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50

  • 外觀,大門週邊圍合黑色半牆,維繫內部隱私同時強化入內的儀式感。

  • 挑高區施作旋梯連結樓層動線,同時為室內雕塑立體風景。

  • 茶飲區,樸素雅致的空間氛圍。

  • 餐廳,室內開設大量視窗進行借景與構景。

  • 環圍庭院構築木步道與梯座,作為賞景遊園的動線示意。

  • 中庭降板式座區有著方圓相融之意涵。

  • 茶室空間以溫潤木色與白牆、院景相對應。

  • 臥房,延續自然素雅的調性。

  • 2樓戶外空間,木質打造的休憩觀景區。

  • 1樓平面圖。

  • 2樓平面圖。

  • 3樓平面圖。

北京天作空間設計 │ 王大泉 / 觀自在

為老宅闢新貌

  • 設計者」北京天作空間設計公司 / 王大泉

  • 參與者」 北京天作空間設計團隊

  • 攝影者」史雲峰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 紅磚、實木、水泥、磁磚、鋼板、藝術塗料

  • 面積」128 坪

  • 項目年份」2022 年

  • 北京天作空間設計公司 / 王大泉

  • 北京天作空間設計公司,集合了品牌、空間、藝術、媒體、陳設等資源,是一家以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提供全領域整合型設計服務的空間創意設計機構。

  • 天作空間設計講究建築的陰陽調和,注重新與舊、內與外、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融匯為一種跨文化的設計語言,創造處於時代前沿的人文品質設計空間。

項目地處北京海澱區,是一棟已具20 年屋齡、擁有兩層樓的宅邸,屋主為地方雅士,長居於此,深愛當地環境景致與人文風情,希望將老宅改造為一座靜美且富含禪意的空間,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意境體現其中,傳遞東方文化思維。
 
綜觀老建築內部,原有格局瑣碎且不符當代生活所需,受限於既有層高亦有採光不足景況;此外建築主結構為紅磚式,屋主希望改造成果能留存往日的記憶,因此需考慮利用傳統的手工營造方式,令新與舊和諧相融,延續空間既有溫度,是另項挑戰。據上所述,整體改造朝向整舊闢新來發展,使今與昔、歷史與當代共構成富有情致的新貌。
 
 

圓方互容

全作設計自傳統出發,以圓方互容之意傳達中華文化儒雅包容精神,保留大部分原有建築,部分新增、部分拆除,原室內切除部分廓清出挑高區,用以提升內部的採光與構景,在景觀面開設大大小小的視窗引入庭院景致,並利用天窗汲入自然光,豐富室內光照層次。在戶外中庭,插入一座降板式座區強化場域的立體性,水泥圍合的圓形下沉區有著圓方相融、圍爐而坐之意,別具意趣。在開窗、互動及層層構景之中,每個樓層、窗口外望的景色不盡相同,室內動態亦成了庭院觀覽的生活櫥窗。
 
與此同時,中庭景觀亦連動了全作的場域與動線配置,設計師將原有樓梯拆除後加建了面朝內院的觀景電梯,增加旋轉樓梯及戶外樓梯,使內外空間形成豐富的複合型流線。此番布局,將動線化為連接場域的紐帶,讓人在步伐移動之間能自由穿梭、遊逛賞景;對外而言,梯座位置與院景巧妙結合,使院子的內外、上下(露台花園與中庭)立體化,形成對景、換景,並與遠方的金山遙相呼應,為自然景觀與人造空間作了融合;對內用意,室外鋼梯環繞庭院不僅連結了1 至3 樓之交通,也顧全了家庭成員及聚會宴客的各自隱私,亦賦予建築外觀別致特色。於是,當人領受著豐富的視景層次,循進多變的動線鋪排時,將隨著當下的自然時序、光線不同而引發豐富感受,讓空間經驗更為迷人。
 


禮敬自然

此作整體規劃十分強調「自然」概念,設計師期望以空間為語言,道出尊重自然、禮敬環境之初願。為使新建部分與原建築和諧共組,不但建築的基礎材料和工藝技術上謹慎相應與組合,設計手法上亦重視呼應環境風貌;譬如,運用庭院內的淺水池映照往昔北京海澱區域為稻田溼地之記憶,或是以南向西向立面開窗來提升採光,並使當地的日出日暮作為生動背景。設計師指出,一切布局就物理功能而言,細研門窗開啟的方向助於自然通風,藉由內庭水景可提升溼度用以緩解北方空氣的乾燥,同時考量到山區日夜溫差明顯,風吹與日照較為多,因此在宅院內外規劃小竹林來輔助調節微氣候,並使過渡空間自蘊一份東方情致。
 
此外,空間特意保留原建築的紅磚牆,作為屋主成長歲月的紀念,亦是日後情感記憶之具體媒介,加上木、水泥、磁磚、藝術塗料等自然系材料組織構成,無不完整地承襲了建築原有氣息,縱有新添元素亦以古樸溫潤的物料,或素淡無華之設色與周邊相襯,透過質樸的設計語言,傳達當地知足常樂的民風。在燈光計畫上,室內模擬自然光的和煦怡人,使間接照明與重點照明形成主次關係,細節上亦透過材料作為介質回應燈色,釀構寧靜放鬆的氛圍。全作家具選配亦富含東方雅韻,力求簡潔實用且具有禪意,輔以雅致的陳設細節與花藝,使令空間裡外貫徹著自然之美。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