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7

TOMO東木築造 | 觸發感官的微交互《未來辦公式》

建築立面金屬質地的反射作用和室內外鋪裝的相互延伸,淡化了室內外場景的邊界。     通過顯微鏡,可以研究細胞和生物分子的運動和行為,從透視細節的視角更深入觀察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基本信息,既是觀察人體細節內部的動態,也是觀察外部細節的變化與人體之間的關係。   立面巨大的屋檐出挑使得建築外觀簡約大氣。     鑑於微尺度效應對整體體驗和環境的重要影響,東木築造從「顯微鏡」的功能和視角中汲取靈感,從景觀、建築、室內到人和綠植,四個主題彼此之間的關係交互為經緯,藉由細微的感知審視,重新塑造辦公空間和辦公生活方式的全新樣貌。   內外交融的「微邊界」   項目位於杭州萬科黃龍中心的公共空間,設計上遵循「微感擬界」的理念,從「建築」、「景觀」、「室內」來理解新型辦公環境帶來人群的「微交互」,塑造「經典、輕鬆 、睿智」的未來空間語境。 大廳裡一體成型的矮牆與前台互相錯動,視覺焦點從輪廓感分明的天花板經歷不同質感的介面,一層層降落到光滑地面。     大廳極具縱深建築感的網格天花改變日照角度,讓光感更加舒適並強化出雕塑輪廓。     建築立面採用寶石般的切割線條,以多重材質和多變的角度相互搭配,以水泥建構強而有力的框架,以更輕盈的建材為整體建築外型帶來通透感,利用玻璃的質感消弭牆面的壁壘、金屬的支撐和屋簷的延伸,在視覺上形成由外而內的過渡。   設計燈具安置在空間一側,藉金屬圓盤反射燈光。   踏入大廳,空間以米白為主、淺石灰為輔的色調奠定乾淨明朗的首要印象,乍看開闊簡單的安排,是為了體現細微之處精心雕琢的巧思,網格狀的天花板呼應建築立面角度的切割線條,建立強烈的秩序感。   畫素化的導視標示在條紋金屬板共構前衛感。     採用皺褶金屬的牆面宛如瓦楞紙板,細緻且密集的波浪狀起伏,在視覺上帶來鮮明的觸感,在光影錯動間為單一的色彩增添躍動的活力。   休憩區的弧形沙發蜿蜒延伸,拉開空間高低層次的張力。   帶有引導作用的矮牆形塑成更大波幅的牆面,以流動的姿態將來客的視線圍合在前台光滑的表面上,與平整的拋光地坪相對應。各種起伏、間隔不一又相互映襯的肌理,加上角落處迸發的綠意,為空間帶來多層次的生動變化。   休憩區採用不同座位形式,讓社交空間活潑且多用途。     人與設施的「微交互」 不斷延伸的條紋金屬牆面延伸至休憩區,一片片古銅色不鏽鋼板嵌入牆面,形成柵欄般突出的效果,改變了金屬牆面原本的紋理節奏,為空間帶來有別前台的新氛圍。   苔蘚依隨沙發線條植入,用微景觀給予空間生氣。     木質材料用於桌椅,柔和了金屬元素建構出來的冷硬輪廓,並搭配皮革沙發,更進一步予人舒適感受。苔蘚盆栽為沙發描邊,除了用淡色點亮視覺,也為人際互動的舞台提供可愛的細微點綴。   大廳的電梯位於金屬屏風後方,與牆面和諧映襯。     考慮到人們對於社交的各種使用需求,除了環形沙發,落地窗邊也設有吧台式的桌椅,讓人能自由的遊移在社交場合,自然與他人互動,同時隨興地選擇喜愛的落休息。   電梯入口平滑的表面區別於牆面的皺褶。     相對自然且陽光的休憩區,與之對比的是在建築裡連繫垂直動線的電梯廳,設計團隊在梯廳建構鮮明的場景氛圍。空間去除了瑣碎擺設,用天花板與地板加強空間的光滑質地,電梯入口與牆面形塑為平整的體塊,加強整體視覺秩序,反襯出牆面的裝飾細節與燈光鋪陳打亮了樓層的標示,整體散發出未來感。   梯廳牆面的像素化導視系統有趣且清晰。   光潔的霧感金屬框與網紋石材牆面相互交織。      室內「微景觀」設計   盥洗室內部採用對稱的格局,設置拱形的天花板,讓光線得以形成包覆感,與橡木質感的牆面和門板搭配,折射柔和的感官知覺。   盥洗室淺色顆粒水磨石與橡木相似相差,隨著不同角落的光線調動微感知,和諧且富有層次。     狹長的走道將空間規劃地井然有序,區分等比的間隔,插入洗手台和鏡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框和諧拼接,個間確保隱私的同時也因木質的牆面和磨石子的自然觀感,內部不會顯得封閉緊繃。盥洗室的另一側則使用經典暗色調搭配橡木,傳遞沉穩的格調。   隔板與懸浮體塊感的洗手台重新分隔空間比例,收束整體視覺,在小空間內實現界面的進退互動。   盥洗室另一側使用經典暗色調搭配橡木。     綠植和自然建材的應用亦從人來人往的工作空間延伸至地下車庫,使得原本僅關注實用性的沈寂區域獲得新生。天花板的照明形成明亮的光帶,重點打亮下方的綠植花圃,為工業化空間裡加入綠色生態,以簡約且流露生氣。此區域用碎石鋪面、青苔的花圃與一旁設置的石椅相襯,就像一座大樓私享的小花園。   綠色生態的理念延續到地下車庫,使得原本消極的空間獲得新鮮的感官衝擊。     以未來科技智能交融自然生態,用低碳生態場景的「微」綠意來促進人群的「微」互動,這座共享空間演示了有別尋常的新可能。   自然與粗糙的懸浮條紋石材相互微滲透,與銀色霧感金屬強烈對比。    資料及圖片提供」TOMO東木築造 撰文」江瑜  

張媺媺設計工作室|一方庭公設

Interior 367

《一方庭公設》一案位於台中捷運北屯總站附近,基地呈長條狀,縱向直跨前後兩條街,長度將近150米,共劃分為ABC三棟建築物,彼此之間以廊道作為連結。張媺媺設計師表示,在規劃公設空間時,首先需要克服的問題即是過長的動線,第二個則是前後棟基地高度差距約290公分,如何整合限制、將劣勢化為優勢,是她思索的重點,也是這個案子的有趣挑戰。 有鑑於此,設計團隊於前後棟各做一個入口門廳,將150米的入口動線折半,利用較短的距離到達各梯間;針對高度落差的部分,則選擇在C棟大廳做一支具有視覺張力及機能效果的大型階梯,解決高低差異所產生的不協調感。 建案分為ABC三棟,且長度將近150米,設計師在前後棟各做一個入口門廳,縮短住戶抵達公設空間的距離。   四大關鍵切入公設設計 將近700坪的公設面積共規劃了11個單元空間,包含兩個大廳、會客區、多功能室、兩個視聽室、大型閱覽室與溫書區、茶室、健身房、電影院、韻律教室等,整體而言是相當完善的規劃。 基地位於新興開發區,公設面積充足,尺度開闊。   共規劃11個空間,此為韻律教室。 設計師說道,由於建案坐落於台中的新興開發區,主要鎖定的核心客層為年輕人以及小家庭,因此,在公設規劃上,以「自然」、「親切」、「自在」、「輕鬆」為關鍵字,期待在公共空間裡的住戶或造訪者,皆能愜意地在這裡行走活動,能輕鬆的親近每個空間,並產生良好互動。 除了天花板上的直接投射照明,櫃體內的間接照明對空間的柔化和飾品展示皆有良好效果。 擺飾飾品亦依循上述原則,加入一些具溫潤手感或手作的物件,藉此帶動氣氛,例如閱覽室除了擘劃閱讀機能,也提供手沖咖啡設備及黑膠唱片機,讓使用者在視覺之外亦能滿足味覺、聽覺等感官享受。 閱覽室備有黑膠唱片機、手沖咖啡等設備,滿足感官的各種體驗。   軟裝物件亦為全作的重要環節,強化層次與氛圍。 突顯綠意優勢 打造療癒環境 位在B棟的茶室為全案亮點,設計者刻意將茶室的入口拉到建築物外,必須經過蜿蜒曲折的景觀庭園,好似遊園般沐浴於自然景色中,而茶室的進出動線更是故意延伸至空間後方並做轉折,打開茶室大門時即可將剛剛行經過的盎然綠意及前方倒映著樹影的生態水池庭園盡收眼底。 茶室的進出動線特意規劃於空間後方並做轉折,借此沉澱心境。 進入茶室後映入眼簾的即為室外青翠茂密的植栽與粼粼水流。 設計師分享,對於五感的體貼照顧是團隊不停反覆琢磨的環節,透過轉折規劃巧妙營造出被自然圍塑的茶室意境,令她十分滿意,鋪設於地面的榻榻米,樸質觸感和溫度亦著實讓人放鬆,在在緊扣設計主軸。 茶室內斂樸質的調性與戶外庭園景觀相映成趣。   為了解決建物高低落差而設置的壯觀階梯,其端景的庭園景致恰與茶室同一片,美麗的景觀強化了人們在行進過程中的期待跟驚喜感;階梯保留右邊200公分作為行走之用,其餘面積則釋放為休憩空間,設計師抽掉一個樓梯的高度,將其改成適合乘坐的座椅區,讓階梯除了行走外,也能兼容表演、活動等舉辦的可能性。 壯觀的階梯解決了前後棟基地高度差距的問題,端景綠意也十分引人入勝。   階梯除了滿足行走機能外,亦釋放一部分改為座位區。 整體公設的材料盡量單純化,以大量木皮及磁磚作為主要建材,利用溫潤木質平衡磁磚的堅硬,障子紙做成的光牆散發柔和朦朧的氣息,為空間定調,其餘層次則透過軟裝形塑。設計團隊利用輕鬆又不失美感的思維,構築專屬於住民的共享空間,融合蔥鬱的庭園景觀,讓日常生活多了一處安放身心的角落。 大面積利用木頭材質,創造天然溫潤的質感。 障子紙光牆的透光性映照出獨特紋理,亦使空間調性更為溫煦。   採訪」陳映蓁

TOMO DESIGN東木築造 │ 「南興里」全齡段社區中心

Interior 367

南興里建築立面,以浮空的裝置藝術和有機設計帶來強烈的視覺印象。 為了在城市中提供氧氣,讓人們在工作繁忙之餘也能享受理想生活,TOMO東木築造規劃的全齡段未來社區「南興里」,正是一座增加生活的溫度,拉近鄰里距離的實體中心。 入口處標誌著南興未來社區致力帶給居民美好生活的建設主旨。 「南興里」位於杭州市臨平區南苑街道,由東安、新城、文儀、新安四個社區共創而成,範圍面積約223公頃,覆蓋居民9056戶。TOMO東木築造整合社區共同資源,以環繞居民生活需求並加以優化,聚焦於鄰里空間、人文內核、鄰里互動三大維度,實現家庭生活與社區生活的鏈接。 南興廊以木質展欄鋪墊空間界面的基底,在接待來客之餘,兼顧各類展覽文化交流的功用。   從建築立面方案到室內空間場域的打造,植入藝術裝置、以及整體軟裝的材質結構和組裝,通過傳統的「里弄」文化,提取開放、包容、團結等等美好品質,為理想生活的奠定現實基礎。   閱讀書階,大面積咖色水磨石營造自然且溫潤的空間。 展望未來的建築外觀   整體設計目標是推動南興社區轉變成可持續運營的複合型社區。「南興里」作為一處集文化社交、鄰里共創、人文共享於一體的鄰里客廳,由此散發出精神能量進而覆蓋街道,輻射里民的生活圈。 閱讀書階,地面巧妙地設置台階疊級,陳列的書架與現場原有的鋼柱結合,階梯式的空間層次,讓人可以在不同組合形式的位置就座。 在建築立面上,希望帶給大眾強烈的未來感印象,為優化城市環境,以綠植點綴融入有機設計,並利用建築原有的比例與框架,再和諧融合未來感的透明框架與漂浮入口,塑造從草叢拔地之勢,就如舊文化和嶄新的創造力的結合令人期待。   陶冶生活文化的內部建設   圍繞「南興里」的概念邏輯,TOMO在室內空間運用大量木質和石板灰等柔和的色調,帶來舒緩的氛圍,並規劃十二個區域模塊,分別為:中心光島、南興廊、閱讀書階、南興劇場、茶餘館、未來講堂、童趣驛站、學習立方、青春會客廳、自由社群、板凳議事廳、天台營地。 南興劇場的空間形式提取自早期的劇場形態,環形的向心與泛光照明的方式,使得交流氣氛共享聚合。 「中心光島」設置在門口,結合裝置藝術和照明兩項作用,巨大的環形入口充滿張力且因中空設計顯得輕盈,高處設置光島塔,與置身地面層的人們在遊園景觀裡互動。    茶餘館仿屏風的磨砂玻璃牆面,讓來者使用這個空間時可以隨意調整開放和私密的尺度。 進入室內,迎面的是展示社區文化的「南興廊」,述說社區的過去和未來,它既是具現的走廊,也是時光的迴廊;走到盡頭處、一牆之隔,就能看到環繞閱讀階梯場景的「閱讀書階」。 茶餘館以品茶方式將獨有的東方文化符號嵌入其中。 「南興里」作為社交用途、文化熏陶和全齡向的使用,不同功能的場域分佈在不同樓層,彼此補充並激盪更多使用可能。作為社交用途,有可以品茶與友人聯絡感情的「茶餘館」、提供不同社團大展身手的「自由社群」,增添里民互動的「青春會客廳」,以及鼓勵思想交流的「板凳議事廳」。   未來講堂四面通透,以內景觀融入活力。 促進老中青少幼不同年齡層多方面互動的部分,「童趣驛站」是釋放孩童天真心性並融入寓教於樂的空間、「學習立方」的書籍和桌椅更是提供有心深入學習的孩子一處安靜舒適的角落。   未來講堂陣列式的天花和燈光設計,開放式的空間貫通挑高中庭。 加強文化薰陶方面的部分,「南興劇場」在室內有限空間中以豐富的設備聚合文化藝術感知、具有明亮光線的「未來講堂」承載科普文化和記憶、「天台營地」則以開闊的室外環境促進居民動態的互動。   童趣驛站空間考慮道兒童的玩性,裡面的家具陳設圍繞著安全舒適的尺度,室內景觀多採用環保溫潤的不同材質,兼具保護效果和趣味性。 城市的理想建構   社區作為生活的原點,承載每一個人的理想,美好的生活體驗能夠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鬆弛愉悅的情境下共創美好的聯繫。   學習立方的牆面以洞洞板的形式,滿足不同的學習陳列需求,調節寧靜的文化空間。 「南興里」錨定全年齡段和全場景的訴求,以城市人文,迭代舊改鄰里社區,重塑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從社區空間到社群運營的不同層次、方方面面的探索,塑造良性有歸屬感的鄰里關係。   青春會客廳穿插式的片牆創造出自由的座椅,與茂盛的植物臨近相坐,將庭院景觀化為室內陳設的一部份,模糊室內外的界線,營造清新的氛圍。 明確的秩序、鄰里的溫情,在空間內與彼此的生活節奏相互融合,讓里民找回隨遇而憩的鬆弛,營造內心的舒適狀態。 天台營地開闢更廣闊的城市視野,顛覆平地與室內球場的運動體驗,打造活躍的生活磁場。 天台營地為城市年輕力量打造更多元的社交場景。 在「南興里」,剛剛好的並存,剛剛好的光線,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趣味,營造內心富足的未來鄰里新社區,尋覓內心的緩慢「小世界」,與城市的呼吸共生。   資料及圖片提供」TOMO東木築造 撰文」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