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14

  • 隱江瀾接待區一隅。食客們須搭乘專屬電梯方可到達餐廳,大面積的落地玻璃有效引景入室。

  • 設計團隊擷取江南地區白牆黑瓦的建築元素,轉化為空間語彙。

  • 基地的戶外露台為餐廳注入旺盛的生命力,綠意、光景協調交融,更添層次。

  • 大片木飾背景帶來沉穩感受,講求室內和自然的相融,以及留白所帶來的美感。

  • 庭院中的石榴樹與接待櫃台相望;光影隨著時間推移,在素淨深色地面展現變化。

  • 刻意錯開過道和接待區高度,再以頂面格柵連結,強化空間縱深感,形成動靜皆宜的過渡空間。

  • 在活動家具部分,亦選用具有藤編、黃銅元素的物件,藉此呼應硬裝的調性。

  • 連接包廂的走道。設計師壓深色調,帶來大器的視覺效果,也能讓顧客沉澱心情。

  • 包廂命名思路採四大主題,分別為處世之道、意境之情、明心之旅、待人之樂,再根據包廂性質選用各式低飽和度傳統色的絲質硬包背景。

  • 在包廂識別上,設計師採用蕪湖當地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手工藝「鐵畫」呈現。

  • 平面圖。

  • 立面圖。

  • 原始平面圖。

隱江瀾

邊界聚合|空間設計事務所 / 倪益新 王路靜 朱夢玲

  • 設計公司」邊界聚合|空間設計事務所

  • 設計團隊」倪益新 王路靜 朱夢玲

  • 攝 影 者」李春風

  • 空間性質」餐廳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木飾面、藤編、仿銅不鏽鋼、石材、水磨石、格柵、牆紙及硬包、稻草漆

  • 面 積」514坪

  • 項目年份」2019年

  • 邊界聚合|空間設計事務所

  • 邊界聚合空間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及設計總監。 邊界聚合是一個在室內設計以及空間規劃方面擁有專業能力和豐富經驗的設計團隊,設計內容涵蓋商業空間、居住空間、辦公空間等…。設計團隊認為事物之間,包括設計,本無太多特定的邊界,發揮出團隊以及顧問資源之間的聚合效應,透過設計和規劃,呈現優質的空間體驗解決方案,創造更具人文品質的空間環境,為業主實現價值加持。

隱江瀾,是一間由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設的餐廳,業主們職業多元,有經營酒店的,有做新媒體的,品味美食是他們的共同愛好。為強調私密性,餐廳採預約制,所有食客需要在收到通關密碼後,搭乘專屬電梯,才可以「芝麻開門」進入餐廳接待區。

負責整體空間規劃的倪益新設計師表示,基地面積充足(約500多坪),卻只設置了12間包廂,以及一個可容納16人的大廳,總餐位數不到150人,設計團隊將大部分的面積留給接待區、茶室、藝廊、屋頂花園及戶外沙龍區,希望提供饕客們最舒適的用餐體驗,也能藉此控制空間總人流密度。

 


室內與庭院的對話連結關係

隱江瀾位在中國安徽的蕪湖市,一個別稱為「江城」,緊鄰長江畔的小城,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軌跡,倪益新設計師提到,蕪湖當地有一項發展340多年的手工藝-「鐵畫」,現已列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強化餐廳與在地意象的串聯,他將這個地方特色運用於包廂名稱的標識製作上,使到訪的食客們在識別包廂之餘,也能欣賞精湛工藝。

另外,空間架構上則擷取徽派建築「四水歸堂」之意,倪益新進一步解釋,四水歸堂是安徽江南民居獨有的平面佈局方式,住宅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迎面正房為大廳,後院常建二層樓房,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落水處置一水缸,寓意水聚天心;然而在本案這個風格並非定調為傳統中式餐飲空間的商業模式中,其實無法完整重現四水歸堂的樣貌,但設計團隊希望在意蘊上注入代表安徽的建築概念,故在其中6間包廂所圍合的天井位置,規劃一處水景,使其成為視覺匯聚的焦點。
 
餐廳另一特色即為擁有可塑性極強的戶外露台,在都市中有一隅可供「把玩」的露台實屬難得,設計師放大既有優勢,在露台搭建上除保留虛實關係中需要存在的「實」部分,以及務必存在的承重結構外,其餘則透過對景、借景、漏景等手法,盡可能大範圍的引入自然風光,促使大多數的餐位能以最近距離享用空間饋贈的風景盛宴。

而接待區正上方為原始結構屋頂,電梯入口及過道上方頂面則為後期鋼結構搭建而成,刻意錯開的兩個頂面高度,強調過道的縱深感,並在兩者之間留出一定距離,再綴以格柵,使光影生動變化;接待區位在基地入口正東朝向,一側設有落地玻璃折疊門,並與庭院中一株石榴樹作為對景,清晨第一縷陽光和婆娑樹影便在此相遇,亦將江南白牆黑瓦的元素簡潔勾勒,企圖為造訪者營造窗明几淨的第一印象,爾後,逐步壓深「曲徑」的色調,過濾掉更多自然光,讓顧客們沉澱心靜,進入私密的用餐空間。

包廂區域則採用大塊面木質元素及暖灰色牆紙,加深整體調性,再根據包廂性質分別選取低飽和度的絳紫、琥珀、黛藍等傳統色的絲質硬包背景,以平衡空間份量,並在暗沉色調中拉升精緻度。設計團隊精準拿捏空間的留白比例,空白並非單調,而是簡練的呈現,以期用無相表達意向。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