剝除並保留下來的案例很多,但是日治時期或二次大戰後早期的近代建築磁磚,由於沒有市場價值,時常被視作營建廢材而遭受丟棄。 為了研究磁磚,我會仔細地觀察並記錄(攝影、尺寸量測、確認材質等),而且盡可能地收集。不僅常在被丟棄的垃圾中找尋磁磚,也經常撿拾碎片回家,因此我的背包中往往備著小塑膠袋,且養成了在步行調查中總是低著頭走路、一發現磁磚的碎片就會掉頭來回搜查的習慣。 有的時候因調查而尋訪的屋主知道我對磁磚抱持興趣,會送我殘存的磁磚;知道我有研究磁磚這種奇怪興趣的友人或學生們也會將磁磚送給我。另外亦有從台灣的古董店、古美術品店或歐洲跳蚤市場購入,台灣由北至南的古董店大抵我都走訪過,一般而言會購買磁磚的人多是基於磁磚的美術鑑賞目的,追求完好無缺、毫無髒汙的品項,但對我來說,那些破裂、變形,又或是在生產過程上釉不均、產生凸起的物件,也就是一般常說的「瑕疵品」也會有興趣。瑕疵並非僅能視作缺點,也可以藉此想像製造過程及技術,而且這樣的物件往往價格比較低廉,對我來說也是十分恰好。另外,無論正面如何美麗,因被削除導致背面的凹凸溝紋或是商標不明的磁磚對我來說完全不具價值。就算僅是數分之一程度的碎片,只要有殘留背面,大概都能得知這片磁磚的相關資訊,而且從碎片還能觀察到磁磚的斷面。 以下介紹幾件特別的收藏,並分享我在台灣與世界各地調查研究磁磚時體驗的幾個小故事。 西班牙馬約利卡陶器與山本正之先生 山本正之先生是日本著名的磁磚研究及收藏家。被磁磚迷住的山本先生,旅行過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也蒐集了各國的磁磚及陶器進行研究。日本愛知縣常滑市「INAX Live世界的磁磚博物館」即是以他捐贈給博物館6000件珍貴的磁磚為基礎創立的。 我與山本先生見面大約是他逝世一年前的1999年。我對他說明了台灣建築上使用許多日製馬約利卡磁磚的事情。自認毫無遺漏世界磁磚研究的山本先生一聽到台灣大量使用馬約利卡磁磚,感到十分震驚,他對我說:「關於台灣磁磚,你一定要仔細研究!」最後,山本先生送了我一件三角形馬約利卡陶器做為訪問紀念。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這件陶器的價值,後來查了相關書籍資料,才知道這是17~18世紀西班牙製造用以盛裝食鹽的馬約利卡陶器。在那個時代,鹽是高級的調味料,所以請客或特別聚餐時會將鹽盛裝在特別美麗的容器內,是博物館展示非常貴重的馬約利卡陶器之一。 山本先生隨意贈送我的東西,如今成為我家珍貴的寶物。 盛裝食鹽的馬約利卡陶器,三角形邊長約152mm、高50mm。 摩登女郎磁磚畫 這是繪者不詳、但題材卻非常稀有的磁磚畫。使用的磁磚是6 英寸(152mm)見方,由此了解是日治時期的產物。從繪畫的風格推測,應該是屬於台南之工房(畫室),由同一位畫家所製作。這二幅摩登女郎圖案之磁磚畫被分開賣出,一幅在雲林虎尾鎮,另一幅在嘉義縣義竹鄉民宅,都是使用在建築物裙堵上而被保存下來。其中,嘉義縣的磁磚畫上描繪穿著稍短的裙子、高跟鞋及戴著鐘帽、手拿著陽傘的「摩登女郎」,呈現1920~1930年代受到西洋文化影響所流行的時尚造型,日本稱之為MOGA(Modern Girl)、MOBO(Modern Boy)。 在台灣常看到的磁磚畫,其題材差不多都是歷史故事、二十四孝或山水花鳥等。我第一次遇到摩登女郎磁磚是2001年的事,當時在台灣南部農村地帶騎機車調查移動中偶然發現;2023年又再次發現這些好久不見的磁磚。本來很擔心這些磁磚風化或是與建築物一起被拆除,但經過二十多年,磁磚依然沒有褪色且還保留在原來的牆壁上。 最後,這兩幅分開很久的磁磚得以在本書紙上相逢了。 雲林縣虎尾鎮磁磚畫 嘉義縣義竹鄉磁磚畫 資料及圖片提供」遠流出版 編輯」歐陽青昀

走進茶的人文核心 《業曉曉茶空間》

Interior 364

在數千年前,雲南地區就開始建設種植與經營茶葉相關的產業,茶馬古道與建水茶盞的故事在響亮的叫賣聲與永動不竭的車輪中流傳,茶文化隨時代更迭,不斷蛻變不一樣的形貌,唯一不變的是這份對茶和情感記憶的嚮往。   門面以玻璃和布幔圍攏的牆面形成半遮半掩的視覺效果,引人深入。   作為「新型茶飲空間」的代表,AURORA DESIGN設計團隊將不同於傳統的「情感設計」運用於《業曉曉茶空間》中。   曲折的走道營造層層遞進的神秘感。   設計師於滇南文化中截取了「茶馬古道」的情感意向,以此概念為基底、現代設計語言為輔助,建構耐人尋味的靜謐氛圍。門面鋪展大片透明潔淨的落地玻璃窗,以大小不同的圓形切割空間,由此而形成錯落婉轉的流動路徑,引導人群進入不同展區。    意象解構「茶馬古道」   入口吧台處的主材質上,質樸的大地色如古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茶馬古道」是中國在航運普及前的另一個連接中國到亞歐各國的運輸網絡,在歷史上的地位並不亞於「絲綢之路」。從唐代到明清,由雲南運到北京、西藏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過程曲折。   木質壁龕放置茶罐,但並不擺滿,既是展示也是裝飾。   《業曉曉茶空間》中仿照「茶馬古道」在歷史上蜿蜒的形象,建構不規則的走道;白色的簾幔、地面,藉由暖色燈光帶來溫暖的聯想。     入口吧台彷彿木屑和乾草堆積,加上實木的桌面,帶來樸拙親切的印象。    展示區將不同的意向化為實體的呈現,簾幔與木質壁龕,硬軟相接,整個空間在虛實的張力中達到平衡的美感。   墊高區塊成為空間聚焦的視覺點。    空間的中心築起高臺,弧形的牆面以遞進的規律層層留出空白,溫暖的布幔如瀑布傾瀉而下,以實心牆面或玻璃牆面錯落視線的落點,營造出更加豐富的情景體驗。沿著步梯上行,進入弧形內部,寬闊的茶歇空間,因為環抱柔和的空間形態,營造舒緩溫馨的情境。   沿著圓形的核心展示空間,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內部錯落的層次。    簡單的草木與貼切的小品設置,搭配開闊的遠景,渲染自然的山水意向,雲、景、山、水,與身在其中品茗的人,使自然和人文交互賦予新的意義。   吧台邊的牆面上切割出長方形的展示台,宛如水濂幕間突生一處洞穴。     實體空間的流動意象   在整個茶空間中,設計師挑選了「布幔」作為整個設計的主角,用輕柔的布幔圍攏堅實的建材,使整體傳達的情緒更趨近更加柔和舒展。   展示的茶葉以玻璃罩遮蓋,就像小巧的群山。   「布」作為空間的傳達介質,以其流水般柔軟的特質和形態消彌空間內的邊界感,使被人為切割的不同主題空間能以自然的力量和諧地連接。    休憩空間以布幔遮蔽出入口,提供隱私性之餘,也不會實際阻隔空間的連貫。    關於小品及裝飾的選取,設計師同樣遵循「自然形態」的情感解構,多以單叢的植物或形態舒展的盆景搭配,使用留白的藝術手法烘托空間中的恬靜氛圍。從自然山水中提煉意向形態,實木的桌椅,外型流動不規則的石材,彼此補充映射,呼應設計中對於「情緒感知」的表達。   以「布幔」為主題的設計豐富了建築內的建材型態。    大面積溫暖的色調鋪成,從純白,乳白,米白到深棕,藉由婉轉的線條和形似山水的布幔和木質建材,統一整個空間的情緒,大小、深淺、軟硬、虛實,種種對應,使其寧靜而不死板、流動卻不喧鬧。      以空間設計傳遞精煉的茶文化   AURORA DESIGN對於「茶」的空間表達,以本土文化為基底,將情緒印記具體化,使用設計手法重現人文理解的自然形態,構建空間的格局基調。   不規則的石材椅提供柔軟的視覺質感。    柔軟的介質和對於自然的形態化表達,在空間中投射「情緒感知」,關注自然與人,情感和內心,以視覺、情感和遐想,闡述情與景的極致融洽。   留白的藝術手法在空間內隨處可見,「不填滿」的空間更加強了整體沈靜的氛圍。    「茶馬古道」橫過寬闊的時空背景,自多樣角度被代代轉述,設計師吸收其文化核心的本質,在業曉曉茶空間內反饋其理解,展開這段被濃縮的盛大旅程,理解茶的來源、融入茶的文化。    資料及圖片提供」AURORA DESIGN 艾洛設計 撰文」江瑜  

雪地生機 崇禮《倉41》

Interior 364

結合人類過去在雪地求生的經驗和現在趨向商業化的娛樂功能,倉41的外部輪廓與色調予人鮮明的第一印象。 2022北京冬奧後,伴隨大眾對冬季運動熱情大幅提升,滑雪聖地——崇禮,也浮現於大眾視野,曾經的小縣城被賦予嶄新的地域標籤、湧入大量嶄新的活力,商業思維與在地文化之間碰撞出嶄新的火花。   以不加矯飾的石板、大片鋁合外殼和鐵皮牆面組成工業化的門面風格。 有賴資深滑雪玩家們的大膽與熱情,一家兼具專業與創意的特色咖酒基地在此萌芽,受邀參與策略設計的打造,JUMGO建立了「北緯41度雪場酒倉」的概念,並為其命名《倉41》。  鮮明的紅色外觀,在雪地裡突顯出這座「雪場庇護所」。 吸收在地的文化養料,好的品牌理應融入當地環境,與其共榮生長。《倉41》的黃金運營時段與雪季密不可分,以「極地科考站」為靈感而建立的「雪場庇護所」概念,也一躍成為了雪白世界當中最為矚目的存在。 以多處反差建立空間層次   綜觀歷史,人類在南極建立科考基地的經驗還不到一百二十年,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些位於南極的建築首要考慮的是實用性,外觀設計和舒適度等等需求往往在設計過程中被推後或索性忽略不計。 與牆面和窗下堆積的殘雪相對,玻璃窗內的氛圍柔和溫暖。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在這個地球上最寒冷且一年三百天天刮著八級大風的地方,活下去才是第一目標。 然而,在《倉41》的功能規劃中,設計師並不打算將極地環境嚴苛的要求照單全收,大片金屬外牆看似冷酷,但在倉門之後,內部刻意逆向營造的暖意即撲面而來,外剛內柔的反差為來客送上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舒適溫暖的室內空間,在雪地環境裡予人安心感。 通過空間規劃,採光面與背光面完全區隔,分別服務於白天CAFE及夜晚BAR的形態,在有限空間內以牆面和光線安排做到巧妙的分工切割。 採用暖色燈光的咖啡廳與以米白為顏色主調的設計搭配,令人放下強硬冷淡的心防。單人座與多人座用走道區隔開來,維持禮貌的分界。   小而精,是新生品牌的破圈利器,在《倉41》,不同的使用時段與不同的情緒變化都能尋到一處獨立空間,得到妥善收納。 靠窗的單人座加上坐墊,增加柔軟的堆疊,特殊設計的椅背帶有鮮紅的安全帶,與倉41的外部設計遙相呼應。 咖啡廳天花板和牆面、桌椅採用類似的原木材質,給予樸素輕盈的質感。 在寒冷中萌芽的生命力 「神說:『地上要長出青草、結種子的蔬菜和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在地上的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於是,地上長出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蔬菜,各從其類;又長出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這是好的。」(創一11-12《新譯本》)。 從咖啡廳至酒吧之間的過道連接自採光面走向建築內部的暗面,以大片玻璃牆面和暖光舒緩過渡的過程,隔著玻璃,牆後的種子庫更是帶來照明以外的趣味。 保存種子,目的在於確保每當人們處於極端環境下,為了求生仍能耕種可持續發展並且多樣性的農作物。多樣性的農作物對人類的未來存續至關重要,而種子銀行可以保存大量農作物的野生近緣種,以保護物種多樣性和搶救野生作物資源。   不同植株在人工照明下姿態各異的生長。 通過獨立藝術家為《倉41》量身打造的「種子庫」系列裝置,在人工帶來的光與熱中,繽紛綠意以其不同階段各有特色的生長姿態,跨越區域和節氣的藩籬,參與冬季的崇禮,帶來盎然生機。   種子庫與培養基為空間增添生機。   與其搭配、為《倉41》獨立開發的家具在設計師的悉心安排下成為看客安放自身的「培養基」,植物與避寒的人群一同在此地溫暖的氛圍中舒展身心。 以玻璃罩和生長燈組合建立的培養基提供看客植物不同階段的狀態。 初具規模的雪地理想藍圖   《倉41》的建立,不僅僅只是一群理想追隨者的「生意」,更是為雪圈量身打造的「理想庇護所」。 崇禮距離北京260公里,不到三小時的車程,集中大量大型雪場,在興延高速新路段完工後,北京至崇禮驅車僅僅一小時,在京張高鐵通車後,從北京北站乘坐高鐵到太舞小鎮門口則僅需五十分鐘。   與咖啡廳活潑的氛圍相對,酒吧以不透光的深色調主掌大局。 此地雪期長達五個月,從每年十月底的初雪至隔年三月底春雪,可說溫度適宜,其中的萬龍滑雪場更是能開到翌年的四月底,這五個月中十二月至隔年二月為雪季巔峰期,滑雪的整體價格、人流量也會隨著雪季整體水漲船高。 圓潤的座椅和帶有弧度的天花板帶來包覆性的安全感。   不難發現,《倉41》的一切僅僅只是一個弘大計劃的起點,從最開始的小小理想到呈現後的快速出圈, 「倉」初具潛質,這個依託滑雪聖地而生的品牌,已經將其野心擴散至下一個坐標。 暖色調的畫作與低調的燈光,在帶有隔簾的座椅間,營造出宛如在小屋客廳裡閒坐的溫暖。   資料及圖片提供」JUMGO漿果創意 撰文」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