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學美.美學4.0北部場 揭開校園的設計旅程

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於今年迎來第4屆,整個計畫透過改造為校園注入新設計力,優化場域賦予美感,並結合校園提升效能,期望給予師生更加美好的學習環境。「學美.美學4.0」北部場於近期公開亮相,本篇將主要介紹新北市新北高工、新北市光仁中學、台北市復興高中等3所學校完整的改造成果。
 

收藏合:為模具科川堂注入美感
新北市新北高工 / 共序工事

入口川廊空間的屏風式櫃體,可自由移動展現不同使用情境。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模具科教室似乎總不禁令人聯想到破舊的工廠,而身為全台唯六設有模具科的技術型新北高工,期望透過設計將美學帶入校園,翻轉眾人的既有印象。隨著時間演變,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川堂,從布告欄到展示櫃、生鏽的鐵架皆令人感到過時感,不僅如此,在混亂的動線安排以及收納空間的不足,亦是改造的一大挑戰。
 

改造前的川廊大廳顯得老舊陰暗。

進入內部首先是川廊的3個活動展示架,透過設置軌道,開放式的移動不僅放大空間視覺,亦滿足教學與展示等機能,藉著轉換使用場景,為師生增加不同的活動型態。為改善過去學生書包、外套等用品無地方放置的問題,設計團隊規劃符合尺寸需求的木作收納櫃,透過重新粉刷使整體視覺乾淨簡潔。
 

規劃垃圾分類與木作收納櫃。


由於過去採光不足、機箱管線散置、動線紊亂等關係,團隊透過整合、梳整動線,並重新規劃燈光系統,期望給予師生明亮舒適的教學環境。特別的是,為保留30年前老師們親手製作的大門,設計團隊規劃具科技金屬感的圓洞,結合原牆體與新牆體,並整合過去雜亂的色彩,搭配校徽色以藍、灰做襯底,讓原本風格突兀的舊大門,顯得嶄新而敞亮,藉著具儀式感的語彙,傳達朝著未來邁進的寓意。
 

改造後大門入口。

光音共振場:富有律動感的音樂教室
新北市光仁中學 / 非常態空間

以環形階梯圍塑空間,滿足多樣機能。

光仁中學是全台第一所實施音樂教育的學校,但作為老牌學校卻無法滿足師生需求,為活化使用機能,設計團隊以環型階梯鋪設地坪,圍塑整體空間,滿足合唱團站台、授課講台、表演觀眾席等多功能用途。



改造前教室空間機能受到限制。

同時除了更換老舊設備,更特別訂製可折疊式桌椅,整合、收納於牆面,讓師生能隨時因應課程轉換使用情境,讓學生在場域中靈活學習。


 桌椅
可摺疊收合成薄板,吊掛於牆面收納櫃。


桌面以10小塊的跳色美絲板桌板單元組合而成。

另一方面,由於教室地處西曬嚴重的位置,而且回音干擾嚴重,時常影響課程教學,於是設計團隊設置布簾做背景幕,不僅遮光亦有吸音功效,並透過移動布幕,打造四面皆是舞台的表演場景。在色彩運用上則較為單純,以藍色營造低調典雅氛圍,並隨著布幕線條在絲絲光暈的照映下,感受其優美的流動韻致。
 

教室入口處設有鞋櫃,也營造儀式感。

小動物學院:與毛小孩的生命教育
台北市復興高中 / 日衍規劃設計

入口區及生活區。

「無牆美術館」是近年來全球趨勢關鍵詞,在蓬勃發展之下,更是讓藝術逐漸走進日常,從而衍生出「無邊界教室」,讓教育不只在室內,更深入校園的每個角落。此案改造由來,是因為過去校犬、校貓的生活場域,位在學務處外的走廊,不僅不符合動物的生活習性,相關用具的散置也使環境看起來過於雜亂,設計團隊遂決定利用閒置空間,將「小動物學院」移至介於圖書館大樓及學務處辦公室之間的半戶外下凹式空間之中,作為貓犬的未來家園。

 

改造前為閒置空間,顯得雜亂且少有人來。

除了轉移位置亦鋪設綠地作為場域開端,並使用耐候塗料漆覆的建材,讓戶外硬體免受日曬雨淋的侵蝕;可移動式的犬貓組合屋,則賦予空間未來增養動物的可能性,同時規劃雙動線,讓喜愛接觸犬貓生活樣貌,與不常踏足此地的師生們能夠自然分流。


鋪設綠地做為場域端景,打造綠化環境。

藉由重新規劃和改造,使得師生有更多學習與活動的選擇,在幫犬貓洗澡、互動的空間,不僅提供了實地教育的環境,若未來貓犬組合屋需維修,亦能與木工教育結合生活科技課程,發展多樣的教學可能,打造滿足生活、互動、教學等三大理念。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靖諺