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13

  • 外觀,入口。

  • 外觀,磚台鋪砌的前院作為內外領域的接駁過渡。

  • 每個座向的廳房,都有擁有自己的小院,聯繫時序風光。

  • 磚牆,用順砌堆疊與鏤空花式的變化,維繫室內隱私同時補強光線與氣流的通暢。

  • 鳥瞰基地,四向房屋各自獨立,由中央有頂的廳室作為串連。

  • 公共廳區屋頂採用木結構密肋梁,外觀不加遮飾,裸呈結構之美。

  • 廳區與外部優美的風景互通共存,空間開放、寬敞。

  • 公共廳區,利用雙層磚牆創造保溫層,配搭雙層中空LOW-E落地玻璃,令建築具有節能與採光效益。

  • 半開放式廚區。

  • 書房,附有一座小院,外部的鏤花磚牆為視景、光線帶來變化,令房內空間隱密卻不封閉。

  • 臥房,緊鄰小院處,規劃泡澡區。

  • 臥房,用玻璃圍合出戶外小院,順勢區隔睡寢與沐浴空間,同時作為房內的採光井。

  • 總平面圖。

  • 平面圖。

  • 剖面圖。

  • 剖面圖。

  • 南立面圖。

  • 西立面圖。

  • 設計概念圖。

四合宅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 / 韓文強

  • 設計者」建築營設計工作室 / 韓文強

  • 參與者」姜兆 胡博 張勇 鄭寶偉

  • 攝影者」王寧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磚、木、玻璃

  • 面積」基地面積248坪 主建築面積80坪

  • 項目年份」2019年

  •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副教授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 出生于遼寧大連,2005年中央美院建築學院碩士畢業並留校任教。設計研究主張以傳統智慧觀照現實環境,秉持「空間即媒介」的基本觀點,運用「關係的設計」方法,隨物賦形、為心造境,保持人、自然、歷史、商業與空間環境的和諧平衡。主要作品包括水岸佛堂、曲廊院、有機農場、扭院兒等。所獲榮譽包括2015年美國《建築實錄》全球十佳「設計先鋒」,2017年中國香港Perspective 40 UNDER 40建築師、2015—2019年「AD100」中國最具影響力建

四合院是華人傳統住屋型式,對外封閉可防禦、對內開放共享的構造深蘊特色,常見於舊時農村。而今,建築營以傳統「四合院」為靈感,賦予新的內涵及外觀,將之轉變成四合宅,揚棄故往封閉之姿,改以親和環境取代,依然重視群居的人際交流,同時也提升了個人空間的隱私獨立。
 


從四合院到四合宅

此作位處市郊,周邊有果木樹林、農田和溪流環繞。基地原有一棟木屋,業主希望拆除後在原址新建房屋,除了作為休閒度假之用,偶爾也是接待會所。自然純樸的景色,觸動了設計團隊以四合院作為靈感,同時也期望能掙脫既往框架,為傳統居住型式進行另番改造與傳承。
 
四合院是一種內向型的建築,由房屋圍合成一座庭院,建築對外封閉,內部則完全開放,重視人際交流頻率,卻也令個人空間缺乏私密性。而今時代更迭,考量基地自然環境與度假會所用途,建築營將四合院變造為「四合宅」;兩者共同特徵在於擁有寬闊的共享空間,相異之處則是每棟房屋改變了座向,更加強化各自的獨立與隱私,及其與環境風光的連繫。

據此概念,設計團隊將傳統四合院房屋圍合成口字的佈局,轉變為外擴式的四向展開,令各座房屋對環境伸展,與在地風景互通共依。在四向房屋各自獨立的條件下,以往四合院框圍的「院」改為有覆頂的廳;至此,各屋享有私密的獨立房室,同時又能共享寬闊廳堂。

 
 

屋中有院 廳外有台

設計團隊為四合宅引入環境氣象,利用自然光影的遊移變化,令居住者更加敏覺環境四季,並且以低斂的建築造型,表達謙禮自然、融於天地那般的隱士追求。

整座建築建立在台基之上,四向房屋分居於台基的四角,共同劃出四合宅領域。四棟房屋容納住宅必要的私密功能與服務空間,比如臥房、書房以及廚房、衛浴等,它們彼此隔離避免互擾,各自也享有不同尺度的內院,汲入景觀與採光。此外,建築整體除了以大量的落地玻璃引入盎然綠意、時序風光,也設有四個方向的戶外平台,令視野如書卷般向外伸展,緊繫空間與自然時序的連動變化,深刻在地生活經驗及環境記憶。

 
 

物料樸素之美

全作氣質雅逸,避免過度的用材、藻飾,流失了鄉村小築的意趣。在設計手法上,建築營控制空間、結構與材料的邏輯關係,呈現物料本真質感。四間房屋採用鋼框架+混凝土板,牆面使用米黃色葉岩磚。建築外立面採用雙層清水磚牆構造,牆內空腔夾設保溫層,除了助於空間節能,也維繫內外一體的磚材肌理與質感,並且順勢消隱結構、空調等設備管線,令空間筆觸更加洗鍊,同時突顯物料質感。
 
磚、木是傳統建築常見的基本用材,在時代變遷中,如何自現代審美翻轉磚材的老舊印象,是此作的另一重點。像是建築對外磚牆由順砌堆疊漸變為鏤空花式編排,利用實虛相間的變化令室內外光線、氣流暢通,避除了花俏鑿痕,也引用萬千氣象成就精彩裝飾。

室外台基地坪全由磚材鋪砌,作為建築的素雅前景,烘托出自然、綠地、小築的和諧之美。磚、木的素美裸現,也隱含著傳統元素延續至當代再生的用意,譬如公共空間屋頂採用木結構密肋梁展呈工藝之美,屋面則覆蓋火燒板屋瓦作為保護,用低斂色調與磚屋、綠地相襯。木與磚的結合,齊同營造出空間樸素、溫潤氣質,這些原真物料透過現代美學思維的詮釋,創造出不失傳統優美,卻也個性洗鍊的新貌。


編輯」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