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13

  • 1樓車庫空間,後方則為父親的泡茶間,滿足社交需求。

  • 藉由沖孔的鐵件樓梯引入日光。

  • 以筒燈直射轉折處的端景,營造如藝術品般的氛圍。

  • 2樓餐廳,以木質及棕色家具營造住家溫度。

  • 上方柚木皮包覆天花封板,隱藏空調機體,同時界定用餐區域。

  • 父母平日常與朋友在客廳社交娛樂,設計師特別增強隔音處理。

  • 電梯與天井區域以光照貫穿整體,且同時具有區分空間的功能。

  • 夜間燈光透過孔洞折射後產生的光影之美。

  • 4樓起居室,以套房為構想,為兒子規劃完整而獨立的生活空間。

  • 4樓臥室,以水泥灰色為空間主調,與公共區域的紅磚牆呼應。

  • 浴室使用人造石,延續水泥質感。

  • 平面圖。

祖厝

伴境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黃家憶 林承翰

  • 設 計 者」伴境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黃家憶 林承翰

  • 攝 影 者」李國民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柚木實木皮、黑鐵板、水泥粉光

  • 面 積」80坪

  • 項目年份」2019年

  •    

  • 伴境空間設計成立於2018年。「伴」如同夥伴,「境」在於環境與空間中。伴境空間設計以客戶為圓心出發,將設計與傳達建構於精銳的周長上,在人與環境間規劃最完好的和諧關係。

  • 我們不定義作品的風格,不使用明確的形式及材料,我們喜歡挑戰並從中不斷學習,對於每個基地條件進行分析,並且專注什麼是重要的,環境、需求,推算、減化、整合美學呈現。期望結果不僅是解決問題,而是為客戶提供一種生活結合藝術的空間 。

  • 歷年得獎紀錄: 2019 榮獲 義大利 A' DESIGN AWARD《銅獎》

以「裸」為核心,袒裎出紅磚牆面,細數祖父胼手胝足蓋出的一磚一瓦,展呈百年古厝的歷史,記載且流傳一家三代的家族故事。
 
這是一棟具有歷史與故事的近百年古厝,四層樓的透天紅磚建築由業主的祖父親手一磚一瓦搭建而成,記載著一家三代的生活記憶。由於父母年邁,業主決定將住家改建,以符合生活需求,同時保留祖厝的歷史。基地形狀狹長且緊鄰其他住家,僅有單面採光,如何在加入電梯後保留完整動線及區域,並改善屋內自然採光,為設計師主要著手之處。
 
居住者為業主的父母及弟弟,考量年長者行動安全,因此空間皆為無障礙動線,地坪盡可能平整,將所有管線懸吊於樓板之下。父母退休後,平日常與朋友聚會、遊樂,主要需求為公共空間的待客功能,設計師將公共區域置於1、2樓,使其在低樓層便能滿足社交需求。

3、4樓則為私領域空間,3樓為父母各自的寢室及共用衛浴,僅需要簡單的休憩、盥洗功能;4樓為兒子的個人空間,在規劃上以「套房」功能構想,除臥房外另設有個人用的起居室,保留給兒子獨立的生活空間,可以在下班後藉由電梯直接回到4樓,不需再經過2、3樓,避免互相打擾。

 


記載家族歷史的紅磚牆
 
以「裸」為核心概念,設計師將原有包覆性的裝飾、隔間與塗料一層層卸下,以手工打鑿,袒裎出原有的紅磚面,稍加清潔、整理過後,再重新覆上保護漆,確保表面粉塵不會再掉落。紅磚牆面自1樓向上延伸至2樓公共區域,成為空間中的造景,設計師希望客人來訪時,隨著階梯向上,能透過紅磚牆瞭解業主家族的發展歷程及房屋蓋造歷史,也能透過建築,將故事代代流傳下去,藉此加強家族的凝聚力。

其餘材質選擇也自磚牆「裸露」的概念衍伸,保留水泥、木皮、鐵件等材質原先的紋理,避免後續加工、油漆覆蓋,以「減法」設計,呈現建築最原始的面貌。而確立空間主軸紅磚、水泥、黑鐵件後,其餘空間則以柚木貫串,包覆櫃體與天花,家具也選擇木質或棕色為主,以溫潤原先較偏冷調的空間。



重直引入光線
 
動線上則以電梯空間為主,基地原有的長型樓梯使得空間變得更加狹隘,也無預留電梯空間的彈性,設計師改以旋轉梯的方式,將樓梯與電梯整合於方形之中,方便後續規劃,使空間維持完整。此外,為滿足空間採光需求,設計師將頂樓的洗衣間改造為電梯天井,並以透明材質使光線能由上而下透入,自4樓貫穿至1樓。

樓梯則以鐵件材質作沖孔處理,使其自然生鏽後加上保護漆,同時鐵件具有的細緻感也與水泥牆面的渾厚形成對比,在空間中產生雕塑品般的氛圍。考量基地建築老舊,樓電梯區域的四周加入H型鋼樑,並於樓板面下方加入FRP纖維網補強。原先長型的空間也因中央的樓電梯而一分為二,由此區分出空間的公私性質,如1樓前端為停車庫,電梯後為父親的私人領域泡茶間;2樓前端則為餐廳及客廳,後方為偏私領域的廚房及廁所;3樓也藉由樓電梯切割出兩間房間和公共衛浴的空間。
 
由於樓高限制,本案僅有部分封天花板,除父母房間外,多數為管道處,如2樓階梯端景處上方的沖孔板,及餐桌上方的木皮封板,隱藏空調出口,也為餐廳界定出用餐區域,4樓臥室的空調位於床頭後方,管線向上延伸至頂樓露臺,其餘樓層的機體則架設於後方,以維持建築正面的整齊乾淨。

燈光部分,設計師希望每一盞燈的照射皆有其意義,因此選擇軌道燈直接照明,搭配特別選擇的老件吊燈和壁燈形塑出業主喜愛的工業風格,在空間中創造光影。此外,在樓梯的第一階與L型平台處,皆有設立地燈,以光線引導動線,並且藉由燈光於穿孔洞中的反射,加強其雕塑感,於夜晚創造另一種氛圍。


採訪」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