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1 構竹林鐵新銳展 開啟竹構設計的新風景

台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大量且高品質的竹子,產出的竹材具備高度的國際競爭力。為開拓國產竹材的應用想像,由林務局指導,台灣竹會甘銘源建築師、李綠枝建築師策劃,並由陳冠帆結構技師擔任策展人的「2021 構竹林鐵新銳展」,10 月 22 日開展,邀請王銘顯、彭文苑、方新樵、王喆、葉育鑫以及陳鈺雯等業界建築師與設計師,以竹材打造出與嘉義林鐵週邊紋理相呼應的地景構造物。


王喆《 翩翩》
 
策展人陳冠帆說明,期待藉由本次策展突破對竹子舊有的印象框架、呈現竹材應用的嶄新面向,且站在建築結構的角度,希望讓更多建築人使用竹子為出發點來思考,最終達成創造「構竹城市」的理想,因此聚焦在城市與竹子的結合。

然而,竹材的應用有其特殊的挑戰,因不規則、非均質、中空等特性,在設計與加工上存在較高的難度需要被克服。6 組新銳建築師除了於今年 2 月參與竹構技術共學,了解竹子的特性、高溫烘烤過程與彎曲的方法,並與策展人針對作品結構的「耐候性」、「耐久性」等技術問題進行多次討論與修正。


方新樵《 精靈之境.竹構芒果茶屋》
 
嘉義曾是全台竹林覆蓋率最高之所在,也曾是台灣竹簍、竹管家具的重鎮,
因此本次擇址於嘉義展出,並且為搭配年底於嘉義舉辦的「2021 台灣設計展」,本次展出的 6 件竹構築作品分別陳列於嘉義製材所園區與嘉義竹崎車站,參展建築師在林業鐵路沿線以竹子建築相關公共設施,展現了揉和傳統精神與現代思維的空間體驗,也更進一步開拓國產竹材的應用想像,期待竹材料的溫潤與彈性可以連結舊時代記憶、開啟新世代的風景。

此外,展覽更攜手知名的承億文旅打造為期近 3 個月的「台灣竹.潮」,現場除了展出 6 件參展作品模型外,還可親訪 9 家台灣竹職人品牌為本活動特別打造的系列藝術房,讓民眾親自體驗台灣新生代設計師以台灣原生竹材設計、生產的竹杯、竹牙刷、竹檯燈、竹刻染畫等當代竹製生活精品,讓每位旅人都能以五感重新感受台灣竹的魅力。


承億文旅打造展期限定的「滿足,滿竹」主題房。
 

嘉義製材所園區

翩翩


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 / 王喆

台灣有豐富的蝶類資源,其中阿里山便有 194 種,將近全台半數。作品將蝴蝶翩翩飛舞之意象轉化為抽象空間,以 3 種尺度的竹構片狀單元,形塑成一件空間與結構合一,具多個天井的層疊飛舞棚架,可供人們休憩停留、觀賞遊玩。也表達竹構造運用及樣貌的可能性。

拾光隧道


大藏建築師事務所 / 陳鈺雯

穿越光影交錯的隧道,過往鐵軌運送木頭的影像慢慢浮現,旅人拾起過去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曾經遺落的歷史碎片,被重新撿了起來。建築師以 3 種拱形,共同交織出穩定的結構,創造出鐵軌般的光影,懷想起過去的繁榮。以常民素材,新的搭建方式,期許友善土地的產業可以再生。
 

精靈之境.竹構芒果茶屋


方尹萍建築設計 / 方新樵

若隱若現安靜的竹構小茶屋存在小丘上,彷彿一顆台灣土芒果墜落在大地的懷裡。在太陽高照的製材所廣場中,入座樹蔭間竹構構成的芒果小茶屋中,吹著微風的涼爽愜意,泡上一杯嘉義山烏龍茶,自然就存在內外之間的精靈之境。
 

竹粼


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 葉育鑫

「北沼垂竿趁嫩晴,枕流檜木眼前橫」昔日製材所貯木池也是當時居民的生活場域,是木業集體記憶的代表。在此置入一處供人停留、眺望、沉思的空間,延續竹子的彎曲狀態,如粼粼波光,藉由這種延續性的諧振,與場域的時空對話,讓風、光、樹蔭皆能存於其中,與觀者最本初的感知融合。


嘉義竹崎車站

竹軒.天井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 王銘顯

以「斗笠」作為整體的發想,由斗栱系統轉化再利用竹子搭接成為主結構。將室外材料引入室內讓內外的交界模糊化進而相互滲透,創造層次性的表現手法。藉此呈現日本式的陰翳美學,從暗處往外可見光景層次之美,並從心理獲得安全感,卻體現不融入世俗的距離美。
 

共生


行一建築 / 彭文苑

竹崎站曾是林鐵登山路段的終點和起點站,機車需調頭轉向,形成有特色的「三角線」。作品坐落於鐵路動線節點,車站場域乘載著過去與未來。作品透過竹林的線性,軌道的移動性,象徵林業鐵路過去的歷史軌跡與未來的交匯,同時創造飛起揚起意象,意寓著新舊交織共榮。
 

展覽資訊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實體展區)
日期」2021年10月22日起
地點」阿里山林業園區、嘉義竹崎車站



葉育鑫《竹粼》
 
台灣竹.潮及
竹構模型展
日期」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1月10日
地點」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 1F 大廳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灣竹會
攝影」朱逸文
編輯」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