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3

  • 建築外觀。設計團隊保留原建物的結構,並理性爬梳立面與室內空間彼此的關係。

  • 橫跨三層樓的樓梯,是本案十分具有份量的裝置藝術。它連結且活化了所有場域。

  • 陽光透過頂部的玻璃灑入室內,窗洞的線性整齊排列,為投射下來的光影增添韻律感。

  • 側庭中的裸露鋼架與原始的建築材料,提點出結構的力度和美感。

  • 僅一牆之隔卻有著顯著明暗差異的展間,設計團隊企圖呈現時空轉移之虛幻感。

  • 透過U型玻璃引入外部反射光,時間的流轉為光影帶來變化,藉此豐厚空間表情。

  • 燈光計畫方面使用LED軌道燈,以達自由移動、調整照射方向等布展需求,也讓多為內凹設計的天花板有更多層次。

  • 天窗將光線自然地引入室內,讓美術館成為「光的遊戲場」。

  • 室內光井將公共空間向上延伸,設計上則利用素色混凝土和白色塗料兩種簡單卻反差極大的材料形塑。

  • 1樓東側展廳。

蘇州虹美術館

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

  • 設計公司」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

  • 設計團隊」阮昊 詹遠 張磊 張秋艷 勞哲東 趙一凡 柯安然

  • 攝 影 者」吳清山

  • 空間性質」美術館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水磨石、仿銅不鏽鋼、微水泥、木飾面、黑色不鏽鋼、黃色黃崗岩、輥圖印刷合金板

  • 面 積」605坪

  • 項目年份」2020年

  • 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LYCS Architecture)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擁有國際知名度的多元化建築設計事務所,致力於以有趣和探索性的態度,為高密度城市中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提供創新性的設計及高水準的專業服務。

  • 其設計類型涵蓋辦公、教育、居住和消費四大板塊,服務範圍包括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與軟裝設計等,項目分布在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

虹美術館坐落於典雅的蘇州金雞湖李公堤畔,是一個以兒童藝術教育與展覽為主要功能的改造項目,其建築、室內及軟裝皆由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進行一體化的設計。

李公堤所在的商圈是蘇州中央商務特區(CBD)的核心區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歷史軌跡及多元文化的輸入,使此區成為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如何結合現有的建物結構,對立面和室內空間進行理性的梳理與重組,賦予建築新生命,為行色匆匆的人們創造一場在城市中與藝術奇遇的體驗,這是規劃之初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設計團隊對城市更新的進一步探索。
 
建築大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曾說過,「自然光給予了空間特性,也給予了建築生命。建築的生命由光的照射而產生。基於此,除非給予建築生命,否則沒有一個空間是真實存在的。」於是,設計團隊的思考便由此展開,綜觀整體設計,「光影」可說是參與了空間的創造與再組織,面對建築現狀,設計師決定保有原結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適當地減去不同尺度的矩形量體,以形成豐富的空間樣態和層次,為「光」形塑出多尺度和多維度的引入管道,使光影與環境產生無限的可能性。

立面的改造以對應室內的空間功能為契機,透過不同形式和比例的開窗手法,藉此避免太陽光直射展廳,將光線自然地過渡進內部,來均衡室內光影的強弱關係,滿足各種機能空間對於光的需求;而建物立面採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石材進行拼接,以勾勒出界面構成的效果,不同形式的開窗則捎來獨特節奏感,玻璃和石材的結合則有著強烈的虛實對比,大面積的半透明U型玻璃通透了室內外空間。
 

中庭的重要性與再塑造

有鑑於建物結構較為方正,導致建築面寬和進深的尺度過大,原有的中庭無法滿足室內採光需求,設計師於改造時遂將其擴大,讓各功能空間圍繞著中庭展開布局,頂部的U型玻璃確保了光線的引入,橫跨三層樓的步行樓梯被置入其中,它連結了所有場域,成為美術館最具分量又震撼的裝置藝術。

中庭頂部的玻璃秩序排列,採光透過天窗溫柔灑落,在潔白的牆面形成明暗交替的斑駁光影,窗洞設計運用極簡線條的語彙,為靜謐氛圍增添律動性,讓創意思維得以在此處舒展延伸。
 
建築南側1、2樓的側庭被打通,為封閉的展廳與外部光線之間提供了對話,同時,立面的半透明U型玻璃取代實牆,模糊了邊界,使側庭扮演著美術館室內外緩衝的角色;直白裸露的鋼架與最原始的建築材料還原了結構本身之美。緊鄰側庭的展廳由實牆圍塑出近乎封閉的空間,僅留一個門洞引入自然採光,經過雙層過濾後的光線已十分微弱,與隔壁展間僅一牆之隔卻涇渭分明,置身其中彷彿通過時空轉換的隧道,予人恍惚的穿越感,帶來幻境與現實之間的體驗。

與傳統美術館不同,兒童藝術展示空間對於環境和光照的要求相對寬鬆及靈活,布局手法也更為多樣化,基於原有建築的條件與周邊景觀環境,企圖透過人造光源的變化,營造空間感受迥異的展廳。設計師考量到美術館的展示機能,多選用可自由移動且改變照射方向的LED軌道燈,適合日後的布展需求,亦可配合內凹設計的空調出風口豐富吊頂層次。
 

建築內外的柔和交織

南側建築的凹入空間昭示了美術館的主入口。俐落線條和灰白主色調是室內重要的設計元素,入口與中庭之間的隔段利用U型玻璃替代了實牆,通透了空間並延伸了視線,豎向線條恰到好處地使視覺分隔,卻又有著彼此相融的效果。

以白色為主基調,局部配搭木色及水泥色,這種略微的變化不僅能突顯材質的特性和質感,更能為美術館整體帶來一致性,利用幾何塊體的拼組保留大面積的留白,有效將視覺的邊界模糊化,並使觀者能更準確地去感知展品與展場的趣味性。而作為美術館次要角色的過道,設計團隊並未做過多隱蔽處理,而是將其打造成展廳的延續,投影燈在廊道的白牆上映射出絢爛光影,且過道串聯起各個展區,為觀者營造連續性體驗,並與空間產生互動。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