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58

  • 選用原始、樸實、不過度雕琢與裝飾的材質作為基底,用粗獷質感營造出曠野風景,再以虛實交錯的光點亮氛圍。

  • 外玄關擺放了法國藝術家帕斯卡.多比斯(Pascal Dombis)的〈Post-Digital Surface 後數位介面〉。

  • 玄關透過展示平台與藝術裝置,打造抽象的屏風。

  • 鍍鈦天花板,創造虛實交錯的視覺效果。

  • 鍍鈦天花板,創造虛實交錯的視覺效果。

  • 多向沙發,創造不同的談話形式。

  • 多向沙發,創造不同的談話形式。

  • 主臥室,床頭背牆選用透光石,呼應曠野意象。

  • 主臥更衣室。

  • 主臥衛浴,串連多功能室。

  • 多功能室規劃在主臥室與客廳之間,不僅可以作為公領域的延伸,同時也能串連主臥室,作為男女主人專屬的私人空間。

  • 廊道,規劃了書櫃和閱讀座位,豐富空間機能。

  • 透光石呈現由內而外發光的量體,用光帶出寧靜又愜意的氛圍。

  • 餐廳藉燈飾照明營造出夜晚情境。

  • 客衛,使用粗獷的石材、原木的切割面呈現。

  • 次臥,選用帶有曠野植物的圖騰壁紙,增添童趣氛圍。

  • 次臥衛浴,樂高元素活潑空間語彙。

  • 臥室,以綠色呼應窗外的風景。

  • 臥室衛浴,破碎的石材紋理呼應曠野的氣息。

  • 平面圖。

城市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陳連武 / 曠野的光

心處曠野的居家境地

  • 設 計 者」城市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 陳連武

  • 參 與 者」毛巧萍 翁郁娟 張逸欣 杜品萱

  • 攝 影 者」沈仲達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木皮、石材、鏽鐵、鍍鈦、水泥

  • 面 積」150 坪

  • 畢業於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系,後赴美國紐約進修,養成其獨樹一格的設計風貌。為得獎經歷涵括全球四大設計獎的台灣室內設計師。

  • 於1999 年成立城市設計,以追求創新設計為目標,擅長在空間融入藝術,提升整體設計層次,提倡「後風格主義」,主張設計不該被風格所侷限,而是挑戰創意,顛覆已發展的形式與思維,並致力於將美學帶入日常生活。

陳連武設計師說道,此次的設計發想是從屋主的信仰出發,他在翻閱聖經時受“And I will also be your light in the wilderness; and I will prepare the way before you.”這段文字的啟發,決定提煉聖經經文中的意涵,以曠野的光為主軸展開。曠野中的光不僅彌足珍貴,還帶有啟發性與一股讓人安定、安穩的力量;因此,空間選用原始、樸實、不過度雕琢與裝飾的材質作為基底,用粗獷質感營造出曠野風景,再以虛實交錯的光點亮氛圍,打造一處讓屋主一家人「身處城市,心處曠野」的居家場域。


日與夜,光的流動

居住者為一對夫妻與四個小孩,如何滿足一家六口的生活需求,創造既親密卻又能保有各自隱私空間,是此次設計的一大挑戰。設計師透過兩個出入口,開創出兩條動線,再利用基地的開窗條件,營造出白天的光與夜晚的光兩種相異氛圍,藉此帶出光的流動感與時間性。

第一條動線進入主要的公共空間。設計師以「光盒子」為概念,引入白天的光,打造一個明亮又清新的場域;客廳沿著L型窗景規劃,兩座帶有厚實底座的沙發猶如曠野中隨處可見的巨大石塊,沈穩又靜謐的被擺放在空間中,布置在四周的吊燈如紛飛的稻草般,用形體張力為沈寂的視覺增添喧囂的律動感。除了轉化曠野中的自然景象,設計師也藉由建築結構的表現,展現出穩固的力量;不是遮掩覆蓋,也不是直接裸裎,而是將樑柱以清水混凝土包裹、H型鋼構則覆蓋上一層金屬板,用另類手法再次突顯建築的原始面貌。此處除了連接客廳,還規劃了主臥室和一間多功能室;將多功能室設置在主臥室與客廳之間,不僅可以作為公領域的延伸,同時也能串連主臥室,作為男女主人專屬的私人空間。

另一條動線則是專屬於家人的私密通道,連接餐廚空間與孩子們的臥房。作為一家人主要的生活場域,用層層圍塑的包覆感,讓互動更為頻繁、情感交流更為緊密。不同於客廳的日光普照,此處藉燈飾照明營造出夜晚情境,翻轉從外向內照射的光,以透光石呈現由內而外發光的量體,用光帶出寧靜又愜意的氛圍;餐廚吧台還轉化了大自然的物理現象,用堆疊造型仿造石板的層積紋理,藉更為豐富的色彩與材質,活絡生活節奏。雖然兩條動線劃分了空間,但兩者之間卻藉由位於中央的廊道,巧妙的串連在一起。



藝術帶出的光亮

陳連武設計師說道,此案中的光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實體的光,從窗外的日光、天花板的照明、吊燈等各式燈飾都是具象的光照;第二個則是虛像的光,選配以光為主題的藝術創作置入空間,帶出光的精神意象。

外玄關擺放了法國藝術家帕斯卡.多比斯(Pascal Dombis)的〈Post-Digital Surface 後數位介面〉,此作品會隨觀者的移動而不斷變化,讓居住者在回家的過程中藉由視覺上的驚奇,感受到生活的無常變化。主入口則以德國藝術家Hans Kotter的〈Colour Code〉指引入門動線,藝術家以光作為創作主軸,探討光線、色溫、彩度與空間營造的關係。客廳懸掛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的〈無題_黃白〉作為視覺端景,不同於以往藝術家的創作風格,以刮除油彩的方式取代層層厚疊的手法,創作出帶有大量白色色彩的畫作,闡述他必須讓光進來的心境變化。

私領域則選用尺度較小的藝術作品呼應空間調性。在動線的交匯處擺放德國藝克里斯蒂安.格琳術家(Christiane Grimm)的〈Smaragd〉,這是一幅運用光柵片加上底部特殊發光顏料等複合媒材,創造出光影互動性的作品;通往客廁的走道則取錄像雕塑藝術家馬克(Marck)〈gegenstorm〉中的水流意象,指引動線。設計師表示,曠野看似一片沈寂,實則是十分喧囂嘈雜的,只是因為過於開闊的視野讓這些躁動顯得微不足道,所以他將居家空間塑造成一個類藝廊場域,藉由藝術增添活潑氣息。


採訪」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