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7
如何讓空間煥發反覆運算的生命力?這是邱德光設計師在創作《濱江海潮望月》時不斷思考的核心問題。始於新石器時代的杭州,不僅在過去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現在國家經濟、文化、金融發展的重點城市之一;然而,當歷史悠久的杭州披上現代思維的面紗,如今的城市新貌便是現代人對於未來生活的一種想像。
空間為媒介,藝術為工具,最大化地將採光與風景融入空間。
《濱江海潮望月》坐落錢塘之北、遠眺西湖,高樓層的視野景觀,讓生活有了更多的視角與面貌。邱德光設計師便以當代藝術思潮融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觀念,來回應人們對於「幸福」的定義。
坐落錢塘之北、遠眺西湖,高樓層的視野景觀,讓生活有了更多的視角與面貌。
他認為,藝術不只是收藏品,它應該與空間發生關係,成為共生的、和諧的藝術;但設計師不是所謂的藝術家,我們只是為生活設計藝術,藝術品是因空間而生。所以他從「生活策展人」的視角,用藝術為空間創造價值之餘,也藉藝術串聯起生活的敘事脈絡,創造有深度、內涵且富有生命力的居家場景。
公共空間採開放式設計,透過打破動線隔閡,不僅創造出雙客廳的設計,也讓視野更顯開闊與大氣。
引「潮」入室
以空間為媒介,藝術為工具,最大化地將採光與風景融入空間。佈局採用化整為零的手法,在原有的架構下將陽台納入室內場域,擴大公共區域的面積,同時釋放空間邊界;而客廳、餐廳至廚房等公領域整體採開放式設計,透過打破動線隔閡,不僅創造出雙客廳的設計,也讓視野更顯開闊與大氣。
在原有的架構下將陽台納入室內場域,擴大公區面積,同時釋放空間邊界。
從地坪線條至天花板的造型,以曲線模擬起伏的浪花形體,藉潮水流動的意象,為空間注入江河般的律動與詩意;天花板的吊頂造型,除了呼應錢塘江潮漲潮退的壯闊波瀾,也將原有的結構樑柱藏於無形;客廳背景牆則融入水波流動般的曲面造型,藉凹凸紋理豐富立面表情。
客廳背景牆融入水波流動般的曲面造型,藉凹凸紋理豐富立面表情。
大理石材在光的照映下,展現豐富的光影變化。
不僅如此,家具選用帶有圓形元素抑或是圓潤感的設計,每個轉角處也以圓弧收邊處理,讓浪濤的波動不只奔流在窗前,更流淌於室內的每個角落。大理石材的色澤與多樣紋理,家具與藝術品的色彩與多變造型,運用顏色與幾何的碰撞、材質與肌理的對比,展現新裝飾主義的精神。
天花板的吊頂造型,除了呼應錢塘江潮漲潮退的壯闊波瀾,也將原有的結構樑柱藏於無形。
為空間誕生的藝術
以空間為本,設計團隊為此案量身打造藝術品與家具,讓作品擁有一個更加完整的故事軸線。邱德光設計師說道,空間沒有藝術品就沒有生命力,所以他不止於空間設計,而是讓藝術品、家具、家飾和空間之間產生和諧對話,讓家成為一個永恆的進行式篇章。
餐廳,「心意」單椅。
藝術品在空間內可以是暗示場域收尾的端景、提示場景轉變的過場,也可以作為引領視覺焦點的主角或是點綴氛圍的配飾。客廳的「雲端漫遊 舞動風潮」、書房內的「軒雲書椅」、餐廳中的「心意」單椅,這些都如鏡像般映現著居住者的內心世界,借物與人的聯結,傳遞情感並串連生活儀式。
書房,「軒雲書椅」。
邱德光設計師說道,空間等於藝術,《濱江海潮望月》以「藝術品為空間誕生」作為創作主軸、舞動風潮為靈感來源,將其延伸至各場景的藝術與家具之中。引「雲」為發想,延續一貫的東方都會美學風格,抵達居住者的精神棲居;以「潮」為感知,憑藉對潮流的預見性,用藝術喚起生活中的情感和想像。
臥室,滿足收納需求的同時也帶出生活的儀式感。
編輯」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