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40

  • 外觀,沿著周邊綠帶劃界,呈現流線型的玻璃建築。

  • 建築抬高留下穿廊,用兩側包夾的景致作為參觀序曲。

  • 建築1樓局部退縮,衍生出廣場空間,作為活動與休憩場地。

  • 1樓的柱型接待區,用留白空間承接環境的光影浮印。

  • 迴旋的垂直動線,讓人放緩步伐,細味環境感受。

  • 利用圓型洞口取景,將天光引入梯間。

  • 特意純粹空間語彙,將焦點留予室外綠意。

  • 2樓頸廊利用光與景包夾動線,淡化廊道的窄迫感。

  • 寬敞的VIP包廂設有吧台,可進行小型宴客活動。

德杰羽森

齊物設計/甘泰來

  • 設 計 者」齊物設計/甘泰來

  • 參 與 者」徐彩君 黃婉如

  • 攝 影 者」光階影像/游宏祥 李家發 信義代銷

  • 空間性質」接待中心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石頭漆、抿石子、花崗石、大理石、橡木、強化優白玻璃、長虹玻璃

  • 面 積」570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齊物設計/甘泰來

  •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 總監

  • 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榮譽獲獎畢業)

  • 康乃爾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研究

  • 東海大學建築學士

  •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總監,致力於發展創意空間設計,2002年自紐約返回,甫在台北初試啼聲,其創作的空間設計案即獲得頗高評價與諸多的迴響,由於其在建築學科的背景及優異的創意設計能力,使得齊物設計在空間設計上始終帶有不同凡響的空間魅力與新意。

  • 由於公司總監甘泰來開闊而多元的性格,公司除了以空間設計為核心業務,並積極發展相關設計領域之服務項目及產品,本著開放之精神朝多角化經營,以期在創意空間設計產業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此作位於城市精華地帶,被公園與綠地包夾,設計師甘泰來在初訪基地時,即對它離塵不離市的清幽環境印象深刻,定調了藉接待中心領受環境扶疏與詩意光影的主題方向。


讓空間與環境交織

甘泰來設計師談到,全作的核心思考,是希望讓訪客的參觀過程能充分感受與環境綠地交融之特色,呼應在地清雅風光,突顯未來社區建築群被包夾在綠意之中的優勢,讓賞屋賓客能清晰想像未來生活樣貌。
 
錨定以環境風光為題的核心後,如何讓參觀序曲逐漸引人入勝,便牽動了全作的鋪陳。首先,設計師順沿周邊綠帶劃界,建構出一座流線型的玻璃建築,這座不規則的曲型量體以水池作為前景,同時也特意抬高留出1樓的穿廊,在通透的行進動線裡,由水波粼洵與悠悠水聲伴人前行,參觀者能沿途欣賞周邊風光,感受未來社區與綠意鄰接之優勢。一側建築再局部退縮衍伸出戶外廣場,廣場除了是供人停佇休憩的賞景角落,也是小型活動舉辦場地,讓人能更具體的參與在此生活的閒雅滋味。
 
設計師指出,整體規劃由外至內層層遞進,1樓避免語彙雜訊,以廣場與柱型入口作為主景,看似刻意收斂的手法,是希望將視覺重心錨定於環顧基地與環境之關係,2樓則強調從高角度綜覽全區,具體化未來社區建築不同面向所享有的開闊景致。
 
據此,全作在動線邏輯與場域規劃上也屏除制式規格,有著運用建築曲線而生之特色。踏進1樓入口,留白的接待前廳以一座旋梯自地面層延伸而上,當賓客順著梯形抵達2樓的過程裡,視景也從開闊的中庭,進入刻意限縮留白的過渡空間,因迴旋動線而放緩的步伐中,眼前即是牆面浮動的光影,領人回味庭院景色。



掬光賞景

2樓以開闊的玻璃窗景,使視野一望無際延伸至遠方,讓沿途飽滿的光與景,構成不凡的賞覽體驗。這座樓層,就如同全方位的觀景平台,隨著玻璃曲牆虛化裡外界線,每個角落都與環境有著相依關係。
 
2樓自梯口作為中心點,分流為雙向路線,各別順勢往深處鋪陳各異其趣的場域;一端朝前走去,是展示功能為主的工學展示區與放映室,另一端則銜接至偏重商務機能的銷控台、模型區與洽談區,此一樓層依實務屬性來釐定分區,強調隔而不斷的配置特色,除了豐富場域層次,也賦予空間最佳的變化彈性,由於視線與動態上可開放通透,將各處功能場域流暢接續,也因局部的迂迴曲折維繫了必要隱私,能避免導覽與洽談相互干擾。其中,因建築造型而生的2樓頸廊,是出入各功能區塊的過境動線,考量此區雖然較為狹小卻動態頻率大,所以更加強調兩側玻璃圍幕,用掬光取景來包夾動線,淡化了廊道的窄迫感。
 
另項特色,是全作刻意淡化室內背景,讓整體視覺感受更顯寧靜,主要的氣氛營造表現在觀景落地窗與空間體驗的交織,這些隸屬外牆的特製玻璃不僅主導建築外觀表情,也與蜿蜒的純白立面、天花板以及灰色地坪共同延展出多變的風景意象,讓人在由外至內的參觀過程裡,不斷看望環境風光留予動線上的浮印,別有一番雅趣,內外連番的動人畫面,也細細鋪墊成一條探問內心的幽徑,讓賞屋不僅在眼前的實境風光,更是一趟實現美好未來的尋訪之旅。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