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9

  • 「潮隙」一案位在青島,基地臨海,有著得天獨厚的景致。

  • 玻璃帷幕的運用削弱了室內外的區隔;刻意將室內布局向後退縮,旨在彰顯側邊兩個猶如摺紙般的牆體,雕塑感引人一探究竟。

  • 沙盤區。室內的挑高優勢放大了空間尺度。

  • 1樓座位區。玻璃帷幕捎來了絕佳的光線和外部景觀,讓室內室外有著更緊密的鏈結。

  • 牆體特殊漆的顆粒感,就好似沙灘石頭經過海水沖刷後遺留下的孔洞;水平方向的綿長漆痕則喻意著連續不斷的海浪。

  • 弧形語彙抽象的表現出大自然的壯闊感,圍塑出的柔和面狀彷彿海潮的連綿。

  • 臨窗區上方結構凹槽藏有燈光和緊急排煙抽風口,將機能隱於造型中,使畫面更為乾淨俐落。

  • 弧形天花板雖壓縮了空間感,但使得天井灑入的天光更為集中,替樓梯塑造了戲劇張力。

  • 水磨石地坪仿擬了海邊碎石、細沙的畫面。

  • 1樓平面圖。

  • 2樓平面圖。

潮隙

水相設計 / 李智翔

  • 設 計 者」水相設計 / 李智翔

  • 參 與 者」葛祝緯 林其緯 陳宥儒 葉子葳

  • 攝 影 者」吳鑑泉

  • 空間性質」接待會館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灰色手工漆、灰色水磨石、橡木實木、U型玻璃

  • 面 積」266坪

  • 項目年份」2021年

  •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建築研究

  • 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室內設計碩士

  • 「水的形狀來自承載的容器,以無垠想像適應環境變化。」成立於2008年的水相設計跨足室內與建築領域,秉持設計應如「水」的初衷,純淨、有機又多變,本質上保持其原有的簡潔性,意念上展現無框架的可能性。

作為一座面海的城市,青島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過往曾為德國租借地,留下不少歐式建築,深厚的歷史底蘊,再加上三面環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讓異國風情和既存的漢儒文化,交織出中西合併的獨特美感。
 
設計師表示,每塊土地都有專屬的語言和厚實的文化脈絡,如何依循當地的歷史軌跡,發展空間各自的特色,使每個接待中心擁有各自的精彩風貌,是團隊的思索重點。
 

海潮意象的轉譯

面向寬闊海景的基地,身處於多樣歷史交雜的海港地域位置,水相設計欲透過建築構造,呈現浪濤跌宕的自然壯闊感,兩層樓的建築外立面採用通透的玻璃帷幕,造型輕薄飄逸;前述所提的玻璃帷幕有助於將外在景觀引入內部,室內整體設計概念抽取了自然中的線性,以大量弧線構築而成,存在於建築中的「自然」,並非僅透過造型或材料堆疊即可達成,而是該思考如何轉化自然的精神,並將其以純熟、內斂的方式注入空間調性中,身處於內可感知設計師欲表達之深層意涵。
 
入內後中心的挑高樓板結構放大了空間尺度,多數樑柱俐落地收入造型牆體內,整合出的曲度打造出蜿蜒路徑,漫遊於層層廊道和隱藏於後的出入口,可透見室內流暢的結構型態,行走間的窺望層次,襯著海光天色,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散策體驗。

設計團隊並未於室內點綴過多裝飾性元素,降低視覺負擔之餘,亦企圖突顯光影和雕塑性線條的存在份量,厚實空間韻致;牆面的義大利手工灰泥漆極具手工肌理感,其表面有著類似石頭經海水沖刷後所產生的孔隙,水平方向的悠長延展則宛如海浪層疊起伏般,這些細膩之處的講究,在在反映出團隊的設計主軸:將自然引進室內。
 

型隨機能

有鑑於業主希冀在銷售完畢後維持相同狀態交付予日後使用單位,不另做過多變動,因此樓梯不僅作為串接上下樓層的主動線,更肩負了必要時的逃生功能,如何在嚴格的法規框架和確保實用性之餘,將樓梯趣味化,抑或是賦予它強烈的張力?梯間為一段狹長甬道,水相設計封閉兩側開口,以特殊漆、磨石子勾勒出隧道情景,並將頭頂的消防排煙口視為一方天井,由此開口導入自然光,前後段以弧形天花板刻意壓縮了空間感,藉此讓光線集中天井之下,放大沐浴於天光的悠遠靜謐。

2樓靠窗區以留白手法呈現,提供造訪者一處眺望海天一色景致的療癒場所,讓人能夠更為直觀的去面對自然。天花板上的曲面結構更不單單只為造型,因應設備所需要的機能面均整合在內,藏於無形。
 

中西美學的繞與放

水相設計透過材質本色及重新編排所呈現的紋理,描述過往租界時期捻揉而製的兩股文化脈絡,帶有豐富肌理的水磨石、手工漆和有機曲面,暗喻西方當代美學;溫潤的實木和由隔柵演繹而來的直紋鋪排,則意喻中式美感。設計團隊整合了兩方的審美背景,從建築量體和材質應用方面雙管齊下,彙整出和諧的氛圍,承接青島的城市風土,並遠望更美好的未來。

採訪」陳映蓁

其他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