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63

  • 建物擁有三面採光的優勢,盡享充沛採光;透過紗簾可彈性轉換光線角度並兼顧視線的開闊或遮掩。

  • 凸出於建築線的空間被規劃為臥榻,成為業主閱覽、欣賞城市景致的一方天地。側邊的喬木也深化了空間的自然感。

  • 全作以樸實、低調的材料和色調構築;牆面及天花板除了木皮及實木格柵外,皆使用米色礦物漆。

  • 減少直射的嵌燈,改以間接照明、窗紗下方的條燈、吊燈等形式,製造出寧靜深遠的氣氛。

  • 利用開放式手法布局平面,簡化複雜的造型,令居者獲得全然放鬆。

  • 地坪採用傳統磨石子工法,並利用銅線進行線條分割。

  • 煙燻後的木質材料藉由鋼刷手法保留毛細孔,捎來溫潤感受。

  • 緊鄰主臥室的半開放書房滿足業主的閱讀興趣。

  • 以滑門創造書房的環形動線,讓氣流、光線與居者的行進都更為順暢。

  • 書房、主臥皆沿窗安排,將過道視為空間的一部分;拉門門片串起公私領域,卻也保有十足隱私性。

  • 主臥室一隅。

  • 主臥衛浴。

  • 平面圖。

張媺媺工作室(大觀空間設計)|張媺媺 / 梔子花

富有可能性的雅致宅邸

  • 設 計 者」張媺媺工作室(大觀空間設計) / 張媺媺

  • 參 與 者」鄭如言

  • 攝 影 者」墨田工作室 / 吳啟民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磨石子、礦物漆、木皮、手打岩

  • 面 積」33坪

  • 多年前在書本裡看見一句話:「詩人說,玫瑰不是詩,玫瑰的香味才是。」 視覺香味難言傳,是種感受,沒有理論,純粹來自於靈魂。如何傳達空間的玫瑰香味,成為團隊的設計工作中,最深沉的思考與講究……。

  • 重要得獎紀錄:2015年台灣TID Award複層住宅、2019德國iF Award-坤山接待中心

《梔子花》一案坐落於台中單元二重劃區,為低密度住宅區,因地理位置鄰近七期,可咫尺享受繁華,卻同時坐擁寧靜。張媺媺設計師表示,目前建物四周皆為空地,尚無其他緊鄰的大樓,基地的三面採光使室內光線充足且具活力,而面向南邊的大面積玻璃幃幕更使居住者的視線可遠眺高鐵軌道與快速道路,可謂將城市景致盡收眼底。
 
正值適婚年紀的業主,在預售屋階段即找上設計團隊討論平面規劃,考量生活習慣與日後需求,提出將原先建商規劃的三房改為兩房,並擴大公共空間的開敞度。人生有著無窮的可能,也有著豐富變化,可能會從單身邁向結婚生子,家族成員亦可能增加;滿足10至15年的生活藍圖是團隊擘劃此案的主要思考,期待在不同階段陪伴業主追尋更美好的未來。
 


臥榻鏈結內與外

業主性喜閱讀及感受綠意植栽的療癒,是位性格樸實內斂的優雅女性,她希望住宅中能夠有一處安靜的閱覽區域,讓她閒暇時能時刻沉浸於文字,同時也提出對收納機能的重視。對此,針對整體平面布局,除兩間私領域的臥室外,更規劃了一間緊鄰主臥室的半開放式書房,擷取木格柵特性,半穿透的區劃空間,創造隱約的延伸感之餘,也兼具區域的獨立性跟互動性;除了書房的安排,亦於客廳的大面窗景前圍塑出一個悠閒看書的角落。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道,由於此區塊剛好凸出於建築線約100公分,十分適合臥榻型態,或坐或臥毫無拘束,不論是白天的飽滿光線抑或是夜晚的城市燈火,皆是空間最奢華的背景、是無聲卻華麗的視覺饗宴,成為業主最常停留的一隅;位於高樓層的基地更宛如一處繁囂世界中的世外桃源,促使設計師於臥榻旁植入一顆小喬木,願生活能因一株自然植物的陪伴,而感受到安定及愉悅。
 


空間與環境的相輔相成

「以人為本」的理念亦被團隊所重視,人是空間的主角,而居所則是生活品味的演繹,行為模式的展現、場域的尺度整合皆為設計的核心脈絡,企圖以開放手法關注氣息的流動,再輔佐上氛圍、質感、功能等面向,描繪出沉穩含蓄的空間畫面,踏入其中能達到心緒沉澱的境界。
 
全作未有複雜格局,而是著重於化繁為簡,構築具留白餘裕、律動感的生活容器,設計者善用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優勢,將串接書房、主臥的路徑依循玻璃帷幕而規劃,弱化走道的封閉感,模糊廊道和機能場域的分界,使兩者巧妙融合,在敞亮天光下悠然自得,盡享美好日常。半開放式書房的兩向出入口形塑出公區的環形動線,不僅帶來更為流暢的體驗,也顧及隱私、採光及通風;主臥房的門片特別以拉門形式呈現,猶如活動牆面般,保有建物特質,突顯南面的通透窗景,同時避免有形隔間阻斷室內線與面的連結。
 


玩轉傳統與現代,創造樸實意蘊

全案回歸本質,以簡潔溫潤的設計美學,營造樸素簡單的生活況味,透過材料簡化及摒棄繁雜造型去蕪存菁,使人回到家能卸下所有情緒和防衛,浸淫於專屬且獨有的綠洲,減低外界快節奏所造成的緊張壓力。

有鑑於此,「樸質」與「現代」是貫穿室內的兩大韻味,以大範圍的木質構築自然溫潤的效果,表面的鋼刷處理使木材保有適度毛細孔,經煙燻的木皮則改變了它的原有色彩,搭配上染色後的藤編,強化空間的純樸意象。除了木材外,其餘語彙也盡可能選擇平光面材,全室地坪則使用傳統磨石子工法,重新調配配方並利用銅線作出分割線條;浴室牆面則為貝殼砂的刷石子,這些都是早期台灣家庭很常出現的元素,設計師以現代美學賦予它們全新風貌。
 
米色礦物漆替全室打底,鋪陳和煦感受,家具軟件則以大地色系與米灰白相融,有意識地將色彩控制於低限;在自然光影的移動下,書房的木格柵展現出時間的軌跡,而玻璃帷幕所使用的白色蘿美雅紗簾可因應居住者所需的採光強弱、視線穿透或屏蔽等彈性調整。《梔子花》一案藉由純粹調性探究空間本質,在材質和色調的巧妙平衡下,打造一座自然且減壓的居所。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