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設計見問|調味

撰文及圖片提供」郭宗翰

2021年的夏季,由於新冠疫情嚴竣,讓所有人過了幾乎與往昔完全不同的防疫日常,我也在這段時間裡居家工作,幾乎每天為自己做早餐。一開始的前兩週,因爲生活步調尚在調適,早上匆匆忙忙下總是快速做個簡單的蛋捲當早餐,即使烹調過程中添加些許食材與調味,但美味總是不如預期。兩週過去了,漸漸適應整個上午的居家工作步調後,製作早餐的過程變得從容許多,但我依然納悶:為何只是做個簡單的蛋捲,美味卻總是未達滿意?思考過後我發現,食物的美味與否,取決於從冰箱取出的第一樣食材。   首先,在匆忙時我總是隨手取用大小懸殊的雞蛋,沒有仔細清洗外殼,由於當下情緒急躁,早早就開火預熱平底煎鍋,看著油溫變得過熱,當下心情逐漸煩躁,蛋液因攪拌不均所以色澤混濁,煎製過程裡蛋層還未成型就急於翻動,時間與火候都拿捏不當,種種細節的疏漏,即使加入了松露、干貝等美味食材,或是誘人的香料,最終成果依舊差強人意;這一切,都是因爲我在初始環節就已經錯失了製作美味蛋捲的重要因素,沒有按部就班的掌握全局所致。基於上述思考基點,我開始逐一修正每個製作環節,像是備料時要重視量的平衡,讓受熱程度容易掌握、事先細心清潔蛋殼避免異物摻入、掌握打蛋時的力道與技巧,讓蛋捲色澤與口感更加細緻、待一切就緒後再從容地將油注入鍋內整平、開火,直到油溫適當時將蛋液均勻倒入鍋內(適當的油溫能讓受熱更平均,使蛋捲表面能有些微焦香,內部保有濕潤),最後專注的觀察、等待,翻捲第一層薄薄的蛋層,接著第二層、第三層捲疊,耐心的完成每項步驟後,即使蛋捲只是加入少許鹽巴也能有份單純的美味,可以從中品嚐到蛋香與誘人鍋氣。 烹飪過程的每個細節都是調味的一環,都應該細心以待。創造美食的訣竅取決於食材的均勻、節奏的掌握,烹製過程的步驟與細節都不能輕率省略,烹飪者在當下的心境狀態也必須調整,這三者的加乘才是創造美味食物的關鍵,而非一味追求昂貴用料或是猛加調味。設計也是如此,一切成果的細節源頭,都來自於每個步驟的環環相扣,從最初基地環境勘察與客觀機能條件的整合,規劃空間旅程的區塊鋪陳,光與景的延續與攬入,將有機體的形態轉化成立面連結,甚至把使用者的期望與特質融入,一切都左右了結局。設計的細部生成就如同食物調味過程,絕非只是單一動作或想法植入即可,它應該具備全觀視角、慎密計劃與嚴謹審視的過程,是一切都在精準與平衡的拿捏下所完成的得宜調配。  

Interior337

隨著季節的變化,時節來到了一年中第三個節令。秋,心境上常有種惆悵的感覺,然生理上漸漸擺脫夏季的炙熱,秋高氣爽的天候,倒是令人覺得舒適。在時節交替的過程中,有件商品的推出著實令人期待,那就是蘋果iPhone 13的發表。一個影響人類生活甚大的品牌,從其最初的機型到每次發表新品時,總能聚集媒體、大眾的熱切目光,一路走來令人驚嘆不已,而這樣力求簡約的產品,其背後的設計哲理及核心價值,或許能從天下文化出版的《賈伯斯傳》這本書中窺探一二。   賈伯斯最欣賞的設計哲理,據說是達文西說過的一句話:「簡約就是極致的細膩」,而這句話也道出了Apple的核心價值。話說1997年,賈伯斯重掌蘋果兵符不久,對主管進行了一次精神講話,其中包括了年方30,充滿敏銳熱情的設計部門負責人強納森.艾夫,他們對於追求純粹簡約、而非僅表象簡化的理念一拍即合,艾夫曾在設計部門中說明自己的設計理念:「簡約不只是一種視覺風格,也不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極簡或不散亂、不嘈雜,你必須深入發掘及掌握複雜的內涵。要創造出真正的簡約,必須走到非常深。比方說,如果你想要讓某件產品看不到一顆螺絲,結果可能做出一件極其迂迴而複雜的產品,比較好的方式是深入簡約的核心,徹底了解這件東西及它的製造方式」。 《賈伯斯傳》。天下文化出版。 必須真正了解一項產品的本質,才能去蕪存菁。這樣的論述,看似針對產品,然深入的探討,這是一種理念,或是說心靈深處的信念或信仰。賈伯斯曾告訴《財星》雜誌,「在多數人的字典裡,設計的定義就是外觀。但對我而言,設計的定義無遠弗屆,設計是任何人工製品的靈魂,它們以許多不同層次的外貌,來表達自己。」從上述賈伯斯和艾夫的兩段話中,道出了設計的真正涵義,尤其是在「簡約」這名詞上,或許,我們自以為的簡約設計,就如同賈伯斯所言,是那字典裡的多數人,一個只具形體外觀而毫無靈魂生命的設計。話到如此,或許有人認為產品設計和空間設計有所不同,其實它們有異曲同工之處。   Apple Store的落成,是核心價值的延伸表現。從行銷、零售、體驗到空間規劃,蘋果專賣店是個人理念的傳遞,以及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的完美結合,當賈伯斯提出這樣構想時,多數媒體都不看好,《彭博商業週刊》甚至發表一篇文章,作者文中斷言:「不出兩年他們就會關門歇業,並為這個錯誤付出痛苦而沉重的代價。」現在看來,這段言論是狠狠地被打臉了。   Apple信義A13。 Apple Store的簡約風格,和賈伯斯在設計產品中所提到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一脈相承。這句話是由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所提出,簡約不是一張白紙,反而是由無數的極致細節組成。如同密斯的另一句名言,「上帝隱藏在細節中(God is in the detail)」,Apple Store的成立,除了打破許多商業行為的規範及窠臼外,最令人激賞的是其整體的簡約呈現,而這些呈現則是透過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譬如,全透明的樓梯設計,其中的鈦金屬玻璃支架及多塊玻璃板壓製成一整片厚玻璃,強化承重,這樣的施工系統,是賈伯斯對樓梯的看法及落實,所提出的一種修正建議,1985年賈伯斯去了一趟義大利,對佛羅倫斯由灰色岩石所構成的人行道印象極其深刻,2002年他便對Apple Store原先的木質地板提出新的建議,這想法來自於佛羅倫斯的石材地板,團隊在成本及設計的考量下,提出其他替代方案,然而賈伯斯堅持原汁原味,藍灰色調的瑟琳娜砂岩質地細膩,來自佛羅倫斯外圍菲倫佐拉的卡松採石場,因賈伯斯對顏色、純度的要求,僅3%的選中率,再透過精準切割及編號,使紋理能完美銜接。置身於該空間中,腳踩著和佛羅倫斯系出同源的石材時,這價值已不僅侷限於石材本身,而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如同這座城市,流傳迄今。   細節有時不見得是有形的表達,更上一層樓的是無形的呈現,而這種無形或許稱為是信仰與理念。Apple Store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玻璃盒子,這項工程結合了工藝與科技的極致,2006年開幕時一面結構由18塊玻璃組成,到了2011年翻新時,修正為每面結構改由3塊玻璃組成,這意味著對玻璃工藝和運輸安裝的追求更加嚴苛。 Apple Fifth Avenue。©Apple 對賈伯斯而言,愈少絕對代表愈多,愈簡單也絕對代表愈美,就玻璃盒而言,元素愈少,更加簡潔,代表的也絕對是走在科技的尖端。從產品或是專賣店,不難看出他追求的境界,而這樣的空間中,百年木造器企業Ferzers的長桌,芬蘭國寶設計師的木椅及德國第一的ERCO照明等各種高級品牌的置入,使得整體架構更加完善,而這種架構的完整,是對於空間的細膩整合及顯現。   蘋果仍在繼續進化中,奉行簡約的核心價值精神依然屹立不搖。如同現任執行長庫克所言:「賈伯斯的精神永遠是蘋果的DNA」。這篇文章中我們引述《賈伯斯傳》的內容,延伸到設計的探討,而大家常用的簡約二字,是否真正瞭解它的涵義?或只是對字面上的膚淺解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或許找個空閒時刻閱讀這本書,對簡約一詞將會有不同見解或更加深入的看法,因為「上帝隱藏在細節中」。

Interior337

設計「憲」上|重設

撰文及圖片提供」何宗憲

人們常說人生就像舞台,而新媒體的出現,更讓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所「拍」的生命電影之中。在新時代裡,人們已經習慣利用手機鏡頭紀錄日常,讓我們與真實世界之間詭異地多了一重隔膜。 漸漸地,這部「生活電影」與當下的現實分割開來,生活表面上看似被完美保存下來,卻因為要記錄當下而無法投入參與!我們日常中最直接的欣賞、享受和感受,反而被忽視了。而拍攝出來的生活,往往經過篩選、修改和美化,不難發現真實世界的體驗跟新媒體所傳遞的畫面比較起來,會令「真實」顯得黯然失色。 設計以樸雅繪禪意。   互聯網非常方便,但就是這種「方便」加速了整個社會的速食過程。正因生活習慣的改變,大眾變得更直觀,會以表面所見來判斷一件物件的價值,對物質以外的內在意義變得陌生。感官刺激以各種形式不斷出現在藝術和設計的領域。 這時代的客戶往往只要求通過物質來判斷設計價值,而非精神或文化的層面。而設計師們也依照指示去做,不知不覺改變了自己設計的初衷。那麼一個已經越趨「醜陋」的社會,是否會以「醜陋」的設計相對呼應?我一直都相信,好的品味需要日常優良的文化浸淫,要是我們慢慢失去了有品質的生活經驗,還能扭轉這個局面嗎? M Gallery Hotel 美憬閣酒店。   在東方的世界,從古至今都有探討如何從物慾解放的哲學,除了中國的道家和佛教等,日本也深受禪的思想學說所影響,衍生出茶道和獨有的形態美。然而要把物質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必需對大自然心存敬畏和感激,以及內心精神的配合,才能發展出對「物」的形態美。   由於無法體會美的本質,現實中許多設計師只會照本宣科,製造出所謂的風格,所呈現出的審美觀只剩下軀殼。設計師要是能擺脫物質的執念,從而獲得自由,才能去追求設計的精神。當然這並不容易做到,畢竟設計師以「美」作為指標,對美學的吸引力是設計師直覺的工具,透過生活加強我們對美學的理解能力,才能令我們更能接觸美的真相。 就如柏拉圖所言,世界區分為「形式的」智慧世界及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日常生活經驗也不過是理想形式世界的不完美複製與反射而已。那些真正的形式是美麗、公平和完美的,並且無法改變,只有使用智力加以理解才能實現。 酒店享有天然溫泉和田園風光。   現今物質美麗的外表蓋過了作品的本質和人文意義的脈絡。我個人認為,「空間」不應該只是我們軀殼的收納,更應該是感觀的歸屬。最近我完成了一間溫泉酒店的設計,落實了自己的想法和內心的風景。 設計的目標是希望能讓每個遊客得到豐富的心靈體驗,於是我在這次設計中不刻意強調設計風格或東方文化,希望擺脫設計形式, 從場地吸取靈感,專注在體驗本身。過程中我還是理性的,為業主訴說他想聽的故事,但本質上我早就重設好心態去從事設計。我自過往泡温泉的經歷中分解出那些令我感動的部分,將關鍵處提煉為設計元素,自然而然地運用空間和場地的優勢。 在新時代的環境下,設計師應重新設定設計原有目的,以及所針對的功能,探討美學、美感能如何在日常上呈現,再配合「物」:空間、材料與質感之間關係,從而令其成為一種自我反射的結構。除了建構實體的物件外,最重要的設計是透過物件的本身,融入文化和象徵所形成的意義,令兩者相互配合。從這兩方面來看,我要學會如何客觀地去觀察這個「醜陋」的時代,同時以真誠去對待自己主觀的感受,去重新設置自己從事創作。  

Interior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