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2 TID Award 從設計尋求解答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作為指標性的設計獎項,從創辦以來為台灣以及亞洲的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新氣象。2022年第十五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從1月5日開始徵件,經過3個多月的徵件與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15日公佈入圍名單,緊接著在7月8日公佈44件TID獎得獎作品,最後在9月23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眾所期待的金獎、新銳設計師奬以及評審團特別獎的得獎名單。


優質作品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表示,空間設計是改變人類生活、對抗議題最直接且有效的設計方法之一。TID Award就如同今年主視覺上的那道光,鼓勵設計師去尋求下個世代即將面臨的問題,並探尋最好的解答;期望室內設計產業能夠幫助大眾並為環境與世界做出貢獻。同時,向完成每個優秀作品背後辛苦的工作團隊,獻上他的敬意。

TID Award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也期望透過空間設計為時代發聲。獎項力求創新與突破,今年除了邀請建築、空間的專業人士,還包含藝術、教育、文創等各領域的評審老師,希望跳脫淺層的美感與風格追求,以多元觀點選拔出優秀作品。

胡氏藝術基金會負責人胡朝聖多次擔任TID Award的評審,他觀察到,近年的作品越來越多文化層面的展現,設計師對於社會議題的敏銳度提升,他們將觀察到的問題,透過設計形式來解決,是創造力與在地化的表現。他相信,這也是TID Award不斷持續推動所產生的正向影響力。

本期《室內》介紹本屆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金獎、新銳設計師獎以及評審團特別獎的作品,並收錄得獎者感言,作為創作心得的重要回顧。
(獲獎名單依據TID 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評審團特別獎 
國民法官法庭空間改造
本埠設計 / 蔡嘉豪



法庭空間採白色基底,表現出司法新制度的光明與希望,搭配中性色調的木材,營造溫潤、融合且平等的意象。為強化平等與審判交流,審判區透過圓弧形的主法檯,讓所有國民法官均保持良好的視野,並與檢辯雙方席位保持向心規劃,期待更為聚焦且圍塑討論。同時,微弧形的天花透過線條導引,讓視覺集中在審判討論區並凝視於主背牆面的司法意象。



企圖改變一般法庭嚴肅、對立且彼此遠距離的場域感與既定印象,讓新制的國民法官、民眾輕鬆融入且安心參與審判。



得獎感言:作為一個大家不熟悉、嚴肅並具有距離的公共場域,透過設計化解既有對場域的看法,透過材料與空間手段,軟化法庭的剛性,讓冰冷的法庭殿堂,以設計變成溫暖的、理性的共同場域,同時保有該有司法之氣度,轉變迎向民眾,更開心地是藉此有機會讓更多人相信透過設計可以改變環境,透過設計可以打開更多公有空間的可能。 


 新銳設計師獎 
洄游
之一(香港)設計/凌英麒



採用「流動空間」的設計理念,用4條洄游動線將各功能分區並進行串連,希望為屋主打造一個相對開放、自由、流動、不封閉的空間體驗。借用窗洞、軟隔斷、推門等元素,將封閉的牆體變成可以隨意開合、甚至隱藏消失的一個結構,讓不同功能之間形成可互相連接、滲透,由封閉的獨立空間變成可相互連通的場域。



為滿足屋主喜歡的沈靜灰色調,全屋的牆面都運用了水泥漆;尤其在進門玄關處的頂面,沒有過多的裝飾,而是保留了原本建築的鋼筋混凝土,呈現非機械的、自然的質感。 


得獎感言:空間展示如果是作為提供展示的襯底,本案試圖透過純粹的材料特質,以空間物件作為回應及呼應歷史建築,以單一引發對內部所有事物的好奇,透過光線、材料、顏色引導看待老廠房作為展示,很榮幸很幸運可以如此純粹的維持設計的初心。 

 金獎 
對角線之家 
永哲制作 / 林天永 張哲毓



「一道18公尺長的對角線光帶,劃過長20公尺、寬6公尺的長型平面。傾斜15度的斜角方向成為新的空間秩序,與既有樑柱正交系統產生出的餘角,形成家人分享陽光、空氣與交換心情的角落。」



為了表達對角線與垂直水平兩種空間型態的關係,斜牆與既有牆面的交界處,設置玻璃進行阻隔,鞏固私密性,亦能產生間接的互動;兩種空間秩序的重疊並置,在平面上產生多重回字型動線,讓身體知覺在不同空間產生相互重疊的機會。


得獎感言:我們相信,空間型態具有擾動空間計畫之能力,反之亦然!兩者互相影響,讓習以為常的空間經驗得到解放,脫離約定俗成,進而讓建築獲得自由!感謝2022 TID Award評審團的看見與鼓勵!更要謝謝相信永哲制作的業主! 


台北8坪兩房小宅 
蟲點子創意設計 / 鄭明輝 



在8坪的空間內,規劃出舒適又不壓迫的兩個房間。將空間切分為二,客廳與房間藉抬高地板界定,附屬空間的廚房、衛浴、工作陽台則整合在一邊。



精簡使用面積後,盡量將開放空間讓給客廳,將收納規劃在抬高的地板下方;而第二個房間則利用拉門與更衣室整合,平時床墊可以收折在櫃內,拉門滑開後讓客廳更加通透寬敞;闔上拉門可以作為父母偶爾來訪的休息空間,每個空間機能在這8坪的面積裡,都是剛剛好的存在。 


得獎感言:謝謝評審的肯定,以及蟲點子團隊跟工班的努力,還有業主的信任。我覺得比賽有沒有得獎這件事情,不一定是為了拿到更多案子,最重要的是藉由比賽檢視自己是否成長,可以透過比賽中看見世界設計的趨勢,或是更深層的脈絡,這些不管有沒有得獎都是我們成長養分。最後還是要謝謝TID的肯定,讓我也能繼續保有設計的熱忱! 


store by .jpg 室內設計
廣州市五加二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 易永強 



本案選址有別於以往設點於繁華鬧市、服務白領群體的快餐式門店,是主理人對社區門店的一種情懷和拓寬客群類型的嘗試。



設計意圖在滿足品牌自身調性的連續的同時,用理性的設計語言保留空間給人的純粹感受。以距離作為標尺,講述使用情景中咖啡師和顧客、熟人與熟人、街坊之間、陌生人之間,與景色和陽光產生的實質互動,並且通過材質的冷與暖去回應所產生的心情。最終回歸到.jpg咖啡從製作到被品嚐所傳遞的價值。 


得獎感言:感謝TID Award給予我們這份殊榮。store by.jpg咖啡品牌室內設計是一個商業項目。在商業項目的設計賦能上,5+2.studio希望通過關注消費者對新消費場景體驗的需求,設計能對應場域屬性的美學空間。設計賦能是消費者與商家共贏的過程,產品設計賦能與產品升級亦是如此。


裊渺蜂巢 
覺知造所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 胡廷璋 



Bar PUN以五感媒合空間情境,將品牌精神空間化,放大品飲儀式的體驗與感受。空間以纖維紙與六角鐵網環繞,營造炊煙裊裊的皺褶意象,再現燃香風景。



擷取蜂巢單元符號六邊形元素,解構調酒流程;序列化六角吧台,縮短客席距離並增進交流互動。而檯面的跨板設計,會隨季節酒單更變操作位置,實現形隨機能而生的設計理念。燈光結合聲音回饋系統,令光巢隨音樂節拍、人的對談、器皿碰撞,改變環境光頻強弱;兩頭鏡面的倒映與延伸,將領人置身於裊渺蜂巢裡。 


得獎感言:設計師的工作,或許說所有的工作,本質上都是在湊成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並在這當中串連出令人心動的願景與畫面。限制作品尺度的從來不是基地條件,而是夢能做的多深多遠。感謝TID評審們傳遞的這份肯定。讓所有參予其中的人與夥伴,在對的地方被看見,夢想成真,自我實現。 


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 
仍然創作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 蔡君微 謝欣慧



用「溫度和幸福感受」形塑了品牌精神。在形似半剖開的巧克力殼之間醞釀味蕾、視覺、氣味及觸覺的 體驗。重視人與人的真摯互動,場域中央的環形櫃檯自中心對外發散,開放式的區域分配,確保每個視角位置與核心區,擁有近乎同樣的適切距離,並接收到等量的溫度傳遞和熱忱服務。



空間裡隱藏了一些代表性的幾何線條,從露臺曲度踏階到牆面薄殼曲線至材質運用,透過行進移動的過程、不同視覺角度,經由拆解與重疊,解離後的重新定義,挖掘不同的幾何層次之美。 


得獎感言:此案將抽象而浪漫的風味具象化,期待藉由設計觸發饕客舌尖最美的悸動。我們相信空間形塑是有靈魂的,在每個設計中挖掘空間性格,審視反思中找到最適切的解答,感謝TID的肯定讓我們能更加堅定信念,仍然創作美好。 


菸·葉·廠
本埠設計 / 蔡嘉豪 黃思瑋 



試圖維持及保存既有空間架構,尋找空間空隙、置入閱讀新舊載體的展示可能。以金屬為主軸,在不同空間角落及角度閱讀既有紋理與知識傳遞。



實驗室由老窗口穿越走廊,透過金屬框架與折板,微光線導引視覺框列舊物件與菸葉展示;除骨加工區外便利無障礙行走的廊道,金屬桁架、擴張網和民眾是舊建築的新表情,透過反射倒映暗示老設備與外立面的關係;複燻機旁,光線與金屬的形體及構架,讓泛黃色彩漫射,導引閱讀前方的山形牆與巨大機械的層次及敘述舊故事。


得獎感言:空間展示如果是作為提供展示的襯底,本案試圖透過純粹的材料特質,以空間物件作為回應及呼應歷史建築,以單一引發對內部所有事物的好奇,透過光線、材 料、顏色引導看待老廠房作為展示,很榮幸很幸運可以如此純粹的維持設計的初心。


光 · 落在你臉上
CHIEN建築事務所/簡彰慶 



懸掛式幻彩壓克力,起到引導與劃分空間的功能,透過該材料,將不同空間所滲透出來的光進行不可計畫地加工,協同人流經過的影,變成一場炫彩朦朧的光影遊戲,展現虛實關係。



人影的流動,加上光影幻化覆蓋,創造多元化藝術氛圍,為光線的存在錦上添花,同時神秘富有趣味。光線幻化,非傳統展廳直白的陳列方式,通過情景模擬,劃分屬性空間,打散功能性,引入觀眾,以藝術和沈浸的方式強調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層層遞進品牌故事與核心。 


得獎感言:此案「擷光取影」擷取光的型態,以提煉過濾後的光線及色影,及光、影具體可見而虛無穿透的本質,作為空間表現的主要元素。再「由外而內」提取設計議題背後的本質元素,轉化,進而系統化應用。最後「由內而外」以空間結構為核心,減少無謂裝飾形式,讓本質元素的應用型態作為設計表現。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本屆獲獎各大事務所
撰文」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