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家尋旅30座經典當代前衛建築》

《室內》在因緣際會下曾兩次採訪謝宗哲老師,第一次是2019年誠品講堂與老師共同策劃的「建築家的三十歲年代」講堂,邀請建築領域9位風格殊異的對談者,多方面探討台灣當代建築風景,並期待能給予人們更加遠闊的建築視野及想像,並藉此耕耘出更合適於建築未來發展的沃土。

第二次是2020年老師出版《HO!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他將個人在歷經十數年、一點一滴閱讀並現場體驗SANAA建築的「私人建築學習札記」撰寫成書,與大眾分享。


我要抽書!即刻前往


《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家尋旅30座經典當代前衛建築》

謝宗哲是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曾任亞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交大建築所、東海建築系、中原建築系等建築名門,現任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代表的他,作為建築旅人/詠者,將帶領讀者用「散步」的方式探索台灣建築。


從散步開始

謝宗哲在前言中提到,因疫情的影響,從2020年以來「散步」成為他生活中的嶄新日常。讓他重新用「慢」的方式,重新觀看我們身邊的建築。

他認為,建築是承載、支持人們生活的容器與場域,也是身體近旁的親密存在,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生活本身……。然而建築家伊東豊雄卻思索著,「建築究竟能夠做到什麼?建築究竟還有什麼可能性?」或許建築從來都不是萬能,也無法拯救世界,但自不同的角度出發來參與建築、思考建築,或許就可以成為一場尋求救贖與自由的希望之旅,並讓建築作為生命旅途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浪漫與情懷。


 “當「散步」成生活中的嶄新日常,在刻意的「慢」裡重新凝視探索,無論經典抑或是正進行中的近代,一直陪伴在你我身邊的「建築」。 ” 

本書沒有建築學者的長篇論述,而是透過圖像式敘事、吸引人的片語並搭配上實用資訊,希望能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帶給讀者片刻短暫的喘息時光。

從時代雜誌2021年全球最佳百大地方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2023年台中最令人期待的新公共建築──台中綠美圖、安藤在台灣的第一座美術館建築──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以及帶有視覺性震撼的地景式山丘的桃園市立美術館,帶大家探訪近十年不容錯過的經典建築作品。


精彩內容搶先看
將建築師與業主的腦波測出來,進一步轉化成曲線作為參數以構成有機形狀
緣宿

Info/緣宿

地      址: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45之3號
電      話:06-9260302
營業時間:每日9:00-21:00
官      網:https://www.enishiresortvillatw.com/


宛如玄武岩肌理的清水混凝土、在峽谷中穴居般的空間、反映澎湖風土條件的內聚式性格、屬於澎湖的自然系建築

建築詠者觀點


每次前往澎湖,總有著一份難以言喻的療癒感。構成澎湖的主要空間核心所在,是由數十座島嶼環繞著內海,即「外婆的澎湖灣」,然後隨著各島嶼、沿著這個海灣蔓延散布著先人移民開墾下所形成的有機村落。村落的房子大多數是傳統平房與二層樓高左右的方盒子混凝土建築,雖然難稱華美但非常有味道。因著離散式的配置而有著低密度的開闊感,只要走到屋頂上就可以輕易地望見海的遼闊。最具特色的建築元素是用珊瑚礁遺跡的咾咕石所構築出的圍牆,在遮蔽保護家家戶戶得以自給自足之農作物的同時,也為住家擋掉些許冬季裡嚴峻的東北季風。澎湖的生活隨季節而在天氣上有著急遽的變化,可以說是一種與自然環境同居的狀態,也因此是個深受海洋資源恩賜的所在,不同的季節與時令都能嘗到最鮮活且鮮甜的海產,感受到有別於農耕社會的另一種富庶。



關於這棟即將在澎湖湖西鄉隘門的新建築,日本建築師前田紀貞一開始主張本次的設計應該跳脫過去獨斷的黑盒子式設計手法,而透過採集腦波的方式,試圖將潛藏於腦海深層的潛意識萃取出來,讓長時間以來已經被淡忘的或未能顯現出來的記憶,能夠以某種形式作為設計表現的元素。用比較專業的說法就是「Algorithm(設計演算法)」的應用,將建築師前田與業主劉姐的腦波測出後,進一步將高高低低帶有鋸齒狀的波形轉化成相對平緩的曲線,作為中庭開口形狀及室內樓板高低變化的參數以構成有機的形狀。建築軀體本身的高低起伏及曲折就這樣直接形成整棟建築物的樓板,然後再根據各個局部場所的特性做出空間配置,創造好幾個截然不同而各自擁有其室內景致的房間單元:有的宛如穴居的狀態給予人一份受包圍與保護的安堵感;有的是在不同高層下的活動,猶如居住在土丘上的閣樓。而樓板的局部變化也衍生成可以坐下來的矮凳、成為可閱讀的桌子或可置放家具的櫥櫃,彷彿深入自然的地貌中,並從那裡頭體會原本是生活在洞窟或狹縫裡的生物才能享受的空間感受。



在配合澎湖夏天炙熱陽光的酷晒與冬季含高鹽分之東北季風的強烈吹拂、侵襲的氣候條件,這棟位於隘門沙灘附近的海邊民宿/設計旅店在外觀上與一般的海邊度假村有著很大的不同,主要的開口設在建築物的內部(採光中庭),採取相對封閉的最低限開口,以創造出帶有具封閉性或防禦性的、密實的建築立面。在材質上,前田從台灣最普遍使用的棧板模澆製出的混凝土中發現一份帶有原始質樸粗獷,並蘊涵著日本侘寂美學的韻味,因此決定直接用未裝修的混凝土表面來呈現這棟建築物。有趣的是,在最後成果的呈現上,竟意外地喚醒了潛藏於土地之中的靈魂,展現出宛若澎湖原始天然玄武岩地景的質感,成為一座如峽谷般但內裡有著崎嶇高低不平地表的洞窟般建築。



我試著將這樣的建築稱之為「極致的自然系」。來自於蘊藏在潛意識腦波的交織與設計的操作下,加上長達5年的緻密施工過程,讓這棟建築創造出前所未見的室內有機地景與氛圍。除了早已成為熱愛建築的人們爭相拜訪見學的聖地之外,同時似乎也喚醒了潛藏於澎湖這塊土地之中的靈魂,使新世代的民宿經營者願意告別過去那種複製他國風情意象的廉價作法,而開始有了新的動向,長出那些意識澎湖自然地景而與其共生的建築佳作。


資料及圖片提供」創意市集出版
編輯」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