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7.24

穿梭綠林的半透明建築《翠屏花障》

Wutopia Lab設計的新作《翠屏花障》正式開放。此項目是位於無錫渤公島公園內的公共空間,設計靈感源自《漢宮春曉圖》裡描繪的古典園林畫面,其中一座涼亭建築與圍牆以竹構或木構搭建而成,只有建築骨架,不見屋頂或實牆,用爬藤植物覆蓋圍牆和屋頂,融合了自然與人造。 花殿作為長廊的入口。    半透明的花殿建築。  半透明的花殿建築。 Wutopia Lab將此一畫面轉譯至當代環境,讓《翠屏花障》作為新式涼亭,隱隱扣合古典園林之景。 1.2公里的路徑上形成不同的牆頂組合。 1.2公里的路徑上形成不同的牆頂組合。   基地原本是一座1.2公里長、爬滿紫藤和薔薇的鋼制花架,因年久失修有安全疑慮需要重建。Wutopia Lab 以羽毛狀的樹葉為原型,在1.2公里的路徑上形成不同的牆頂組合,或開或合,或獨立或交疊甚至消失,改變了原本花架走廊的單調。   日後植物將爬滿廊架,將它變成一座綠色建築。     圍塑長廊的鋼架以圓鋼作為龍骨,鏤空葉面採用網鋼便於植物攀爬。白色鋼網讓光線得以透入,使廊內感受顯得明淨,在光照下朦朧的葉片質地創造了霧一般的視覺效果,這條路徑線條彎曲仿若舞龍,因而命名為《翠屏花障》。   用白色鋼網片層層疊疊地圍合成一個向中心集中的無頂建築。 在光照下朦朧的葉片質地創造了霧一般的視覺效果。   Wutopia Lab再設計一座花殿作為長廊的入口,同樣用白色鋼網片層層疊疊地圍合成一個向中心集中的無頂建築,像是一座半透明殿宇,也像是渤公島公園重新修繕開放後的美麗加冕。   入口花殿夜景。 入口花殿夜景。   落成後的白色透明的《翠屏花障》與花殿是第一階段。下一階段植物將爬滿廊架,將其變成一個綠色建築。   廊道夜景。   廊道夜景。 第三個階段則是未來花開後,各色爬藤植物相繼綻放,將白色長廊融入自然中,傳達Wutopia Lab將以當代的材料和形式轉譯傳統的新成果。   〈翠屏花障〉夜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Wutopia Lab 編輯」Sumile

義大利國寶設計團隊精心打造-墾丁嘉佩樂 融合自然與文化

2024.07.23

世界指標性旅遊媒體Travel + Leisure連續於2023及2024年評選為全球最佳酒店品牌-嘉佩樂酒店及度假村(Capella Hotels and Resorts)與子樂投資管理之穎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於屏東恆春半島之西海岸線,打造台灣首家世界級奢華度假村-墾丁嘉佩樂Capella Kenting,預計於2028年開幕。 墾丁嘉佩樂擁有蔚藍海景及夕陽景色,預計2028年開幕。   設計主軸緊扣自然景觀 墾丁嘉佩樂由設計眾多世界級奢華度假飯店、義大利國寶級建築設計師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精心操刀,於超過33,000坪的基地,以超低密度打造65間具備高度隱私的奢華獨棟Villa,為全台灣第一座純Villa國際級度假村。設計靈感源自於當地的濃厚文化和迷人景觀,賓客可充分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領略墾丁國家公園的非凡景致及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包含度假村周圍迷人的沙灘、型態各異的岩石和蒼翠繁茂的自然植被。 台灣首家世界級奢華度假村-墾丁嘉佩樂Capella Kenting。由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師ACPV ARCHITECTS精心操刀,每房皆具私人泳池及溫泉。   度假村的布局充分考慮了與大海和景觀的密切關係,設計概念上重塑了地形輪廓和地勢坡度,模擬蔥鬱的綠色環境,在建築與自然之間開啟一場別有意趣的對話。賓客抵達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沐浴著自然光、綠植的下沉式落客區,營造令人難忘的過渡效果;循著花園小徑徐徐走向別墅,予人一種造訪私人園林宅邸的感覺,一覽無遺的海天美景也成為建築絕佳的襯底,全景視野讓住客有機地融入其中,精巧的照明設計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視覺干擾,同時保護自然環境。 墾丁嘉佩樂Capella Kenting透過屏東文化及自然景觀,發展出恆春半島的獨特體驗。   突顯在地文化及特色 嘉佩樂集團對奢華的定義是藉著故事敘述的方式,透過結合傳統、探索、個人特色、及創新驚喜等元素,雕琢出真實、有意義的深度旅行體驗,形成當代、匠心獨具的敘事風格,來詮釋酒店所在的城市。 ACPV ARCHITECTS將設計與文化緊密連結,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視覺影響。 因此,在整個開發專案中,圖案、紋理和幾何形狀等細節都與在地特色呼應,不僅和諧融入自然意象,也巧妙地平衡了私密性跟互動性,度假村的公共空間包含了指標性的嘉佩樂Living Room和會所,讓客人在富有活力的氛圍中享受與他人共處的時光,亦有水療中心、溫泉浴場等,盡享寧靜又隱逸的時光。 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建築設計事務所。   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建築設計事務所董事長、聯合創始人、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認為,此次設計理念的核心在於使建築與海洋產生「互動」。他說:「每一個建築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讓人可以一覽無餘地欣賞到水景和地平線,從而產生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資料及圖片提供」子樂投資、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建築設計事務所 撰文」陳映蓁

水相設計操刀!(beanroom) 保有彈性、不斷變化的有機空間

2024.07.17

(beanroom)是一個強調感官體驗的焙豆文化品牌。經營團隊希望將咖啡生豆作為載體,承載消費者的體驗與故事,並傳達情感給他人,就如同品牌縮寫BR所象徵的祝福心意(Best Regards)。店內特別選擇以永續概念為主的產區或莊園生產的咖啡生豆,透過日常的消費行為,自然而然地實現永續目標。 (beanroom)著重於開放和永續兩個議題,如何透過日常的消費行為及空間設計達成此二目標,成為營運團隊和水相設計共同關注的切入點。   作為以實體空間出發的新品牌,(beanroom)如何「開放」將消費者引入店鋪內?如何創造一個兼顧「永續」與可持續性發展模式的運營需求?在設計策略上,水相設計以消費留成必然存在的包裝材建構空間,將消費者的拿取作為改變空間的動能,於立面櫥窗產生一個色彩不斷變動的皮層,貫徹「商品即裝飾」的主軸。 戶外座位區沿用過往的紅磚材質,企圖串起基地過去與現在的記憶。   讓消費者行為翻動櫥窗樣貌 水相設計設計總監說明,有鑑於基地已荒廢約三年,且位置退縮於街道四米的距離,前方有顆六米高的榕樹,店鋪主體立面被隱蔽了起來,如何將人導引進店裡也成為另一主要需求。設計團隊思考,所謂的「打開空間」是不是就代表「開放」?除了空間的開展,若能藉消費者的行為吸引其他人的關注,進而產生「行為式的開放」,或許也是一個有趣的發展模式。 店鋪立面被隱於榕樹之後,如何將消費者引流入內,也成為另一需求。   戶外座位區正是依此脈絡進行設定,企圖引起行人好奇並入店一探究竟,地坪的紅磚材質延續了基地的原有樣貌,嘗試利用微小的細節鏈結過往的記憶,在新舊交融之間構築具故事性的空間精髓。   另一方面,人的視覺感知十分敏銳,當重複接收到固定的視覺訊息,人眼會因審美疲勞而自動忽略,有鑑於此,水相設計期待商店像是一個有機體不斷成長變化,類似裝置藝術的櫥窗是儲放咖啡豆包裝紙盒的列架,包裝盒以顏色象徵咖啡豆自生豆到咖啡的不同階段,希望藉由消費者的直接參與,根據他們的喜好、消費選擇,透過拿取產生多元的排序變化,成為感官體驗的一部分。 櫥窗作為過路客和店鋪的首要接觸,水相設計嘗試藉由不斷變動的皮層保持商業空間的彈性和新鮮感。   櫥窗的色塊是由消費延伸而出的藝術姿態,它是不固定、無法預期的,空間不再是靜止不變,定期更新的產品包裝躍為主角,讓固定的陳列架退至配角,一來減少設計固化後的審美疲勞,二來減少需對應市場潮流與話題性衰退而產生的大量裝修廢材,在在說明著設計者欲傳遞的理念:「透過行為的方式達成永續」。 類似裝置藝術的櫥窗是儲放包裝紙盒的層架,隨著消費者的拿取、移動,產生色塊及型態的變化,活化畫面。   有機變動的空間靈魂 進入室內,雕塑感十足的吧檯隨即映入眼簾,設計師解釋道,吧檯的形體並非單純服務造型,所有的切線皆是為了因應使用行為,並將收納機能隱於其中,最大化地將空間釋放而出。 包裝盒的顏色象徵從生豆到咖啡的不同階段;入口的斜切角則便於店員進行接待。 吧檯主要因應使用行為而有了造型的變化。   中島外側的立面褶皺肌理利用了運送、搬運生豆的麻布袋為模具,每款麻布袋織紋疏密隨咖啡豆產地、莊園而異,透過觸感回溯豆子在環境裡的狀態、如何影響風味,這些隱藏的線索讓造訪者實地感受永續的價值,而不僅是以環保材質拼貼空間的表象答案。 為了最大程度地釋放空間格局,所有服務、收納機能幾乎都隱藏於吧檯內。 中島立面褶皺肌理以咖啡豆的麻布袋作為模具,用柔軟的材料意象建構堅固量體,也緊扣店鋪業種。   而吧檯檯面的紅銅質地亦會隨時間積累有著不同的色澤變化,於不同面向演繹著有機變動的設計主軸,這種動態的生命力也成為(beanroom)獨樹一格的風貌。   吧檯檯面的紅銅質地隨著時間、人的觸摸產生色澤紋理的改變,十分貼合空間有機變動的概念。 在(beanroom)一案中,設計團隊扮演著「創造樂高」的角色,並把樂高堆疊、呈現的彈性交付給空間使用者。在處理相對功能實務面的零售陳列牆時,希望它的線條輕柔纖細,盡量弱化存在感,市場上規格化的鉸鏈整齊成排鎖上牆為陳列架,避開少量訂製的加工環節,可隨需求翻動變化,讓這些鉸鏈展架好似一幅躍動的構圖;再者,即使商家未來移動選址後,這批鉸鏈仍可因規格化再挪為他用,所有商品陳列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性亦是思考永續的嘗試。   鐵工鉸鏈與磁鐵共構出整齊劃一的展示牆,翻動的過程也自然成為一幅構畫;規格化的五金品項後續亦可挪做他用。 展示牆面細節。 多元感官豐富咖啡本質 (beanroom)將旅程作為咖啡豆產品的重要概念,透過咖啡展現不同的「風味地景 Gustatory Landscape」。推出六款不同地景風味的配方豆,其中一款「騷動台北」以辛香料和楊桃等衝突風味,展現台北多元融合的城市意象,風味令人印象深刻;每款配方豆均邀請專業音樂媒體「樂手巢」安排各30分鐘的歌單,希望透過品飲時味覺的變化,搭配聽覺的氛圍感受,啟程探索屬於自己的幻境之旅。   利用圓棒保留層架的彈性,讓業主可依商品型態或需求自由調整陳列方式。   (beanroom) 空間設計」水相設計 / 李智翔 葛祝緯 陸安妮 柯宛妤 家具設計」水相設計+monouno 平面設計」平面室graphic room 攝 影 者」揅空間工作室Studio Millspace 主要材料」砂漿漆、麻布灌模、紅銅染色、樺木染色、清水磚、不鏽鋼、鐵工鉸鍊、陶磚、珪藻土     資料及圖片提供」水相設計、(beanroom) 撰文」陳映蓁

舊城燈火的當代轉譯《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

2024.07.15

《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隱身於都市綠林之間。 2007年,成都人耳熟能詳的420廠區被拆除,將地塊打造成現在的二十四城,CCD香港鄭中設計師事務新作《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便是落成在這片對舊城煙火嚮往並內含高品質生活的區域。   傳統民居的建築輪廓融於酒店立面。 CCD香港鄭中設計師事務所期待藉由此作,將工業時代的文明與風雅閒逸的傳統完美交匯,讓人們進入其中時,能感受到歷史無限的榮耀,還能窺見獨屬於這裡的芳華。   詩意的棲居意念,貫穿了酒店裡外。 置身歷史中,超然時間外。成都華潤木棉花酒店整體設計,濃縮著對文化與時間的珍視。設計初心,是希望人們在這裡能真正做到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土地上徜徉時,能產生對城市文化的認同和共情。   古韻今貌的外觀,呈現設計手法以當代視角詮釋傳統元素。 CCD在尊重過去的同時,以成都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與二十四城的歷史追憶為靈感,把項目的歷史文化精髓提煉至酒店,以東方禮序重塑空間的原始結構,促使古今融合,滋養出空間中的雅致閒情。   酒店細節揉入了當地文化與記憶。 因堅持對歷史與自然的尊重,溯源老成都記憶中的煙火與詩意,設計上希望它能兼容古今,將成都傳統建築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合在空間之中。也令古法構圖與現代設計,新與舊之間形成反差,又並蓄和諧的美感。 青磚為材、坡屋為頂,讓人彷彿置身古代街巷。   優雅的室內空間,融合了現代設計與傳統元素。深色木質牆面,與大面積的淺色牆體形成鮮明對比。圓形餐桌和紅色皮椅,巧妙地搭配懸掛的透明燈罩,為整個空間增添了現代感和輕盈感,既溫馨又不失高雅。 雅致的室內空間,簡約而現代。   客房呈現寬敞明亮的設計風格,整體簡約而現代,木質元素與淺色調共同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為創造空間層次與場域變化,利用門片進行隔斷,除了有彈性隱蔽場域之用,也藉此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區塊,當場域連通時,環境的自然光線能充盈室內,使人感到放鬆愜意。   家具、畫作或是裝飾元素,都以當代詮扣合環境的文化情氛。   酒店期待旅客能體會到時光沉澱的溫度和歲月賦予的從容,客房內所有的家具、畫作或是裝飾元素,都以當代詮扣合環境的文化情氛,令復古氣息雜糅了新意的美。   客房設計透露出時光沉澱的溫度。 典雅的衛浴空間則以壯麗的城市景觀為背景,讓人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享受到放鬆與愜意的私人時光,令入住者體會古典與時尚之間,獨綻芳華。 衛浴空間以都市景色為背幕。 資料及圖片提供」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 編輯」室內雜誌編輯部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城市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2024.07.12

位於昔日五條港區域的台南海安路曾是台灣全島最興盛的商業中心,隨著河港填為陸地,往日風華不再,道路拓寬後又因地下街工程封街近10年,直到2004年由在地居民、公部門與藝術家攜手發動「海安路藝術造街」,以藝術縫合城市傷痕,開啟一連串具實驗性的城市改造,讓海安路從破碎空間成為備受歡迎的徒步藝術街區之一。   站在城市起點 穿越台南400年 2024年,海安街道美術館正式邁入20年,由都市藝術工作室策展,以「城市的故事,從這裡開始」為題,主展場位於海安路中央軸帶,是府城繁盛故事的起點。策展思維納入河港元素,引領觀者隨著帆影、船笛、水文,航入府城故事主軸,藝術作品的展示地點從已陸化的海安路延伸至仍位於水岸邊的河樂廣場及大涼生態公園,透過大型裝置藝術,呈現日夜共影交織多變的環境視覺。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 主視覺。   本次共新設了13件作品,包含通風塔大型作品5件、街道家具6件(展期兩年),以及運河區域水岸藝術作品2件(展期一年),並加入新媒體藝術及更多互動元素,讓城市的藝術體驗饒富趣味,同時呼應台南濃厚的人文氣息,希望生活在同一城市空間的人們,都可以在「海安街道美術館」有著美好相遇。   精彩作品介紹  有用主張:時空–瀑布  本次唯一一件設置在水面上的作品,藝術團隊特地以可360度觀賞的立體瀑布作為表現方式。「水」之於台南,是個連貫古今、穿越時空的不變存在,台江內海成為陸地、陸地上開鑿了五條港、五條港逐漸成了街道,曾築起大樓的河樂廣場又把水引了回來,如天降瀑布的作品比喻著城市400年來的各種生命與創造,精妙的燈光裝置藝術又像是源源不絕的活水,為台南注入活力。    范承宗:海安帆城  基地旁是日治時期造船廠遺址,作品以實木構張錯落船帆,詮釋府城400年歷史建築印象,亦彷彿在水岸邊匯聚眾多船隻,船帆起伏交疊,那是將要出航的時刻,也是航行者歸來景致。藝術家特地於作品中設置了座椅,讓觀者可稍作歇息,將周遭景色映入眼簾。    王仲堃:海安開港  「開港」發音與閩南語「聊天」相近,不僅呼應台南開港,當人們坐上這些繫船柱造型的座椅,就如登上一艘船穿越古今。同時,座椅旋轉時觸發氣動開關,將產生彷彿船笛號角響起的樂音,與城市、歷史展開精采對話。    王仲堃:人客來坐  在通風塔後方的兩個由碼頭繫船柱造型發展的座椅,民眾坐下即可透過氣壓發出聲響,與《海安開港》前後呼應,想像昔日五條港區碼頭船隻、商行雲集的繁榮景象。    有用主張:匯河  海安路曾為台江內海,藝術家試圖用流動的光召喚水的想像,將「海流」、「河流」、「人流」與「車流」等意象結合在一個環形裝置上,利用漸進比的手法創造出空間的景深。    例外制作:紛流  作品召喚海的水域記憶,手工打磨綢絲紋的不鏽鋼椅面,猶如內海般圍繞著美麗的大樹,自由奔放的水流意象,呼應海安路的水文歷史。    紀嘉華:《喜樂之流》  此作品以昔日五條港最南端的「安海港」之水波流動線條輪廓作為造型發想。藝術家擷取五個在地景觀及物產之色彩,分別為:玉井芒果黃、麻豆文旦綠、五條港水路藍、井仔腳魚塭粉紅及官田菱角紫,呈現古都包容多元文化與熱情的性格。    貳進2ENTER:Verse U-窗  窗,連接內外;曾為府城入口五條港區所在的海安路,就是台灣與世界連接的窗。LED螢幕就像兩扇窗,呈現Verse U這個虛擬鏡像城市的景觀;觀者掃描QR code即可藉由手機創建虛擬角色,上傳至虛擬城市中與其他角色互動。    貳進2ENTER:Verse U-井  連通地面與地下的水井,是過往飲用水主要來源,藝術家將半月井轉化為街道家具,仿若古今共存,也是連通未知、現實與虛擬間的出入口。    陳怡潔:魔女的海安極速飛行  作品透過抽象化的動畫角色色彩同心圓,以日系角色騎乘著掃帚與台江的黑面琵鷺一同自由飛行穿越海安路;搭配夜間燈光的流動意象,傳遞著台南400年來不斷蛻變的力量。    陳怡潔:《濕地水文》  環繞花台的座椅以漣漪意象呈現,勾勒台南的濕地水文,上方抽象的動畫角色,以及飛翔中的黑面琵鷺,正由此濕地出發、穿越時空,從海安路的歷史與當下飛向未來。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閃閃海安  以水波紋路與疊上不同時期天際線剪影組合的圖樣,與金屬隔柵組成錯視效果,隨著過路的人、經過的車,呈現著若隱若現的樣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歡喜踅阿踅  積木拼成的彩色木馬,拉回兒時雀躍的記憶,化成故事的起點。上方燈光旋轉映射出城市影像,與擷取清朝時期的台南地圖「城池圖」塊狀的積木牆面,讓不同的時空光影變化互相疊加。     資料及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撰文」陳映蓁

2024好感空間展 落實理想生活的交流平台

2024.07.04

2024「好感空間展 Experience Life」以「探索空間中更多可能」,跳脫過往傳統建材展的既有框架。從生活 × 空間的角度探討材料與生活的連結,邀請觀者勾勒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2024好感空間展7月7日前於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辦。   本次展場分為「創建地」-各類材料、「質空間」-家具家飾、「綠植境」-景觀植物、「自造廳」-工法工具,四大類型進行布展,透過平台媒合形成了許多品牌與品牌聯名的主題館,強調「100種提升質感的空間元素」,以親和的策展方式傳遞給大眾,在推動商展美學的浪潮中,好感空間展不僅是材料展,更是一個落實新創與生活靈感的設計交流平台。 展覽現場直擊。致力跳脫傳統商展窠臼,強調美感和藝術性。 另外,也與多位設計師和生活設計品牌合作,以島型會展空間布置、特闢專屬牆面予參展夥伴聯合創作,讓材料議題不再生硬,成為與藝術對話的媒介,融入創作者想法,為展覽注入創新價值。 讓商展結合五感體驗和美學饗宴 策展人吳郁雯(Lina Wu)說道,好感空間展跳脫傳統材料的展示型態,希望激發參與者對室內設計與展覽空間的全新思考。非常多品牌在經歷轉型或跨界合作的洗禮下,不再只侷限於單一領域,而是更大膽的與不同產業進行融合,持續探索並優化發展方向,例如,傳統建材品牌開始涉足藝術範疇,將設計美學融入產品中;時尚品牌則透過與設計師的合作,創造獨特的室內裝修風格。在這條充滿創新的道路上,策展團隊和身邊的品牌都是同路人,攜手一起追求突破和變革,嘗試打破固有的邊界,共築更多元、具表現力的展覽形式。  展覽現場直擊。致力跳脫傳統商展窠臼,強調美感和藝術性。   作為台南少有的建材專業設計展覽,許多人好奇為何擇點於此?Lina回應:「說到台南,多數人會馬上聯想到小吃或古都歷史,跟產業的連結反而較為薄弱,因此,我想吸引並聚集對公司規劃或發展充滿故事性及期待的品牌,大家一起做出充滿生活感及藝術特色的展覽;同時,也期待提供新創、具實驗性精神的品牌發聲機會,讓他們走入消費者的視野。」 展覽現場直擊。實木家具工廠與設計師莊嘉駿合作的全新品牌umami。   展覽四大議題   影響力講堂 與「PRIOR OBJECT 先驗物件」合作搭建講堂,打造實驗性空間。將金屬擴張網彎折成柱體或牆體,金屬方管和圓管組合成可坐臥的結構,柏油瀝青澆製打磨成光滑立面,壓縮鋁罐二次加工成桌椅或堆疊空間。 展覽現場直擊。影響力講堂入口。 這些材料經過冷接處理(如切削、彎折、壓縮等低溫工作),既能回應環保意識與高資訊流量時代的需求,也能呼應好感空間展在永續策展理念的落實。而講堂內容則由國內外設計圈有影響力的知名人士擔綱講師,分享寶貴經驗。 展覽現場直擊。影響力講堂。金屬擴張網彎折成牆體,再搭配金屬方管和圓管做成的座位區。   日本研發 台灣生產 賑災居住單元 隱身在日常生活中的震災支援居住空間單元—可「變身」的木構造長板凳,由日本人連災難救助協會(AHA)研發。創辦協會的吉川彰布建築師特為地震議題來台,與成功大學數位智能工坊合作落實在台生產,展示最高效的救難居住設計單元。本次特別展示AHA研發的「FUDAN-GI / 普段木」,在日常中的應用樣態與災害應變設計。 賑災居住單元。   台灣設計與製造 在「台灣設計與製造」展區,邀請Stimlig、柒木、Project K等品牌與直學設計合作,以「展中展」形式連結台灣設計師與家具、家飾品牌與製造商,促進多元互動與合作。一方面展示台灣設計與品牌的動能,也希望將設計帶入家具、家飾等製造廠。 台灣設計與製造-柒木。   台灣設計與製造-Project K。 Stimlig設計總監孟繁中分享,品牌創辦九年,首次在台灣參加相關展覽,所推出的品項多兼具實用性與故事性,本次除展示經典熱銷的「巴雷扶手椅」、「島嶼沙發」等,亦帶來全新的「音符沙發」,整合「高背」與「低背」沙發的優點,透過背靠的抬起或收整,不需使用任何五金即可輕鬆轉換沙發型態,造型就像樂譜上的「四分音符」,可自由譜出不同律動的生活旋律。 台灣設計與製造-Stimlig。   藝術饗宴 跨域展演 TSJ Art Restoration成立於2013年,以藝術修復專業為核心技術,全力發展藝術品典藏設備及管理系統,亦提供既有空間/古蹟活化&再利用設計規劃服務,致力將藝術融入生活,永續傳承文化經典。 TSJ Art Restoration。 而「奢石之王」承豪石材則帶來歐洲礦區頂級奢石,首度跨界同台,展出多件經過百年時光淬鍊的藝術品。 承豪石材展區。   展場中亦安排了生活實驗室、CNC領導技術館、照明革新體驗館等亮點展區,讓觀者找到更多生活靈感、探索設計可能與美學創意。 生活實驗室展示NAKNAK設計的物件。   2024好感空間展 日期」2024年7月7日前 地點」大臺南會展中心(台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二路3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好感空間展 採訪、撰文」陳映蓁

AB Concept蘇州新作 《金璟閣》和《雲合》

2024.06.26

AB Concept受蘇州四季酒店之託,特意為烹調傳統江浙菜式的金璟閣和全日制餐廳雲合,打造意境深遠又引人入勝的用餐環境。蘇州四季度假酒店位於金雞湖的一座私人島嶼上,距離市中心僅數分鐘的車程,坐擁四季山水盛名,同時設有湖畔餐飲、水療中心和其他養生設施,酒店結合自然景觀與精心服務而深受喜愛。   在石質地板鋪陳下引導入餐廳內部。 江浙菜餐廳《金璟閣》取材中國傳統園林意象,透過現代設計語彙的詮釋,結合蘇州在地自然元素與傳統圖騰,構成環境與人文精神的對話。庭院接待區以掛毯刺繡的山水建立虛擬的圓形窗景,和吊燈環形線條、自然色調,雙雙傳遞古樸意韻,讓賓客沉澱餐前心境。   取材中國傳統園林意象,用現代設計手法詮釋。 在石質地板鋪陳下引導入餐廳內部,晶瑩的藍色玻璃屏風與大型垂墜吊燈以輕透質感引導光線的折射,帶來清風拂面般清爽的視覺效果。配合用餐區無接縫的大尺寸窗口引入的自然光線,為室內空間增添通透感受。 晶瑩的藍色玻璃屏風與大型垂墜吊燈以輕透質感引導光線的折射。 在餐廳的另一側,陽台與庭院之間鋪設大片落地窗,將戶外的中式園林轉化為生動畫卷,淡化了室內外的隔閡感,將賓客置身場景充分融入環境的優美景觀。   和吊燈環形線條、自然色調,雙雙傳遞古樸意韻。 針對重視隱私的賓客,餐廳規劃了七間包廂,每間均設有舒適的休憩區,以淺色作為背景主調,搭配圍成圓陣的家具,建構包廂內寧靜的包覆感,同時也引用蘇州傳統建築元素作為洞窗造型,框出戶外扶疏綠意,進一步點出餐廳融合自然與人文的中式美學。 引用蘇州傳統建築元素作為洞窗造型,框出戶外扶疏綠意。 《雲合》餐廳以「身處於自然中的寧靜村莊」理念為發想,選用與蘇州傳統工藝相符的主要材質:泥土、木材、石頭和玻璃,演繹當地與自然共存的獨有詩意。   自然元素充斥於餐廳內每個角落。 自然元素充斥於餐廳內每個角落,熔岩石地面與木質家具、玻璃磚和陶瓷搭建的平台保留原始的色調,形塑出天然的清新。共享式沙發和寬敞的圓形卡座採用編織紋路、點綴淡綠和芥末黃,提供賓客歡聚的雅致場域。相對中央開放的用餐區,私人包廂採用更多具有紋理感的材質,像是木質、陶瓷和鵝卵石,搭配牆面展示的傳統蘇州刺繡,突出蘇州人文獨有的心靈手巧。   共享式沙發和寬敞圓形卡座點綴淡綠和芥末黃,提供賓客歡聚的雅致場域。 踏入廣闊的戶外庭院,以天光為布幕、綠植為端景,石質地面和矮牆含蓄地勾勒賞景的動線,淺色沙發散佈其間,宛如村落的屋舍,為酒店角落增添些許鄉野情趣。   戶外庭院,石質地面和矮牆勾勒出賞景動線。   資料及圖片提供」AB Concept 撰文」江瑜  

台灣室內設計週「設計之外的設計」

2024.06.14

「2024台灣國際室內設計博覽會」於6月13日展開,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策劃的「台灣室內設計週」專區以七大主題,串連室內設計、裝修材料、設備廠商,聯合展示設計趨勢與AIoT實景應用情境,呈現設計力的多元面向。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策劃「台灣室內設計週」。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理事長袁世賢指出,「設計之外的設計」整體構想是以使用者為核心,由不同專才領域合作共構,策展規劃均經由縝密的產品、市場與趨勢調研,呈現產品特色與品牌內涵,映現產業快速變化趨勢下,設計從業者所面對的整合應用挑戰。   「設計之外的設計」以使用者為核心,由不同專才領域合作共構。 展區公共場域由台灣室內設計週執行長鄭又維與株株設計總監鍾黎共同設計,結合協會的15位設計師與参展廠商共創規畫,針對參展的12家建材廠商,分別依據品牌精神、產品特性量身打造展示專區、形象影片、文宣輸出品。包括:爾聲設計陳榮聲與MOT和LG、馥閣設計黃鈴芳與東湧熱水器、思為設計徐文芝與冠軍磁磚、光塩設計袁筱媛與睿信三輪、禾熙設計謝張志昇與天恆建材、莫耳設計李宜楨與群群地毯、芸采設計吳佩芸與美登斯家飾、森沛設計李季遠與順威、格綸設計虞國綸與艾立思、 創喜設計龐甄嬉與百亨光電、株株設計鍾黎與點立方測量、文域設計謝鎮宇與楠弘衛浴。 「台灣室內設計週」以七大主題,串連室內設計、裝修材料、設備廠商,聯合展示設計趨勢與AIoT實景應用情境。 針對當今備受重視的科技應用,台灣室內設計週以實質行動進行演示,邀請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參展,展出「全球建築族譜虛擬模型」;馥閣設計黃鈴芳、黃柏菁融入AI智能規劃,創作未來住宅空間展區;由Roso實驗室研發AI機械手臂在現場展示未來機械手臂的操作運用,以及施工技法的可能性跟材料多變性。   專業論壇「設計島嶼」以台灣設計的生態與發展為主題,與觀眾進行分享。 專業論壇「設計島嶼」以台灣設計的生態與發展為主題,由本屆參展的17位設計師暢談關於設計的多面向與可能性,與觀眾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 編輯」Sumile    台灣室內設計週「設計之外的設計」 日期」2024年6月13日至6月16日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裸花蓮」

2024.06.11

邁入第五屆的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今年以「裸花蓮Raw Hualien」為主題,邀請草原市務所 × 走路草農/藝團共同策劃,打造花蓮城市中心日出大道上獨特的地景裝置,創造自然、有機的真實互動。藝術裝置、串連響應活動自6月9日起展出至10月31日止。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裸花蓮Raw Hualien」為主題,於日光大道上開展。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由草原市務所(右一、二)與走路草農/藝團(左一、二)共同策劃。 自然有機的方式,創造獨特的互動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以「裸花蓮Raw Hualien」為題,強調材質的原始、直覺的互動、以及惜物與循環的三大概念,將花蓮的都市空間以更自然、有機的方式,創造出人與人的互動,期盼日出大道的表演者、藝術家或是往來的人們,都能成為彼此的風景,呈現跨領域藝術節的多樣面貌。  觀者可在蓬鬆的緩衝枕與自然的草木旁或坐或躺。 本次主視覺由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設計,以「窺探自然」為主題,透過點狀裸植展現山脈起伏與山間的縱橫,並將花蓮七星潭的浪跡、瓊涯海棠的樹幹紋理、岩石的石印,以拓印的手法,進行生態擷取記錄,再透過拼貼的方式,創造出「裸花蓮」的意象—既抽象又直觀,赤裸卻細膩。 主視覺設計由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設計。   精彩作品點亮城市風景 呼應裸花蓮,草原市務所 × 走路草農/藝團在日出大道上共同打造一組長21公尺,高度3公尺的大型裝置,由《草枕》、《花花》與《藍天、白雲、紅藜》三件作品組成,並輔以曲線LED軟燈條,點亮日出大道的風景。 曲線LED軟燈條,點亮日出大道的風景。   《草枕》是徜徉在原野般的枕頭,枕頭上印製九種在花蓮俯拾皆是的野菜,包含過溝蕨、車輪茄、番杏、紫背菜、兔兒菜、馬告、木鱉果、山苦瓜與龍葵,穿插擺設在藝術家挑選的8種真實植栽中,其中更有可食用的地瓜葉、紫蘇與藜麥,塑造日出大道上自然愜意、蓬鬆的休憩地景,緩衝城市生活的緊繃身心。 《草枕》是徜徉在原野般的枕頭,枕頭上印製九種在花蓮俯拾皆是的野菜。   《花花》的靈感來自台灣常見的鐵窗。生處在水泥叢林的都市生活中,鐵窗花是「最自然」的裝飾,壓克力的花花與真實的植物,交織在日出大道上,是自然與人造並存的隱喻。 《花花》靈感來自常見的鐵窗,是自然與人造並存的隱喻。   《藍天、白雲、紅藜》是呼應當地居民的農事習慣,在藍天、白雲的藍與白之外,總是會增添饒富地方意象的一抹「紅」。邀請觀者走入大型裝置,躺臥在空氣枕頭上,在借景的巧思中,看到花蓮城市裡與自然的融合。  《藍天、白雲、紅藜》呼應著當地居民的農事習慣。   2024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裸花蓮」 日期」2024年10月31日前 地點」花蓮日出大道(近南京街路口)     資料提供」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 圖片提供」草原事務所  /  攝影」Sourwhat 編輯」陳映蓁

Cristal Room 維港夜色裡的奪目水晶

2024.06.03

維港話題餐廳Cristal Room by Anne-Sophie Pic由Gilles & Boissier、Leading Nations Hospitality、Baccarat及備受米其林肯定的名廚Anne-Sophie Pic共同打造。這是法國設計公司Gilles & Boissier在香港的首個設計項目,以璀璨光芒作為主題,承襲其多元風格與精緻工藝特色,呈現優雅的法式生活。 運用鏡面元素加倍映襯Baccarat水晶的璀璨。 Baccarat水晶是餐廳設計的重點要素,為了突出水晶質感,Gilles & Boissier為空間加入鏡面元素,讓水晶的剔透與鏡面反射交乘,為空間創造華麗光耀。大量鏡面倒映著煙燻橡木橫樑和水晶吊燈,在錯視效果中擴大了空間感受,與部分的訂製家具相互呼應,流露未來主義氣息。   入夜後,璀璨水晶與都市繁華相互輝映。 從入門伊始,接待廳令人驚豔的Zenith 36L枝形吊燈就向來客宣告強烈的存在感,映襯黑底背景裡翻騰的火焰,藉由鏡牆的倒影擴大視覺影響力,從兩側包夾入口的動線,詮釋Baccarat善用「土、氣、火、水」四大自然元素的設計,將大膽的衝突色調融入奢華,展現品牌巧匠的精湛工藝。   粉色地毯為空間帶來雅致柔和的鋪陳。 餐廳內部,粉色地毯就為水晶和鏡面構成的冰冷印象帶來柔和鋪陳,Warren Platner椅子等訂製家具歸納出流暢動線,波浪型線條搭配座椅的軟墊,組成令人安心的用餐空間。桌子之間的大理石邊櫃兩側分別飾有壁龕,錯落有致的排列;對應餐桌樸實的外觀,煙燻橡木在鋪滿鏡面的天花板上建立堅實的框架,增強空間感。 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用大理石格紋地板劃出範疇。 餐廳核心人物Anne-Sophie Pic大展身手的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與用餐區相連,處於用餐區的沙發椅所勾勒的線條婉轉指向的末端。以大理石為主調,兩個中央料理台分別由黑鐵和不鏽鋼兩種材料組成,大理石格紋地板和壓低的天花板為廚房和用餐空間劃分功能區隔。   透過各種水晶的質感和調性,豐富空間細節。 私人包廂隱身在玻璃和亞麻布料而成的門後,地面沿用主餐廳鋪設的粉色雲紋地毯,以淺淡雅致的顏色襯托訂製座椅以及Baccarat吊燈燈罩纖細的線條,柔軟的質感與木質天花相互映襯,為空間帶來宜人的溫度。包廂內的吊燈捨棄鍊條的累贅,飾以透明水晶、粉色水晶和霧氣水晶,透過豐富的磨砂素材,統合不同質感和色彩,為空間內安定的主色調帶來點睛之筆。 在這裡,璀璨的水晶和玻璃窗外繁華的都市景觀交互相映,一私不苟的空間細節反映出設計師對卓越的追求,與餐廳藝術理念的和諧結合,Cristal Room秉持名副其實的法式優雅,在城市中心熠熠生輝。 資料及圖片提供」Gilles & Boissier、Baccarat 編輯」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