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2台灣光環境獎 讓光走入城市街景

照明設計界的年度盛事「台灣光環境獎」今年迎來第五屆,由國際知名專家周鍊擔任主席,並邀請李乾朗、夏鑄九、郭中端、薛琴、吳瑪悧、官政能、楊澤等跨領域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歷經數月的初選、複選及決選,於11月25日頒獎典禮揭曉獲獎名單,由《1895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台南竹溪月見橋》等4項作品,獲得評審委員的肯定,並由「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獲得評審團特別獎。《室內》報導本屆9項入圍決賽的作品,以及得獎團隊之作。

台灣光環境獎自2018年首屆舉辦以來,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不僅是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沉澱,以多元有內涵的照明設計,創造舒適、健康的光環境,期望透過競賽舉辦,平衡技與藝,並讓大眾了解光環境的重要性。


獲獎團隊與評審團合照。



 2022台灣光環境獎作品 

1895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 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背景」
《1895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位於桃園平鎮,外觀以簡潔不落柱的環形跨橋「乙未之環」,串聯兩邊綠地,並結合濃厚的抗日歷史,以「圓」為元素表現民族團結合作,紀念過去客家先烈保家衛國之精神,半月型的無邊際鏡面水池,有如在歌頌桃園埤塘之美。

設計」
燈光以當地特色中的傳統技藝「客家藍染」為出發點,以象徵勇敢的靛藍光色為主色調,意喻著將不同族群融合,訴說這塊土地的歷史;團隊設計漸層式的靛藍色光帶,每半小時便會轉動一次,轉動的過程中,深藍和靛藍色會漸漸地銜接成玻璃扶手的3000K光色,隱含族群交融之意。當沿著7公尺高的清水模紀念之牆,感受夜光穿過戰爭時期所留下的槍孔痕跡時,就如同過往戰爭所留下的傷痕,重新蛻變,昇華成夜空星光。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得獎感言」
本案進行約2年左右,建築師的專案經理提到,當初他第一次聽到照明設計簡報後非常驚豔,原來照明可以這樣設計,原來光可以和土地與文化連結,這對我們是一種肯定,說明照明設計是可以以更有深度的光文化呈現。施工過程有很多階段性的困難點要克服,感謝業主桃園市工務局了解我們對光的堅持,盡力協調幫忙。這次能夠獲獎,感謝業主的支持與其他設計團隊的相互配合,謝謝主辦單位提供這樣的交流平台,讓大眾可以更重視與了解光環境,我們希望用光,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美好。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 偶得設計 瓦豆製作 

新竹市護城河 攝影」劉森湧。

背景」
藉由台灣燈會舉辦之際,將新竹州廳、消防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像博物館、護城河、新竹公園入口、菸酒公賣局、孔廟等9地進行夜間照明改善,結合歷史文化,以永久性燈光裝置,將燈光融入步行街道系統,以及生態環繞的生活圈,燈光的展現,猶如點亮都市的一盞燈,塑造柔和氛圍。

設計」
設計團隊考量古蹟建築立面特色,細緻調整色溫、光強度、投射角度和明滅時間,此外,除了要與周遭都市光環境互相協調,考量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利用低尺度且無炫光照明,整合都市節點和連續綠帶光環境,期望打造充滿舒適悠閒氣息的活動場域。整體透過光賦予老舊建築新生命,以光豐厚土地文化蘊涵,打造日夜皆宜的「步行城市」,在未來成為城市的永續資產。


新竹菸酒公賣局 攝影」劉森湧。

得獎感言」
坐落於新竹舊城區中的9個基地( 古蹟、歷史建物及公園空間) 各有不同的建築元素與環境關係,是本案的困難與挑戰,「光」在這裡成了優化環境的共同語言。這次得獎感謝新竹市府對提升「城市光環境」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好的光環境如何優化城市空間的品質。(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
設計監造與現場施作分成兩個標案執行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本案的執行難度,所幸施作單位的配合度還不錯。這次獲獎感謝評審的肯定,良善的光環境需要更多的認同。( 偶得設計)
在新竹,燈一定要鎖緊才不會被風吹歪! 新竹是個故事很多、舊城區古蹟密度全國第一、隱藏美食多又便宜的城市,有文化自信才會讓光環境變好。( 瓦豆製作)


波光市集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背景」
《波光市集》位於新竹南寮漁港,建築以靠海的漁港特色,將「海浪」元素融入設計中,並融合波浪狀的屋頂、水平延展的大型頂棚和擋風牆體,塑造可抵禦海濱炎熱夏季及東北季風強襲的嚴酷氣候條件,展現港區地景特有的濱海建築。

設計」
為搭配建築特色,團隊著眼於光源設置點與建築的對應關係,規劃照明融入建築語彙,透過節制地由下打亮頂棚,勾勒牆體的拱型輪廓,並以色溫襯托建築的木材質與水泥質感。以色溫4000K襯托具輕盈感的混凝土天花,並利用3000K對應垂直向度,與空間使用者尺度較為接近的木質柱面體,展現主建築優雅俐落之感,營塑充滿溫馨的空間。由內而外透亮的光體與剪影,以及完美的照明機能,將夜裡的波光市集相較於日間,更別有一番風情,營造出優雅別致的光環境。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


得獎感言」
適當的「環境光」與「機能照明」在市集空間中的整合,是在特色如此鮮明的建築中,最困難的挑戰與印象深刻的事。很榮幸由我們築影來引光,讓美的建築能與光共舞。


台南竹溪月見橋 / 十田設計 

攝影」羅慕昕。 


背景」
「溪上明月皎皎,溪中見月,月中見溪」猶如一抹新月,連接水岸兩側的「月見橋」,又名「月見溪」,位於竹溪公園中心河道拓寬處,透過光與橋體、禪寺周邊溪谷環境的搭配極佳,帶有禪意的絕美境地,圍塑出富有詩意氣息的場域。

設計」
設計團隊在燈光設計上,特別於下弦結構設置LED投射燈,不僅展現木構造空間桁架的結構美感,也輔助周邊景觀休憩場所的使用亮度;在橋的扶手中設置隱藏的LED燈,安全照亮橋面,橋面燈槽中的LED投射燈,則向上微微打亮擴張網的欄杆,使燈光反射之處與夜間繁星一齊閃耀,在燈光安排上,同時顧及美學與節能的設計。「月見橋」不僅連結了河岸兩側,也兼顧了都市機能,以光影展現橋的紋理,延續台南古都木構造的傳統文化及歷史。隨著曲橋上不斷變幻的景色,輕量具穿透力的結構設計使視線廣闊,並搭配光影變化,讓色澤自然融入周圍環境,為竹溪增添柔和氣息,展現整體層次感。


攝影」羅慕昕。
 

得獎感言」
從民間到公部門對木構造與集成材材料特性不熟悉,造成木構造設計單位執行上的困難,需大量溝通和提出可令業主信服的說明。「月見橋」的實際落實,希望讓大眾得以近距離體驗木構的美好。


 評審團特別獎 
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 

攝影」Joey Bailey。


今年6月連江縣正式公告的《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是台灣第一個通過的光害自制條例。未來政府將針對區域內的輝度、照度,以及大型光源加以管制,並依條例內容劃設「光敏感區域」,同時保護知名的馬祖藍眼淚、特有種「雌光螢」、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賞星熱點等自然環境與物種棲地。評審團認為,連江縣是台灣立法管制光汙染的首例,其官民共識以及為了共同實現沒有光害環境的行動值得嘉許,期許透過此次的獎項頒發,提供台灣各地方政府示範參考。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