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T22 石勢 花蓮石.新生與演繹」設計講座 空間裡的石材魅力

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室內interior》聯合舉辦的「T22 石勢 花蓮石.新生與演繹」講座於近期完美落幕,當日上午由棟隆企業、高陽益實業、同達大理石、煌奇石業等四家石材廠商介紹各自特色,下午則邀請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11屆理事長、呈境設計創辦人袁世賢,以及硬是設計主理人吳透,分享自身對石材運用在設計中的想法與經驗,為現場與會設計師和石材廠商,帶來精彩演講。


設計講座上午場大合照。


首先,袁世賢以呈境設計的英文名「Next Design」表達「設計沒有停止的時候,而是在每次的開始尋找各種可能性」的理念,認為設計不該被任何類型與風格所限制,因此他的設計從旅館延伸至公設、住宅、商業等多樣空間。繼而提到在當今的後疫情時代,由於生活型態受到改變,不僅自然風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影響了眾人對設計的看法,開始思考如何將設計與天然建材相結合。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空間運用木皮、藤編、竹器、石材等具特色建材,期望未來能打造回歸自然的設計美學。

天然石材的優勢

在石材運用上擁有豐富經歷的袁世賢,以作品「太陽帝國」(詳見《室內interior》354 期)為例分享,起初因周圍環境較為單純,業主期望能以精品宅的概念,打造奢華且具磅礡大器之感的環境,於是將石材作為空間的主要表達,並以仿古面與亮面分別表現於立面和地坪。利用拼接石材表現其自然紋理,不僅延伸了視覺空間,優美的天然色彩更成為極佳的場域背景,與高雅的金屬裝飾、家具融合得恰到好處,透過巧妙設計,將石材轉化為有趣場景。


主講設計師與四家石材廠商對談。

接著他分析運用石材的優勢。由於石材的完整性高,在密縫銜接上更便於施工,而特殊的天然花色,亦增加了設計師在搭配上的選擇,不僅豐富多樣且天然耐看。那麼天然石與人造石間又有哪些差異?相較於有著獨特花紋的天然石,人造石相對重複性較高,但因為沒有孔隙滲透性不高,所以比起天然石更易維護,但天然石的硬度卻更具抗壓性。袁世賢提到,近年由於薄板磚的高耐磨性,逐漸成為競爭建材之一,雖說如此,他認為天然石材在空間立面的呈現上更具生命力,其優美之姿最撼動人心。


同達大理石攤位展示。

吳透設計師亦提出對於石材的想法:「若業主猶豫是否要使用石材時,我就會編織一段故事作為引導,給予他們更廣大的想像。」買一小塊石材,就如同欣賞了一億年前的風景,透過觸摸去細品在時間長河下所孕育出的自然景致,無論是質感還是紋理的表現,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合作中展望未來

令人喜悅的是,袁世賢提到近年石材廠商在競爭中,不斷尋找品質良好的礦石研發新花色,並結合自媒體等方式逐漸進步,不僅為傳統產業拓展新道路,更幫助設計師效率溝通。


棟隆企業攤位展示。


吳透則分享一段故事表達合作的重要性:現代人類學之母瑪格麗特.米德的一位學生曾問:「人類文明開始的標誌是什麼?」意外的是,她回答:「是曾斷掉過癒合的大腿骨。」隨即解釋若一人大腿骨斷了,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會在癒合前就因無法自理食水而逝去,所以「服務他人」是文明開始的最佳狀態。吳透藉著這個故事,表達花蓮各家石材廠,無論是在選材、加工還是運送皆會相互合作,透過組織完整的工作鏈,讓設計師只需面對一個窗口即可完成託付。


煌奇石業攤位展示。

對於石材的未來發展,袁世賢建議可將建築與室內設計區分,例如建築外觀多用花崗石,室內設計則以大理石為主,透過石質分類的方式,方便設計師根據特性去挑選;另外,藉由將餘料轉化為小物件商品,讓石材不只侷限於表面材料,而是延伸至生活器皿等領域,賦予其不同意義。透過石材的天然紋理、精緻化、客製化、特殊工法研究等方式,效率選材與運用。


高陽益實業攤位展示。


如今的文明世界是人為所構築而成,而大自然則給予了最珍貴的建材資源,袁世賢表示,注重自然與本土材料才能建立更具生命情感的未來場景。吳透則期望能帶領設計同業去認識石材真實的加工狀態,以啟發出更多的設計想法,並在互助中走出最佳狀態,期待任務合作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攝影」歐陽青昀
採訪」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