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46

  • 售票處,以白色石材圓柱塑造穩定視覺。

  • 不同跨度、曲度的弧形從天花板延伸至地面。

  • 以弧形勾勒出檯面、座位等機能。

  • 整理空調管道,提高視覺高度。

  • 多處運用圓點、弧形元素。

  • 影廳內以簡單的弧形線條串聯壁面及天花板。

  • 走道維持藍白相間的色彩變化。

  • 漸變的玻璃形似雲霧飄渺。

  • 以開放思維設計公共衛生間。

  • 女廁前設置休息區,方便女性等候及整理儀容。

壹正企劃|羅靈傑 龍慧祺/深圳新天影城三期

漂浮於藍天白雲之上的電影院

  • 設 計 者」 壹正企劃 / 羅靈傑 龍慧祺

  • 參 與 者」 吳志樂

  • 攝 影 者」 雷壇壇建築攝影

  • 空間性質」電影院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鋁合金材質、石材

  • 面 積」1684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壹正企劃 / 羅靈傑 龍慧祺

  • 壹正企劃是一家總部於香港的室內設計公司,成立於 2004 年,由羅靈傑和龍慧祺共同組成。團隊設計了各種專案,包括電影院和其他場所,如餐廳、零售店、會所、銷售辦事處和商業辦公室。One Plus 設計的每個專案都必須是以主題主導,設計師會搜索與專案相匹配的主題,並嘗試將相關元素納入每個細節。公司的目標是超越先前設計的專案,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在過去的 18 年中,One Plus 在全球範圍內已超過 800 項國際室內設計獎項。

以主題式的影城空間設計出名,壹正企劃的作品每每皆給予入場的民眾嶄新且獨一無二的驚豔,使電影院本身亦成為觀影體驗的一部分,提供全身心的享受。本次為第二度與深圳新天影城合作,2018 年時以「虛擬」概念為業主設計了大獲好評的影城空間,俐落的藍色縱橫線條仿擬設計師最常使用的 3D 繪圖程式,比喻電影將虛擬帶入現實的能力。3 年後,壹正團隊以同樣創新的理念,為新天影城打造另一件顛覆想像之作。提取品牌名稱中的天空意象,自「藍天白雲」發想,由圓弧線條串連成奇幻場景,並結合不同功能場域,使每個獨立的區塊在統一主軸下發展出各自特色。
 

連綿雲頂

設計師將白雲簡化為圓弧線條,自天花垂掛而下的型態又比擬老式電影上映時,兩側帷幕緩緩拉開的過程,帶給人電影正要開始播放的期待感,層層疊疊形成一段段曲面形狀,因此於大廳中可見到不同跨度與曲度的弧形錯落有致地排列,產生豐富的變化,雙層片狀的鋁合金結構除了方便彎曲造型,也使弧形呈現更輕盈的視覺,彷彿雲朵漂浮於天空中一般。

全案皆以藍白色系的圓弧層板貫串,將曲面自頂部延伸至地面,自然形成售票櫃台、咖啡吧台及座位等機能,弧形櫃台特意選擇白色石材,使穩重的量體與漂浮的天花裝飾形成輕重對比,給予人安定感受。此外,空間中廣泛運用半透明的材質,如透明 LED 弧形螢幕及漸層的玻璃、鏡子等,藉由材質塑造輕盈體感,使人感受如同身處雲端之中。
 
為了充分展現頂部曲面造型,設計師特別重新調整大廳的空調管道,將其隱身於混凝土結構之中,使視覺高度盡可能貼近室內淨高,提供線條伸展的餘裕,產生更豐富有趣的可能性。進入走道動線,藍白相間的拼貼圖樣延續整體設計主軸,壁面兩側的弧面造型順著牆身向上延伸。設計師捨棄傳統將機具全數封閉於假天花板之上的作法,減少高度被壓縮的可能,改以金屬板修飾、隱藏,使設備管徑成為設計的一部分,雖然需要事先準確測量出廊道內管道尺寸,且增加施工難度,但最大化保留了空間高度,走進廊道時彷彿走入雲朵內部一般。
 

造型結合機能

對於壹正團隊而言,設計感與實用機能的結合僅為基本,他們更善於將主題融貫至各個空間及細節中,如考量觀影需求,影廳內部將弧面金屬板簡化為大小不一的圓弧線條,貫穿牆身及天花,使用線形燈具及藍色吸音材質勾勒出空間立體感;影城主打的巨幕廳內則以波點組合成一整面牆身和天花的圓形,同樣選擇藍色吸音材質,藉由凹凸對比使圖案產生陰影,增添造型立體感,並避免空間產生回音,兼顧影廳的聲響最佳體驗。

此外,新天影城更增設別具一格的 VIP 休息室及紅酒吧,延續藍白相間色彩及設計主軸,選擇使用更深沉的色調和石材強調尊貴及質感,大小不一的圓片穿插堆疊出強烈個性,地坪亦選擇定制的弧形線條地毯,令不同的圓弧形狀在空間中彼此呼應、碰撞。
 
而最細微的公共衛生間,設計師也不遺漏,有別於傳統對於廁間的想像大多偏向私人、隱密性質,此作以開放空間的思維設計,在女廁中規劃了圓弧形的休息區,方便女性在寬敞舒適的場所中等候親友或整理儀容,前方以弧形漸層玻璃屏風維護隱私,同時漸變的圖樣形似蒸騰的雲霧,給予人輕盈的視覺感受。男廁亦設計為向天花開放的弧形,使不同的弧面在空間中交錯形成半開放的區域。設計師分享,本次設計著重於造型與機能的結合,不僅完整呈現弧面的視覺效果,更充分考量空間屬性及需求,提供顧客於娛樂體驗及視覺上的雙重滿足。



撰文」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