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5

  • 全案選用無色彩、仿製天然肌理的手工漆搭配灰褐色木皮詮釋。

  • 入門處,透過水紋隔屏引入了第一道自然光,如洞穴的出入口,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

  • 餐廳作為此案的核心主軸,設置在整個平面置中的位置,藉此串連各個空間。

  • 利用拉門隔屏與隱蔽式床體,在公領域中圍塑出能彈性變化的場域。

  • 利用拉門隔屏與隱蔽式床體,在公領域中圍塑出能彈性變化的場域。

  • 餐廳旁的走道,藉由窗景讓微弱的陽光也能映入主臥室。

  • 主臥室。

  • 主臥室衛浴,採用黃色量體點綴,並透過開放式設計與房間共存。

  • 私區藉由幽閉的廊道串連,透過廊道端景點綴的光暈,搭配不規則弧面的天花板曲線。

  • 臥室切出的透光口、牆面嵌入的燈條,營造穿梭於洞穴深處的感受。

  • 桌椅、櫃體等的圓弧收邊,利用符號表述自然界的線條與形體。

  • 平面圖。

穴光

岩午設計工作室 / 李達

  • 設 計 者」岩午設計工作室 / 李達

  • 參 與 者」張芳瑜

  • 攝 影 者」劉士誠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木皮、鐵件、玻璃、手工漆、人造石

  • 面 積」 28 坪

  • 項目年份」2020 年

  • 「取自於自然,生活於自然。」岩午設計堅信成長取決於環境,如果可以創造好的環境對成長也會有好的幫助。秉持初衷,空間功能需求與美感取得平衡外,希望作品能更貼近人文、歷史、情感,創造更多更貼切來自於業主靈魂的溫度。

「傳承」是東方人的文化特徵之一,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讀過的學校、生活過的環境,因回憶的留存使人們念舊,情感的羈絆讓人與地、物之間無法輕易割捨。《穴光》坐落在高人口密度的新北地區,是屋齡約50年的舊式公寓,屋主希望在父母傳承下來的空間中延續過往成長的記憶,並透過翻新重整,為家人重新定義生活的樣貌。


藉圓弧、光線、質地,傳達自然境地

屋主提及,在兒時記憶中,家裡的空間十分擁擠,除了單一廁所的配置,造成使用的不便,也沒有一個適合家人凝聚與交流的場域。為此,屋主提出希望擁有一個開放且光線充足的家庭共享的空間、兩間衛浴配置並保留三間臥室的格局。為滿足屋主新婚夫妻與未來育兒的親子、居住規劃,李達設計師先將有限的空間進行拆散後,藉由變動、轉換,最後加以延伸,結合屋主的需求與機能,達到理性與感性的平衡。然而,建築周圍受鄰棟包夾,觸手可即的棟距讓陽光與空氣都需要在夾縫中求生存,雖建築自身的條件不盡理想,但卻成為設計師發想的靈感。

洞穴是因大自然的造化而形成,在水、風等外力長久侵蝕之下,成為一個最天然且堅固的庇護所,被視為人類最原始的居所,因此岩午設計以「穴居」為輪廓,並將洞穴中的幽暗、流水轉化為設計語彙注入空間。從入門處,即透過水紋隔屏引入了第一道自然光,如洞穴的出入口,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越過隔屏走進客、餐廳,餐廳作為此案的核心主軸,設置在整個平面置中的位置,藉此串連各個空間,透過生活作息、交流互動,提升家人之間的凝聚力;在有限的空間中,設計師將其中一個多功能臥室規劃在客廳的後方,利用拉門隔屏與隱蔽式床體,在公領域中圍塑出能彈性變化的場域。

私區藉由幽閉的廊道串連,透過廊道端景點綴的光暈、臥室切出的透光口、牆面嵌入的燈條,搭配不規則弧面的天花板曲線,營造穿梭於洞穴深處的感受。而主臥室規劃了雙入口動線,其一是餐廳旁的走道,目的是希望引進更多的光線,走道底端利用廁所牆體退縮後,透過右側玻璃再次引入巷弄的光,藉由窗景讓微弱的陽光也能映入臥室內;其二,是從私區廊道進入,一明一暗、一寬一窄,為通往休憩的途中創造出不同的氛圍體驗。主臥室採用黃色量體的衛浴點綴,並透過開放式設計與房間共存。

全案選用無色彩、仿製天然肌理的手工漆搭配灰褐色木皮詮釋,化繁為簡的裝飾,取自於對大自然的信念,同時反映屋主的性格,塑造平穩、安全與簡單的情境空間。李達設計師表示,雖然無法完美闡述出自然界的線條與形體,但他試著透過符號轉化,傳達出洞穴的語意,如客廳的兩側以弧形天花板收尾,營造被洞穴包覆的安全感;桌椅、櫃體等的圓弧收邊,仿造鐘乳石的垂涎狀態;廊道的不規則天花板以及牆體穿插的虛實光線,將洞穴予人的感受巧妙置入。


採訪」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