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 決選實訪

Interior 313

2019年「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決選實地評勘甫於9月7日至8日落幕,主辦單位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與評審團兩天走訪了台北、台中、台東等地,實際造訪入圍的5件作品,並與建築師進行簡報和對談。《室內》雜誌獲邀隨行,並在旁聆聽評審會議,最終結果由「池上穀倉藝術館」奪得首獎,「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獲佳作,「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 JK」則為評審團特別獎。


 
遠東建築獎除持續提倡建築的突破與創新外,為關懷建築文化的傳承和活化,並期許藉由老舊建築的新生,倡導本土環境的永續發展,故第三度舉辦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

此次共有5件作品入圍決選名單,分別為:陳冠華「池上穀倉藝術館」、陳宇進與楊家凱「台中文化創意園區R04展示館」、賴人碩與吳建志「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 JK」、王銘顯「鴻根雅筑」及沈庭增「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

此次決選評審團包括召集人暨主席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杜文正設計事務所主持人杜文正、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新北市政府副市長陳純敬、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張清華、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蔡元良,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以及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執行長黃茂德等人亦隨行。
 

首獎

池上穀倉藝術館: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陳冠華+大直設計

本屆獲得首獎的「池上穀倉藝術館」,2014年由台灣好基金會發起,美學大師蔣勳促成,池上農民梁正賢先生提供老穀倉,並委託陳冠華建築師進行改建。

陳冠華於簡報時表示,已有60年歷史的老穀倉,曾是池上居民耕種收穫的重心,卻因時代和環境轉變而廢棄,現改建成藝術館,其形式及本質應以「池上的生活及美學」為出發點,讓此處成為「聚集」、「整理」、「滾動」、「再生」的文化據點,他率領元智大學團隊長時間於池上深耕,藉由探訪當地的歷史軌跡、日常生活點滴等過程,描繪出穀倉重建的輪廓,再透過「參與式設計」的概念,廣邀在地居民一同參與,激發出更多設計靈感,也加深與社區的黏著度和共鳴。

建築師秉持著「池上的穀倉,大家的藝術館」想法,希望此處不僅可以成為池上居民的休憩之處,也可以提供造訪遊客有別於都市五光十色的華麗感受,整體建物盡量融入鄉野間,保留既有穀倉的木桁架,僅以必要金屬做結構補強,外觀上則以黑色斜瓦屋頂和低矮簷口作為主要意象,呼應池上農舍的樣貌,也隱喻舊屋改造的新舊融合和延續,材料選擇輕質水泥纖維瓦,減輕重量,並加強屋頂的抗震、抗風能力;空間上則新增西向圓窗、西南向角窗開口,強化與池上大街的連結,北向設置玻璃長廊,除作為主要入口外,也是過渡內外的中介場域,並將穀倉的封閉轉換為藝術館之開放性。

考量節能和永續經營,多處開設高天窗,採自然光漫射為展示光源,且引動空氣的自然循環;輕質屋瓦減低結構負荷,且以多層次方式鋪設,達到隔熱、隔音等效果。



 

 

佳作

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沈庭增建築師事務所 / 沈庭增

本次榮獲佳作獎的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前身為1975年完工的美工大樓,深受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影響,有清楚的樑柱系統、水平開窗及挑空的大廳等,經歷多次裝修後,建築體內外部的連結性逐漸被削弱,且失去原有水平性;建築南側的校園空間在這十多年間變成一片開放草原,建物本身卻維持著背向和封閉狀態,阻斷了人與草原及三棵楓香互動的機會。

沈庭增在改造時,規劃出建築物內外連結的新關係,他透過打開牆體、鋪設開放平台等手段,讓空間進行雙向延伸拓展,並增設高度2.5公尺的黑色鋼板簷體及透空金屬網牆,藉由輕盈穿透的構造,讓平台和建築之間彼此延伸,創造新的生活場域。沈庭增提到,改造的過程中所新增的附加物並非想覆蓋舊有建築的輪廓,而是重新思考建物與環境的關係,希望以有層次又柔和的手法,消弭新舊之間差異,帶出對話的可能性,並讓建築重回校園。



評審團特別獎

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 JK: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 / 賴人碩 吳建志

「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 JK」則獲評審團特別獎,基地位在台中市中區,是一個從日治時期便開始發展建設的老社區,隨著時代改變而日益沉寂。建物的殘破對建築團隊來說並非問題,反而是將其改造成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場所的絕佳機會。

連接外部的1樓,建築師團隊當作社區街道的一部分,室內的磨石鋪面和落地窗也延續這樣的想法,宛若騎樓般完全開放,也被視為連結生活的場所,大量活動可以在此處上演;而2樓則是主要工作區域,空間上不做分隔,以大面積共用桌面的工作方式,讓數個小型事務所的設計者共享,讓交流和討論能自然而然發生,成為彼此學習、協同合作的工作場域。除讓老屋新生外,建築師也希望活化城區,帶來多重空間的當代新體驗,回應社會與建築之間的相互導引,並從中實踐。




 

入圍決選

鴻根雅筑: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 王銘顯

入圍決選的鴻根雅築因祝融關係,只有牌樓與兩旁紅磚牆保留下來,上五下二的特殊拱圈形式極具保存價值,加上業主對起家厝的情感,建築師遂決定保留舊有牆面及其語彙,能充分感受歷史氛圍。

室內主體興建的新建築物除重視空間機能佈局外,再透過材料接合和構造系統的整合,曲線造型的清水模板表現出嶄新風貌;室內最終由三道曲線構成,其中兩道形成斜屋頂設計,使屋頂呈現漸變模式,第三道則為承重牆,讓垂直或水平面都為曲面形式。在夜間照明上,希望在略顯蕭條的街景中,注入古典又前衛的光環境,在立面拱圈和人字屋簷的投射強調曲線線條,而在內部垂直動線上則輔以層次豐富的光影變化,宛若科幻電影場景。


 

 

台中文化創意園區R04展示館: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 陳宇進 楊家凱

R04整建計劃是對舊有建築保存及再利用提出了空間重生以及創造都市議題的新視野。建築前身是舊台中酒廠之洗瓶及裝瓶工廠,廠內遺留與國外購買的洗瓶機,在新計劃中,巨大的機器變成園區的公共藝術,建置於地下一樓,連結新舊記憶。

設計概念視展演館為給下一世紀台中人的瓶中船,建築團隊將原本工廠的輕型鋼架屋頂拆除,置換成一個有深度的新架構,企圖轉化瓶中船概念,將屋頂塑造成一個既是瓶、亦是船的新物件;室內空間乘載著大多數R04館的新機能,漂浮在舊建物內,藉此在舊建築內創造出一個相對的外在空間,成為園區開放場域的一部分。


 

評選過程紀實與結論

本屆「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的評選會議共分三輪不記名投票,「池上穀倉藝術館」於第一輪即獲得最高票,第二輪確定獲得首獎;在第三輪投票中「繼光工務所」以及「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兩者票數難分軒輊,評審團認為繼光工務所型態特別,兼具人文和社區關懷,但卻較偏離建築設計本質,故給予特別獎,而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則獲佳作。首獎獎金50萬元,佳作與特別獎同為30萬元。

 

本次決選評審團與主辦單位合影,左起:蔡元良、杜文正、王榮進、范巽綠、徐旭東、林平、張清華、陳純敬及黃茂德。(吳劭璿攝影)

評審之一的北美館館長林平女士於會中提到,她期待在作品中看見過往老屋的歷史時間軌跡,再從老中看到當代新詮釋,不論是透過視覺或在地文化的淵源,建築在當代社會中應當扮演的角色為何?其意義是否能大於建築本身,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蔡元良建築師則說,老屋再生最重要的是了解何為建築既存狀況,改造過程中如何保有未來發展的彈性,是否有「接續過去、展望未來」的觀念,則為評選標準。

綜觀本屆得獎作品,「社會性關懷」為精神主軸,例如池上穀倉藝術館保留在地性,又兼具前瞻性,透過社區和基金會的協力,讓老屋具備永續發展的願景;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則有著謙虛、與舊有建物對話的氣質,在新舊建築連結方面處理得十分細膩,整體利用減法概念呈現,給予新生命卻不抹滅舊有建物的美麗,也希望藉此獎項鼓勵學校考慮舊有建築的未來發展性;繼光工務所1樓開放給社區民眾使用,2樓作為6
間事務所的共同辦公空間,與周邊社區緊密串連,讓社會實踐在此處產生可能性,其帶來的全新發展模式值得被推廣。

而評審團召集人暨主席范巽綠女士認為,老屋改造需要具有與「地方創生連結」的要素,以豐厚的改造內涵賦予舊建物新生,期許能藉此翻轉城市風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各建築師事務所
採訪、撰文」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