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煌奇石業 × 草原市務所|全新石材展間,打造世界礦山意象

擁有大理石業界最先進加工流程的煌奇石業,自成立以來不斷精進自身技術,強化產線自動化與廠區規模化的建置,逐步擴展成全台灣目前佔地最廣的大理石工廠。採購團隊親自到國外礦山採購,原石飄洋過海回到台灣後再經鋸、補、磨三道重要工序,最終成為一片片美麗大板,送至客人手中。此次主導參與T22「實踐型工廠見學改造計畫」的行銷總監廖品淨,是煌奇石業的第三代,她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回到工廠?有著年輕人靈活與創意的思緒,她期待設計的介入能替煌奇帶來何種嶄新面貌?
 
本身也是花蓮人的草原市務所設計總監黃薔認為此次參與改造計畫的過程是趟美好旅途,她笑稱團隊是「花蓮代表隊」,從業主、設計師到現場施作人員大多都是花蓮當地人,彼此合作無間,並肩往終點前行。本次專訪邀請廖品淨與黃薔一同聊聊歷程點滴,並分享全新展間蘊含的涵義。

 

參與改造計畫的主要人員。左起煌奇石業行銷總監廖品淨、草原市務所設計總監黃薔、現場監造設計師方拓畬。©歐陽青昀


台灣大理石領導品牌煌奇石業,今年屆滿50周年。廖品淨介紹:「我們很專注地做一件事,就是致力將台灣與全球的大理石送到客戶手中。原石需在工廠經過完整的鋸、補、磨三道工序,50年來我們已經加工600種以上的石材,而廠區內隨時有超過1000顆原石與500多種大板建材可供客戶參觀,走進煌奇石業,就像走進世界的礦山般。」不過,伴隨著替代建材的出現,越來越少人知道從礦山出產的天然大理石石材的真實模樣,而以家族企業為主的花蓮石材產業正面臨巨大的挑戰。


存放板材的倉庫一隅。


石頭與生俱來的風采令人著迷

廖品淨坦言,連她這個從小成長於工廠的人,對石材的了解其實也很淺薄,直到2018年首次和家族長輩們一起前往石頭的重要產地-義大利與希臘,親眼見證了礦山、礦石的震撼感和魅力後,深切領略到天然石材的美好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便興起了「回家接班」的念頭;石材是花蓮重要的經濟命脈,她期待更多有志之士投身產業中,替傳產創造不一樣的風貌。

近年數位演進蔚為趨勢,煌奇石業由義大利引進石材掃描機,可於雲端上完整呈現石材紋路,並在2020年推出業界首個與產線石材掃描機連動的「煌奇雲端石材平台」,致力推動智慧選石概念,打破看不到石材的距離感,消費者就算不在花蓮也可以隨時與工廠連線,輕鬆看板。


利用原有的閒置倉庫,並以現代語彙構建全新展示間,作為參訪工廠與選石的起點。©Studio Millspace
 

為了延續數位化、現代化的布局,廖品淨更推動煌奇石業參與T22「實踐型工廠見學改造計畫」,一、二代成員都很支持她嘗試新的方向,利用年輕人的語術對外溝通,她不停思考如何在不影響專業生產流程的同時,又可以提升販售效率及服務品質,因此在設計核心上著重於將過往以「石」為主角的場域,轉換成以「人」為出發點,打造具當代美學的展示空間。



展間自然系色調巧妙串接起新舊並存的工廠,賦予空間使用彈性。
 
她進一步解釋道,工廠與設計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範疇如何相互結合,她和設計團隊花費諸多心力進行前期討論與爬梳品牌定位,亦需參考工廠業務和執行端的實際需求,以期達成雙贏局面;有鑑於T22強調「永續」、「共榮」的價值,廖品淨對改造計畫有著更遠大的抱負,希望這個空間不僅屬於煌奇,更是一間能代表花蓮、甚至代表全台大理石加工產業的展示場域,展演著天然石材獨樹一格的美麗,也自豪地演繹精細高超的加工技術,讓這裡成為每位「石頭人」都引以為傲的地方。
 
 煌奇石業 


煌奇石業1973年設立花蓮廠,產地直購來自義大利、希臘等國家的進口原石,於廠內進行自動化鋸、補、磨一次加工,加工技術為業界頂尖指標。年產超過萬噸原石,生產過程乾淨節能、近100%水循環回收。主力暢銷石材有雕刻白、卡拉拉白、銀狐、蒙馬特灰、玉石水晶類等。2020年推出業界首個與產線石材掃描機連動的「煌奇雲端石材平台」,實現「智慧選石」的概念。
 
 

輕盈明亮的寶藏盒

錨定好目標後,便開始選定改造場域。除了形象的勾勒,還企圖突顯智慧選石的品牌特色,層層考量下,遂在主要的板材置放區旁,構築一個小小的明亮發光體,三角形的基地呼應現場板區的規劃,以一道白色牆體與廠房相連,並透過打開的縫隙得以一窺美麗的石板;另一方面,展示區亦肩負人們進入廠區的緩衝中介角色,提供各種必要訊息,例如危險區域範圍、石板現品位置及各石種的雲端QR Code連結,讓客戶對廠區與石材品項有初步的理解,有助於使後續參觀、挑選流程更為順暢。



檯面下方可收納與陳列樣板,供業主自由替換。©Studio Millspace

同樣成長於花蓮的黃薔設計師,則提到了她對石材的印象。離開家鄉、從事建築設計相關行業後,她才體會到石材和花蓮土地、以及與生活的密切性,甚至連人行道鋪面都是大理石,十分不可思議;也因為參與T22計畫的機緣,讓她得以貢獻所長,嘗試創造漣漪,進而重拾產業榮光。她感性地說,這次回家,發現年輕人陸續回流,順勢替城市注入了活力和更多元的可能,有許多好的事情正在萌芽,也察覺到大家對家鄉的深厚羈絆,令她深受感動。


入口處設立展示台,展示石雕作品。(現為約瑟夫・維希2022-等待)

 
針對本次的改造合作,黃薔以兩部分進行說明。其一,是閒置場域再利用,透過明顯可見的外觀改變突顯重點,在預算限制下達成初期所訂立的目標,讓這個展示空間成為煌奇石業的新起點,也象徵第三代經營者的企圖和轉型決心;其二,是服務程序的改善,讓空間保有資訊閱讀、展示、洽談等多元功能。


靠近車道的一側改以實心牆體打造,盡量降低行車、載運石板可能帶來的危險性。©Studio Millspace

她進一步說道,第一次踏入煌奇石業,即深刻感受企業的嚴謹管理和對於環境整潔的要求,是有別於以往大眾對於石材廠粉塵多、昏暗的既定印象,工廠佔地廣大,每個角落皆井然有序,她認為經營者的價值觀對企業的運營、發展有舉足輕重影響,也因為親眼見證了煌奇自始自終所貫徹的「誠信踏實、品質至上、以客為尊」理念,她便大膽地做出「玻璃屋」提案,展示間的所有立面皆以通透玻璃構建,形塑視覺搶眼的量體,然而由於大片玻璃與大型機具移動的工廠具有衝突性,在保留通透性與安全性的考量上進行了多次調整。
 

青玉石牆的誕生點滴

設計介入傳統場域時,需格外注意與工廠既定程序的搭配適切性,由於板材體積龐大,時不時會有大型貨車進出貨,展示空間所在的位置,剛好緊鄰最主要的加工區和行車幹道,導致玻璃屋彷彿矗立於高速公路上,其危險性和難以掌控性是工廠運作上較難突破的侷限,最終雙方決議將靠近車道的一側改以實心牆體呈現,並精算距離,盡量縝密且周全的顧及各個面向。

為了不減外觀的立面特色,遂以珍貴的原礦青玉石作為敘事主軸,牆面上懸掛的青玉石板由右至左的順序是20公分厚的鑿面石皮面、天然崩解面、機切面、以及常見打磨後的2公分光板,整片石牆高近4公尺,以14塊170×70公分做大尺寸裁切,近距離感受到如同礦山的震撼感,也能理解簡易的石材生產流程;透過鏤空乾掛的石板,除了能使板材透出天光,同時亦可讓參訪者從玻璃側一探板材乾掛背後的模樣。



青玉石牆展現了石材在不同加工工法下的多元面貌,其天然的紋理和孔隙深具魅力,十分引人矚目。©Studio Millspace
 
而廖品淨也於採訪中分享了尋覓青玉石的奇妙緣分。「其實石頭會呼喚你」,煌奇廠內擁有許多原石,當她穿梭於石堆的時候,恰巧在一個平常不會特別注意的角落與石頭「對上眼」,她一眼就認定這是製作立面的絕佳素材,且石頭上有個形似台灣的「洞」,周遭亦有些許結晶柱體,十分具特色,不過,這面青玉石皮牆可謂全案變數最多的一處,從切割到乾掛的最後一刻,都還持續進行位置上的細調。

前期異形加工切板階段時發現青玉石因質地較脆弱,必須埋入三條鋼筋鞏固結構,原先設定好的石板數量也不停變動,模擬圖也需動態地同步修正,形塑符合邏輯和視覺的成果。廖品淨和黃薔異口同聲的說,這都是操作天然素材的有趣課題,讓她們學習到需以靈活和彈性的心態,去面對每個無法預測的狀況。
 

擦亮廠區之美的視覺設計

除了展示空間的構建外,倉庫立面、大板販售區柱體與陳列標牌以及標語亦同步做更新。工廠原先大量採用鐵皮浪板,設計團隊調整每處倉庫大門的質感,改選擇圓弧形的鋁鎂鋅板,細膩描摹新舊空間的協調性,雖接近一般浪板的形式,卻能帶來更精緻的紋理,並且會隨著時刻和光線的不同角度反射出各種色澤,例如陰天的白、晴天的蔚藍或夕陽的金黃,襯托壯麗山巒景致和天空光輝的多變。


超過4米的倉庫立面重新鋪設圓弧形的鋁鎂鋅板,替量體捎來更細膩且明快的效果。©Studio Millspace

另外,也力邀視覺設計師田修銓共創,以品牌色彩統合計畫打造整體識別標誌,以黑、灰、白、橘作為主體,於廠內柱體標明數字,並新增「New」、「Sale」的大板告示牌,結合雲端平台,掃描QR Code即可一覽所有照片;廠區的指引、公共安全標示也以2公分石板作為概念發想,設計出一套全新的系統。


由視覺設計師田修銓操刀廠內的指標系統,並以黑、灰、白、橘四色進行整合。©Studio Millspace


展間內部同樣延續工廠的金屬肌理,融合玻璃和石材語彙,帶出展示與技術廠房相依存的可能。桌面是工廠等比例縮小的地圖,藉由配置的小數字讓客戶可以對應到工廠內的柱子,從而判斷不同石種與柱列的相對關係,在偌大的工廠中以簡易編號尋找目標石材;展示桌的下方檯面則規劃了不同尺寸的樣品收納與陳列區,在客戶進入室內時,即可直觀感受到空間的基本機能,透過豐富的樣板加深並鏈結品牌「世界礦山」的意象和定位。


展示桌的數字對應著廠區內部的柱體,參訪者可對目標石材的所在位置產生初步概念,提升服務和採購效率。
 

改造的起點,燦爛的將來

而改造的困難點,不外乎如何取得施工及經營兩方的平衡,現場的監造設計師方拓畬表示,無論是材料選擇、工法或時程的安排,皆需提前與工廠溝通,才能兼顧產能和施作進度;另一方面,考量到石板的頻繁載運,鷹架搭設、玉石存放區的保護措施等亦需充足準備,整潔也是整個工期甚為要求的環節。


傍晚時分。依附在巨大母體旁的發光體,蘊含著第三代接班者即將發光發熱的願景。©Studio Millspace
 

黃薔補充闡述:「若要比喻設計師和業主的關係,我會說他們身處一條線最遠的兩端,在交流與執行過程中必須試圖往彼此靠近,過猶不及都不恰當。很慶幸在這次合作中,設計端、業主以及現場監造人員是完美的金三角,大家飽含對花蓮家鄉的情感,傾盡全力且投入地完成艱鉅任務。」她也期許「實踐型工廠見學改造計畫」能夠成為煌奇石業的新篇章,就像一簇小火花般,予人立即且深刻的轉變感受,未來若業主欲進行其他場域的優化,也有個參考目標或軌跡可依循,透過設計重現石材之美,也重塑企業的核心價值與文化。


青玉石皮在光線的照射下顯得輕薄透亮,增添了層次。©Studio Millspace
 
廖品淨則認為,展示間和倉庫門面的更新只是一個起點,是煌奇石業成立50周年的里程碑,期待以全新樣貌迎接來自各地的旅客和消費者,在這個充滿美感的環境中,體會石之大器與石之精細。同時,也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竭力發展更為先進的智慧選石服務,站穩大理石第一品牌的地位,引領煌奇邁向下個黃金50年。
 
 
 草原市務所 


We turn stories into space.
結合建築專業、策展思維與各領域專家進行團隊協作,協助多家品牌、政府機構完成展覽空間專案。
團隊對於世界保持著開放與好奇的態度,關注人與自然萬物的各類議題;透過空間體驗,傳遞核心思想,讓資訊更具有力量,協助各種議題被理解並啟發人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煌奇石業、草原市務所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