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29
讓建築融入自然環境,體現周遭環境氛圍。
利用各種尺度的開口,讓光線與景緻能自然的流動。
運用大地色系營造舒適自然的氛圍,貫徹山居主題。
餐廚區,藉由空間裡的大小開口,促進光照與氣流暢透,利用自然力量調節空間氣候。
讓家具輕量化,使空間產生高度的穿透感。
各種水平層次的動線鋪排,為空間創造最大的運用可能。
共享領域的迴遊式動線,令空間更顯開放與自由。
空間層次與迴遊動線,讓人在室內行走時能感受到環境不同景緻的變化。
連結私密區與公共區域的中介空間,當玻璃門片收攏後也可與個室併為休憩小區。
引入不同方位的光照,豐滿空間質感。
利用硬體不同面向、尺度的開口連繫場域與裡外關係。
2樓房間區的走廊作為1樓起居空間的延伸,提供了家人各種不同形式共聚可能。
主臥房,簡約自然。
孩房區,延續質樸風格與木質元素。
原始現況圖。
原始現況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
「山居」,屋如其名,是一座位在山區,面朝山谷的獨棟透天別墅。屋主擇此而居,期待環境自然氣息滲透於日常之中,享有怡享悠然的脫塵之境。面對一家四口生活需求,如何以空間體現環境氛圍,同時切合當代生活機能,是本案的設計重點。
「通透」與「縫隙」
張育睿建築師表示,「通透」與「縫隙」是此作設計的核心概念。主因有二:一是考量台灣山區氣候潮濕、變化大,藉由空間裡的大小開口,促進光照與氣流暢通,利用自然力量調節空間氣候。其二,則是回應此作為「山上的房子」之特色,希望表現出徜徉於大自然的自由無拘,讓使用者、空間與生活都能緊扣環境、面向自然。
在平面佈局上,將1樓整塑為層次豐富的公共空間,藉由場域之間的中介地帶,為屬域關係建構舒鬆亦緊密的曖昧感受,既保有個人舒適的活動領域,視線上又能時時關照家人動態。對外,打開四面立牆,將環境山景納入室內,使家居生活面朝山谷景致,居室感受不再封閉。外部再設立平台圍繞建築量體,創造室內、外的中介空間,將居室體感延伸至戶外,淡化內、外分界,將生活浸入自然懷抱裡。
室內空間運用「縫隙」令整體更形輕透,利用硬體不同面向、尺度的開口連繫場域與裡外關係,使日光、氣流與環境景緻都能在空間裡流動穿梭,也由於引入不同方位的光照,更加豐滿了空間質感。在細節上,設計師進一步使物件、造型輕量化,降低室內彩度,以大地色系貫徹全作自然舒適的氣息,讓低斂背景突顯出居室裡流竄的自然光影與生活動態,當人穿梭於空間裡,視野能夠領受豐富的內外景象,身心沐浴在四季時序的變化之中。
「多進」與「迴遊」
全作另項重點,是以「多進」手法為空間創造豐富層次。設計師談到,由於原有的建築結構為加強磚造,基於結構安全考量,承重牆的部分不可更動,在此前提下仍然希望提高整體開放感受,因此建立了迴遊式動線賦予路徑自由,並且發展出「多進」的佈局規劃,藉由中介領域為空間創造多樣化使用的可能。
1樓個室用玻璃滑軌門片作為區隔,穿廊盡頭視庭院為端景,放大廊道體感並且補入採光,廊間除了是賞景路徑,當玻璃門片收攏後也能與個室連合為休憩小區。2樓利用夾層過道拓寬房區走廊,它是私密區與公共區域的中介空間,提供觀景、休憩的共享平台,同時也是起居廳的延伸,為空間創造多樣化使用的可能。
正如「山居」主題,全案軟硬體以自然氛圍貫徹,空間裡高度的穿透感與輕量感,將窗外的山谷、綠地、藍天、日光引入家居日常,讓使用者真切感受到棲居於自然的珍貴價值。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