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邵唯晏 │ ​2009年TID Award「新銳設計師獎」得主

 "設計師是結合洞察力和整合力於一身的美學實踐家。" 

邵唯晏活躍於設計界、學術界和藝術界,承襲當代非線性的思維脈絡,前瞻的思考和作品引起各界的關注,過去媒體稱「野蠻80後」,現稱為「超智人」。他主持國內外幾家設計公司,在國際上獲獎無數。設計上強調實務與調研的相輔相成,在交大攻讀博士時就已榮獲傑出校友榮譽。曾受邀法國 INNODESIGN PRIZE評審,並於威尼斯雙年展策展,受到Itsliquid和Domous的關注報導。2022年也擔任台北城市博覽會之區策展人,並著有《當代建築逆襲》、《設計.未來.超智人》、《玩物尚志》。以設計思維為發展核心的多元身份,在角色變換的過程中建構出自我的設計論述。


 


1.您參加TID Award競賽的初衷?獲得「新銳設計獎」帶來的轉變?

2007年末我從安藤忠雄事務所實習回來,便開始了獨立開業和攻讀博士班的雙重身分,當時台灣還沒有太多空間設計相關的競賽,最初得知TID Award時,正好手上有幾個在概念、美學和完整度上都有不錯呈現的作品,於是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報名參賽。希望能在台灣找到一個可以表達設計想法的平台,檢視這些實際落實後的作品究竟做得好不好?能否在專業領域獲得迴響?本著這樣的初心,我參與了首屆TID Award競賽。2009年,我以《國民黨黨史館》獲選新銳設計師獎,得獎對我的影響可分成對內及對外兩個層次。對內來說,獲獎讓我對於從建築跨界到室內設計領域的T型發展更有信心;對外來說,讓我在那段時間得到許多媒體的關注,從而提升了知名度。


邵唯晏獲得「新銳設計獎」的作品《國民黨黨史館》。顛覆傳統思維,以「傾聽」為概念,塑造「放低身段、傾聽人民」的理念。



2.從業至今,您如何保持對室內設計的熱情?

室內設計相較入行門檻較低,從業者相較其他設計領域也來的多樣,因而形塑了一個極競爭的環境。2010年我以《樹下》獲得TID金獎,記得當時終審的吳光庭老師曾表示,這個作品將數位設計的思維和操作從建築帶入室內領域,在台灣形成一個跨領域的表率。這個評價對我日後影響深遠,藉由將跨域理念帶入室內設計圈,為產業激發新的可能性,並發展成操作設計專案時的一套完整論述。保持跨領域思維,引入其他領域和學科的思考進行輔助,成為我從事設計工作的一項重要方法學,透過項目在尺度、類型與設計歷程的多樣性,持續保有跨領域知識與資訊的廣泛攝取,創作出與時俱進的空間作品,是我與團隊保持熱情的關鍵所在。
 


3.現今,對設計職涯的展望與期許?

從最初的一人工作室開業迄今,我已經在設計圈打滾了十多年,這個世界運轉的速度很快,檢視2023年當下後時代的生活方式、技術、思維等層面都有大幅度的躍進。空間作為回應人類文明進程的載體,在設計上也應有所突破,在這個思考脈絡之下,我除了期許未來能持續執業,同時也能保有與時俱進的2I能力:洞見(Insight)與整合(Integration)。在室內設計圈持續誘發新聲音、注入全新的設計、工法、材料,並保持對產業一定的敏感度及熱忱,並將其匯整成系統性的文本和論述,持續在出書的道路上走下去。


近期代表作《大地眺望台》。設計強調讓人與周遭景致維持開放式交流,室內則塑造與自然共生的環境。
 

4.對於有志從事空間設計的後進,您的建議?

從2009年榮獲TID新銳設計獎以來,已過了14個年頭。回顧自己的從業經歷,我始終認為設計是一個沒有邊界、不存在標準答案的產業類別,它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要做到與時俱進!要能持續利用跨領域的思維和能量,讓不同專業的訊息、知識、技術碰撞出新火花,這也是我和竹工凡木團隊的核心價值!最後二句話送給後進的朋友們:「知識的交互決定你的創造能力, 認知的維度決定你的進化深度。」,共勉之。

資料及圖片提供」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採訪」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