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7

  • 《永康麗莊》一案位在台北永康街區,基地已經近十年整合,之前為周遭居民散步休閒的帶狀公園。

  • 業主期待接待中心有著氣派外觀,設計師利用弱化和堆疊的方式,讓量體具藝術性,也能更適切地融入環境。

  • 將銷售機能拉至2樓,下層保留原有綠帶的穿越路徑。景觀部分則邀請太研設計的吳書原設計師共同合作。

  • 玻璃磚的運用令建物有了輕盈感受。自傳統紅磚研發而成的玻璃磚,也象徵著永康街區的歷史與新生。

  • 建築外立面以白色矽酸鈣板與塗料為主要材料,再結合玻璃磚、仿水磨石磚材、白色烤玻、油漆等元素。

  • 1樓空間。原先設定為活動空間,後因疫情關係,改為接待處。

  • 2樓規劃了暗房室暨模型展示區、4間包廂、兩間樣品屋與辦公區,大面積的落地玻璃有助於引景入內。

  • 獨立空中花園成為造訪者的視覺焦點,削弱狹窄棟距所帶來的拘謹感。

  • 傍晚時分。玻璃磚柱的內部燈源,暈染出恬靜氣息,極具韻味。

  • 1樓平面圖。

  • 2樓平面圖。

永康麗莊

域研近相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康智凱 李俊平

  • 設 計 者」域研近相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康智凱 李俊平

  • 參 與 者」高巧穎 沈千琪

  • 攝 影 者」朱逸文 李宜璁

  • 空間性質」接待中心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玻璃磚、矽酸鈣板、磁磚、烤漆玻璃、礦物塗料、鐵件

  • 面 積」263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長期透過旅行與觀察,去探尋生活與美學的本質,並且透過不斷的空間實驗,建構出不同於一般專業者對於空間與未來的想像,公司亦長期專注於接待中心與樣品屋的設計領域,將建築、室內、軟裝與文化藝術等範疇,整合運用於設計策略之中。

  • 屢獲國際獎項,如台灣室內設計大獎、IAI亞太設計雙年獎、台北設計獎、金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大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日本Good Design 設計大賞等。

「建築,是一首迂迴的詩」。對康智凱設計師而言,《永康麗莊》這個接待中心,是他對建築的概念履行,更隱含他對美好社會的想望,房屋銷售行為在台灣已屢見不鮮,我們應當將目光轉移,深刻探討銷售過程所留下的新印記,抑或是予人的新想像。
 

爬梳環境故事,寫下永恆回憶

本案坐落於台北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永康商圈,現址更是前些日子造成轟動的全球第六面GUCCI Art Wall藝術牆所在地,以及一棵被列管保護、樹齡約80年的大葉麵包果樹,由於基地已整合近十年,設計師實地考察時,發現此處儼然成為周遭鄰里生活圈密不可分的帶狀公園,這個街區就彷彿是永康街的縮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平凡的生活面貌,卻也有著眾多時尚元素,公園、綠樹亦隨處可見,考量到基地的外在環境有著十分強烈的識別度,接待中心的建物形體該如何與環境對話,或是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遂成為設計團隊非常重要的課題。

坊間常見的接待中心,習慣圍塑出專屬界線,盡量減弱與周遭街景的關係,藉此營造私密尊貴之感;不過,康智凱反其道而行,他認為銷售階段應保留里民習以為常的生活軌跡,即便接待中心僅短暫存在,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希望透過建築闡述設計師對社會的觀察跟關懷,讓這段美好時光,成為永恆的記憶。
 
綜觀整體建築配置,入口特地移至側邊,創造較為隱密的動線,而停車則盡可能整合於一角,除上述基本需求外,其餘銷售機能大多拉至2樓,1樓保留了原有綠帶的穿越路徑,企圖讓里民的生活紋理豐厚基地的層次,而建物量體懸空後,下方會形成多重落柱的情況,景觀遂依著結構進行延展。

植栽部分邀請太研設計的吳書原景觀設計師共同合作,他以「小隱於野,大隱於市」的概念切入,在喧囂的城市中感受自然,植栽是烘托氣氛的重要手段,整體用一條單向的流線以及混植植栽的配置手法,以獨特方式將建築和花園串聯起來,完整了景觀序列。外觀則以業主期望的「氣勢」作為基準,擷取美術館方盒子的淨白意象,再將周圍景致抽象化,相互融合後再行解構,錯落的語彙賦予這座淨白莊園更具生命力的形體;內院則以大葉麵包果樹為主軸,藉此吸引造訪者的視線,弱化狹隘棟距所帶來的侷促感。
 

賦予傳統材料全新的面貌

如何在開放下層的花園之餘,依舊雕琢出接待中心的精品氛圍?康智凱從「選材」著手。他回想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旅行時,參觀由知名建築事務所MVRDV打造的品牌旗艦店所感受到的悸動,傳統紅磚與玻璃磚的相遇,碰撞出一股新舊合一的衝突,卻又協調優美,於是,此次遂以玻璃磚形塑接待中心的外立面,俗話說:「數大便是美」,大量玻璃磚構建出獨特風情,與景觀綠意交織出水晶森林之意象。

設計師進一步說明,磚塊雖為傳統材料,但透過再製即可創造截然不同的型態,同時也象徵著永康街區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脈絡,時至今日更有著嶄新的新面貌。玻璃磚被交錯虛實地安排,使建築隱身,外觀的白色調主要利用矽酸鈣板與摻入不同礦物成分的塗料,在光澤照射下會呈現不同效果,好似窯變磚般,捎來豐富的視覺層次。
 
知名建築師馬克.威格利(Mark Wigley)曾說:「即便是建築環境內微小的改變,也能激發出其對美好社會的強烈願望」,康智凱認為,這個案子對他來說,不僅是一棟接待中心,而是一種對建築的浪漫實踐,是努力尋求自我突破與美好價值的旅程,他用設計敘事,替社會留下更多蘊含深意的作品。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