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54

  • 作為進入金山彩藝的第一印象,入口處以木質元素強化溫潤感受;懸浮的階梯則輕快地鏈結了上下樓層。

  • 弧形的天花造型描繪出流動的氣息。磨石踏階鑲嵌著金屬邊界,突顯了設計層次。而牆面的孔隙板材不只阻絕干擾的迴音,也展現出質地的特殊紋理。

  • 長形的辦公室放置了色調統一的桌椅和電腦設備,並以黃色邊條進行跳色設計。

  • 吧檯背景以石皮構築,大器磅礡的質感顯得張力十足。

  • 辦公室的主要座位區以長條不斷光的燈帶,確保每個位置皆有適度照明。

  • 壁面燈條趣味化了室內的視覺效果,也表現出空間的俐落個性。

  • 刻意將吧檯機能布局於開敞之處,擁有大面採光,同時作為會議室和辦公室的中介區塊。

  • 1樓平面圖。

  • 2樓平面圖。

拾葉建築+室內設計|葉佳隴 / 金山彩藝

賦予廠辦空間新面貌

  • 設 計 者」拾葉建築+室內設計 / 葉佳隴

  • 參 與 者」張芯華 李弘義 李俊穆

  • 攝 影 者」WEIMAX STUDIO / 鍾崴至

  • 空間性質」工廠+辦公室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特殊塗料、磨石子、實木、實木皮、石皮、鐵件、夾板

  • 面 積」221坪

  • 項目年份」2022年

  • 現任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拾葉所創造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專屬於每個人獨特的風格,人文、品質、藝術、純粹。追求自然的空間,合諧的比例,搭配著清晰的設計,自始至終不著墨於華麗的裝飾,不浮媚於流行,對設計的態度始終如一,就如拾葉的寓意,學藝作畫,宛若入林摭葉,需仰取俯拾,不斷積累。獲獎紀錄包含TINTA金邸獎、亞太空間設計大獎、iF Design Award、紅點設計大獎、亞洲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等。

金山彩藝是食品軟包材的供應商,企業的三大宗旨分別是「品質、服務、創新」,工廠從設計、製版、印刷到最後的出貨成品,每個流程都有專門的技術屬性,彼此之間環環相扣,提供優質的商品。

本案作為金山彩藝的廠辦空間,從建築立面的外觀造型,到室內的平面與動線布局,皆委由拾葉設計團隊進行全面性的操刀。談及規劃辦公空間的要點,葉佳隴設計師表示,舉凡空間的定性定量、部門配置、所需座位數、機能需求等面向,甚至是對外接待的感受形塑,都需要一併納入考量,以協助業主打造符合企業形象的總部空間。
 

舊有廠辦的華麗變身

如何從員工的既定上下班路徑,以及參觀動線中帶出更多廠辦的趣味可能,是設計師關注的重點。設計初期便深刻感受到業主對於「顧客需求服務」的重視,遂決定扣合企業的三大宗旨,將基地格局重新拆解與釋放,由「來廠參觀或參與會議」的客戶視角為出發點,從踏入空間的那一刻起,就好似開啟了想像的入口。

透過串連上下樓層的懸浮樓梯,引領造訪者探訪廠辦內的每個場域,無論是開放的接待區、充滿員工忙碌身影的辦公空間,到隱私的會議室,都有著不同層次的描繪,另一方面,亦巧妙運用了藝術塗漆、孔隙板材等元素,疊加視覺的豐富張力,也藉此突顯空間獨一無二的個性。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入口的弧形階梯連結了大廳和廊道,透過弧形天花融合樓層之間的界線,曲線勾勒的造型強化了流動的氛圍,讓光線和空氣得以自由穿梭,同時亦順勢將人的視線與動線往上帶,無形之間做出引導,讓不同樓層的場域相互交織。

而懸浮鐵件樓梯的實木扶手從第一階延續至最後一階,替虛空間增加了延伸感,也象徵著企業生生不息的意涵,而玻璃清透的效果則讓樓梯量體更顯輕盈,也突顯了實木語彙的溫和;牆面特別鋪設孔隙板材,弱化工廠的作業聲之餘,也企圖在此面向形塑豐富的視覺與觸覺感受,令人循著磨石踏階拾級而上時,能體驗多元媒材的鮮明特色。
 
2樓的長形辦公室利用燈光、玻璃、弧形轉角等設計手法鏈結室內外,中島吧檯不僅扮演駐足停留的節點外,也成為辦公場域和會議室之間的中介領域,模糊了區域分界,讓整體動線更為流暢不侷限;吧檯區設置於樓梯轉折處,使人盡享開闊視野,也將不同屬性的空間互相銜接,彼此引光借景。
 

緊扣企業精神 展現空間魅力

針對色調、材質等細節層次的堆疊,葉佳隴分享,1樓大廳以淺色作為主體,利用局部的深色天花界定樓層間的關係,些許木紋質地捎來溫潤度,歡迎著賓客到訪;2樓辦公空間則運用了統一的軟裝設備,包含黑色長桌、椅子與電腦,創造出一致性,而立面櫃體點綴的黃色邊條增添了內部的趣味性。

材料選擇方面,異材質的搭配勾勒出廠辦的活潑感,灰色的藝術塗漆則調和了空間畫面,讓牆面紋理不再單調;吧檯以極具個性張力的石皮作為背幕,鄰近的天花板則利用木紋走向使場域彼此相連,並在軸線上創造光影變化,尾端的燈條亦與前方大面落地窗的採光相互輝映。
 
設計師說道,本作著重於辦公空間與企業文化的整合和對話,嘗試在機能需求和感官體驗之間取得平衡,並在虛實之間統整設計語彙,讓廠辦不再是個冰冷的存在,而是巧妙融合實用性與美學概念,成為述說品牌故事與價值的環節。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