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香港室內設計周 2021



由香港室內設計協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的首屆「香港室內設計周」已於日前圓滿落幕,從8月1 日至22日舉辦一連串活動,除了是香港室內設計界首個且規模最大的活動,同時也邀請大眾一同參與,希望藉此提升大眾對於室內設計產業的關注。《室內》雜誌專訪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潘鴻彬,與讀者分享此次的活動規劃、內容與亮點,以及同時身為PANORAMA泛納設計集團創始人的他,對於未來的展望和設計理念。 


關永權設計師與梁志天設計師。

潘鴻彬表示,設計周的規劃始於2019年,因觀察到其他產業常舉辦時尚周、博覽會等活動來向大眾展示成績與交流,然而香港的室內設計雖然活躍於國際,但卻沒有正式且公開的活動能與大眾對話,因此有了設計周的發想。然而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原規劃在2020年進行的設計周,在多方考慮下,選擇延期至2021年舉辦。香港室內設計周作為產業的首個大型活動,備受各界關注,活動的主旨是希望表揚香港室內設計大師的成就、新一代室內設計專才的才華,更重要的是與大眾分享香港室內設計行業的最新發展。 


香港室內設計周活動現場,規劃五大主題展區展出。

為了增加大眾的參與度,設計周正式登場前,即透過由公民提名及投票的「我最喜愛的香港室內空間」展開。潘鴻彬說到,在疫情的非常時期,因為不能出國,反而藉此機會讓大眾回頭欣賞香港本地的設計,從百貨商場、酒店旅館、書店、辦公室到藝文展演空間,從使用者的角度發掘鮮為人知的空間故事,最後獲選的10個空間作品也在展覽中展出。緊接著藉由「開放日」活動,帶領大眾走進平日不易開放參觀的場所,包含表演/視覺藝術場地—藝穗會、義大利設計藝術畫廊—Novalis Contemporary Art Design Gallery、設計工作室—元新建城、電影院—iSQUARE 英皇戲院、品牌陳列室—亞細亞瓷磚概念店,在業內人士的講解下,透過親身體驗,感受設計師別出心裁的設計,進行一場室內設計的藝術之旅。 


香港室內設計周活動現場,規劃五大主題展區展出。

最後設計周的壓軸則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博覽會、論壇以及工作坊。從8月20至22日,為期三天的活動,共有5場論壇、8場工作坊以及內容豐富的展覽。除了展出由公民投票出的10個「我最喜愛的香港室內空間」,還特別設置傳奇展區向梁志天、林偉而、伍仲匡、顏學添、關永權以及張智強等香港的室內設計大師致敬;「全球室內設計大獎—香港作品展」展出在國際評選中屢獲殊榮的香港設計師,表揚他們的成就和才華;而「創新提案—作品徵集展」(Creative Collection)展區,則介紹以當代生活、社區、學習以及為健康生活而設計的新趨勢。展區和展品之間,透過具關聯性的香港空間故事串聯,彷彿一趟走遍香港天南地北、橫跨傳統與現代的時空之旅。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潘鴻彬。

論壇一共邀請了25位講者。潘鴻彬表示,因為邀請的學者、設計師不僅來自香港、日本、澳洲、荷蘭等國內外各地且人數眾多,加上緊迫的籌備時間,對於主辦方來說是一大挑戰。5場論壇透過現場以及視訊的方式,分別以「室內設計教育學」、「東方設計匯聚」及「重點會議:酒店零售設計」等議題開講,與參與者分享他們的設計視野,演繹設計的無限可能。


展覽現場。


潘鴻彬作為PANORAMA泛納設計集團的創始人也談及自己的設計理念,公司以書店、商場、酒店等各式商業複合式空間設計活躍,而他們始終秉持「以設計來說故事」的概念。以近期公司榮獲紅點設計獎best of best的《覓居酒店》為例,酒店以「竹子林」的名字作為概念開啟故事,為了做出市場區隔,他們選擇使用在地的竹子為建材,讓它不僅是一個精品酒店項目,更是一個宣揚文化的媒介。他提到,每個案子對於團隊來說都是一次經驗、一個挑戰,希望不斷跳脫傳統,為設計注入更多的「人文」元素。而感知全球化的趨勢,潘鴻彬發覺因資訊發達,各國的設計元素與風格日漸相似,雖然有好有壞,但當作品太過相似就模糊了辨識度。他期許,香港的室內設計能找回自我的文化認同,透過歷史、文化差異等的元素,做出屬於自己的設計。


開放日—英皇戲院參訪。

首屆香港設計周盛大展開也圓滿落幕,然而今年只是個開端,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希望它可以變成一個持續性的活動,透過業界之間、跨界甚至是與民眾的互動,提升香港室內設計的水平。設計周結束後,協會將專注於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項目,潘鴻彬表示,今年是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創辦30週年,目前正積極規劃明年第30屆的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獎項,不管是在分類、評選系統甚至是對於空間的定義,將因應環境的改變重新調整與規劃,同時除了頒獎典禮,如何透過推廣與行銷活動,延續獎項的效應,讓獎項更具意義也是他們希望努力的方向。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周、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採訪」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