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25

  • 本案基地為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前身為老酒廠,具有特殊意義及身分。

  • 入口處位於基地中間,形塑出多樣化動線的可能。

  • 動線初始處展出作品以住家、較簡單的設計為主,引導觀眾逐漸深入。

  • 展場中央以照片牆作為劃分,留空的設計亦可隨意穿梭。

  • 照片下保留約1.8公尺的高度,讓人們可選擇貫串或者交岔等方式欣賞。

  • 設計師於此展出「大溪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計畫」與舊機械相呼應。

  • 於機械下方裝置紅色燈,襯托出機械,成為展場中的藝術品。

  • 兩件作品皆使用CLT木造結構,因此展台部分也使用CLT,方便觀眾體驗。

  • 作品「豐泰文教綠園區」以磚牆為特色,因此展台使用紅磚材質。

  • 基地有天窗,藉由日光形塑變化。

實構築

六九一點創創事業有限公司 / 劉克峰

  • 設計者」六九一點創創事業有限公司 / 劉克峰

  • 攝影者」原間影像工作室 / 朱逸文

  • 空間性質」展覽空間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3分落雨松積成材合板、國產柳杉、歐洲雲杉、國產實木角材松木、CLT板材、木構五金Sherpa、俄羅斯方塊造型積木白色展台

  • 面積」200坪

  • 項目年份」2020年

  •     

  • 六九一點創創事業有限公司 / 劉克峰

  •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建築與藝術工作者,最近作品展有2014北美館裝幀建築「Binding Architecture」,2014「自強牌愛國健康中心」個展,2015「島嶼製造 · 溢遊地景」台中臻品聯展。2016獲台灣建築住宅設計獎-建築首獎,參加「讀/獨宅」兩岸三地建築展(台灣/香港/上海)。

「展場設計需要對展覽提出稍微主觀的看法」,劉克峰分享,此次所設計的展場便實踐其概念,藉由木構設計與展場建築相呼應,並針對各展品製作具有特色的展間架構,使覽場本身亦深具「構築」內涵。本作為第 7 屆「實構築」展覽的展場設計,今年由東海大學建築系主要執行,以「構造詩」為主題,強調建築應同時呈現技術及美學,除了材質的建構外,更能構築情感及意識。

展覽擇址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具有 200 坪大的場地可供策展使用,並可容納 100 人以上的論壇活動及戶外裝置、且交通便利,劉克峰也提到,舊酒廠與現代建築型態有關,間接與展覽主題呼應,因此相當適合作為「實構築」展覽場地。但也因場地屬於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因此在使用上具有諸多限制,天地壁皆須避免更動及破壞,設計師採用「屋中屋」概念,既能對於場地做最小更動,亦符合展覽主軸。
 

展覽中的建築

本作跳脫一般建築展僅呈現出模型及圖片的方式,期待展場設計亦呈現出「構造」,令觀展者能感受到空間與建築的魅力。由於基地具有3個不同的出入口,原先便具有動線交錯的條件,設計便以開放式動線為主,使觀眾可自由遊走,並增添些微引導性及中央阻隔物,創造迷宮般的感受及通透視覺。

主要入口位於基地橫面偏向中間之處,初始會看到數個如閃電狀排列的展品,設計師特意安排住宅類及設計較為單純的作品,方便民眾由簡入繁,逐步深入了解建築。基地中央則放置一條由數幅相片組成的「職人走廊」,照片上的人物為作品建築師、業主與營造廠的合照,劉克峰提到,自己在本次展覽中置入多個雙重組合的關係,乍看之下人物照與建築展無關,但卻是實際參與作品的人,營造「展中展」之感。設計師將走道構造特別挑高至約 4 公尺,應對基地7公尺的樓高,並藉由其水平長度與垂直視覺抗衡,照片下部分留空約 1.8 公尺,方便人們於其下隨意穿梭,形成多元動線。

除了走廊外,設計師亦將廣場、房屋等元素置入作品排列及展間設計之中,使展場本身如同建築。基地右方具有兩部舊酒廠機具,昂然巨物成為展場中永久的展示物,機械下方特別打上微微紅光,將其存在凸顯,設計師選擇於此陳列「大溪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計畫」,使展品與舊機械連結。
 

以材質引入建築

配合每件展出作品、建築師的特色,展間設計都有些微不同,如舊機具旁形似房屋的展間,便展出陳宣誠建築師的作品,其作品強調構築,選擇開放性的木構展呈現其線條之美,展台部分使用鐵件,象徵作品中蘊含的鋼鐵結構。設計師提到,本次展出的許多建築師皆選擇使用特殊材質,為方便民眾實際體驗材質之美,也商請建築師自己設計展台,呈現不同特色,如作品「豐泰文教綠園區」便以紅磚堆疊出展台,強調作品磚造牆面的特色,而「嘉義市立美術館」、「台南仁德李公館」則使用CLT板材製成桌板,特殊處理過的板材可支撐起數十公尺高的大樓。
 
劉克峰認為,材質是展覽中的重要媒介,本作使用大量木材建構出空間,除了環保可回收、方便快速組裝外,恰好東海建築系擁有許多木材相關的資源及人脈,對於木材來源及使用皆能掌握。同時,木作結構可以做出多樣化的結構,並呈現具溫度的表情。設計師也選擇不再額外漆面處理,保留樸質外觀,與基地本身的鐵架構的線條感呼應。

除了材質外,光照也是劉克峰相當喜愛之處,基地兩面皆有開窗,東曬及西曬皆可流入室內,有時陽光會直射於木架之上,隨著時間、天氣不同為展場帶來變化性,人工燈光則著重維持作品清晰、容易閱讀。設計師分享,在觀賞建築展覽時,多數人都喜愛細看模型,因為模型將建築縮小容納進展場內,容易大眾理解與閱讀,更可將自身投入其中,本次展場設計期待維持觀展者沉浸建築的感受,並藉由實體之物,體驗建築與結構之美。



採訪」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