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3

  • 公區透過玻璃建材,為居住者帶來與自然採光和景致相呼應的生活。

  • 將基地原有的廣角窗區域規劃成舒適的沙發臥榻區,讓業主在忙碌工作之餘,有個可以放鬆的角落。

  • 單椅提升了空間的使用彈性。電視的鐵構件獨立立於動線中,兩側脫開以利動線流暢;鏡面不鏽鋼的運用亦寬闊了視覺效果。

  • 靠近窗邊的牆面選用白色文化石,企圖擷取石材的「粗獷與重量」,與玻璃的「輕盈與通透」產生材料的反差對比。

  • 基地原先樓板即未做到底,設計團隊增設玻璃樓板,串聯上下樓層,加深趣味性。

  • 有鑑於業主十分喜愛藍色,設計師便於多處運用深淺不一的藍色調,疊砌出空間層次和韻律。

  • 下層的門片多以隱藏式手法呈現,避免片狀體將空間切分得過於零碎。

  • 上層遊戲室的玻璃樓板,有助於延伸外部光線進入室內的距離。另外,考量小孩容易於遊戲室奔跑,故增厚樓板隔音墊。

  • 將燈帶設於扶手內,滿足照明機能;而吊燈的運用則考量到日後維修便利性。

  • 下層平面圖。

  • 上層平面圖。

藍調之家

相即設計 / 呂世民 林怡菁

  • 設 計 者」相即設計 / 呂世民 林怡菁

  • 參 與 者」劉嫚妮

  • 攝 影 者」ANDY's Photography

  • 空間性質」住宅空間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環保科技板、鏡面與毛絲面不鏽鋼、藍色烤漆玻璃、文化石、賽麗石、磐石地板、波龍地毯

  • 面 積」47坪

  • 項目年份」2020年

  • 呂世民/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林怡菁/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 設計是美感及實用的平衡。對美的品賞,是豐富精神生活所必須的過程,但缺乏實用機能的美則是空洞的,因此設計團隊相信,好的設計是以人為本,並且在經濟和美學的原則中取得適當平衡,針對各專案的獨特性,加上豐富的室內設計經驗,做出創新又配合客戶要求的設計風格。重要得獎紀錄如TID Award、義大利A'Design Award、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中國金堂獎等。

本案為樓中樓戶型的舊屋改造案。相即設計團隊表示,業主任職於科技業,閒暇時喜愛旅行,且崇尚輕鬆寫意的生活模式,基地雖然位於都會區,但他希望設計團隊可以藉由簡潔、不繁雜的手法,形塑出貼近自然且足以令人靜心的住宅質感;此外,由於業主十分喜愛藍色調,設計者便運用不同深度、材質的藍,藉此呈現多元且截然不同的風格表情。
 

布局開放串聯,放大視覺與體感

走入室內,開闊的公共區域即映入眼簾,設計師提到,由於基地面積不大,過多的隔間容易將視覺和體感切分得過於瑣碎,故以開放式手法作為本案的設計主軸;基地南向面對一整排林蔭,保留大面窗景以利引外部蔥綠景致入內,藉此滿足業主與自然產生交會的期待。

結構中原有的廣角窗,設計團隊則以daybed(沙發臥榻)形式表現,強化悠閒的度假感受,而客廳部分則不設置制式的沙發,改擺放單椅,讓居住者可靈活的依需求改變使用模式。考量到樓中樓的配置,在空間布局方面,下層主要設定為公共使用區域,並預留一個口袋空間,日後可作為書房或長親房使用,通往上層的主動線由一隻內梯清楚界定,循階而上則為兩間臥室,以及小朋友的遊戲室。
 
談及基地的條件,設計師表示,樓高較為低矮是這個空間最顯而易見的限制,亦有諸多樑柱立於其中,他利用鏡面不鏽鋼包覆,擷取其反射性提升高度,弱化壓迫感,且鏡面不鏽鋼不像玻璃或鏡子較易發生碎裂的風險,確保居住者與幼童的安全;而在地坪的選擇上,由於業主喜愛波龍(Bolon)地毯的質感與清潔便利性,故上下樓層皆大面積鋪設,不過廚房和臥室則以磐石木地板呈現,透過材質的差異無形劃分出界線,在保有延續寬敞的視覺感受之餘,也不失場域分界的細節。

而電視之所以獨立豎立於動線的原因,設計師表示由於客廳兩側為引入採光的窗戶,受限於基地條件,較難梳理出完整設置電視主牆的「方向性」,遂以鐵製構件將電視懸浮於客廳及餐廳之間,並脫開兩邊,保留行走的餘裕和穿透感,一方面豐厚空間層次,面向餐廳的立面現階段可作為展示孩子創作的功能使用,一方面也預留了日後增設另一台電視的彈性。
 

玩轉相似元素,賦予不同面貌

綜觀整體,靠窗的玻璃樓板實為空間亮點,設計師進一步解釋道,他們刻意保留了原先上層不到底的樓板設計,並加設玻璃樓板,得以延伸了自然採光投射進室內的水平距離,也增加了上下樓層串聯的趣味性,設計團隊將「穿透感」視為最重要的語彙,致力於為居住者提供徜徉於自然光線之下的機會;下層靠近大面開窗處的牆體選用白色文化石,旨在交融石材的粗獷與輕盈的通透建材,疊砌出材質對比的意趣。

前述所提業主十分喜愛藍色調,設計師認為,藍色是一個靈活的顏色,具有廣泛的涵義,象徵著平和、優雅、永恆的寓意,因此,本案舉凡地坪、結構鋼樑、家具、壁紙,甚至是開放式廚房的烤漆玻璃,皆選用深淺不一的藍色,將業主喜愛的元素透過不同手法重複利用,在協調一致的調性中,上演著屬於一家人的故事。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